說完,宋老就看向自家孫子。
你還不快感謝我,為了你,我都厚著臉皮讓你留下了。
宋錦程自然看到了自家爺爺的意思,但當著何家人的麵兒,他哪裡好意思說?
他對蘇韻婉鄭重道:“何大嫂放心,這機器我真的可以做。”
蘇韻婉看了看宋錦程,又看看滿是得逞笑意的宋老,掩下眼中深意。
“好,那就麻煩宋公子辛苦了,需要什麼你儘管提,我去準備。”
宋錦程更實在:“這些不用何大嫂操心,稍後我就去城裡親自采購。”
得了。
這下好了,宋錦程不僅要出力,還得出錢倒貼!
宋老祖孫倆如此實在,蘇韻婉堅決不能怠慢了去。
連忙帶著何月月姐妹倆鑽進廚房準備中午的美食。
毫無疑問的,中午的菜式全部用豆油和花生油製作。
宋老祖孫品嘗過豆油與花生油製作出的菜肴後,連連稱讚好吃。
尤其是宋錦程,他從小就不太喜歡吃肥肉,平日裡炒菜用的動物油,多多少少都帶有一些肥肉的味道。
今日吃的這些菜,完全解決了他的煩惱,比平日裡多吃了兩碗米飯。
宋老本來打算將孫子一個人留在何家的,但想到何家美味的菜肴,他也厚著臉皮不走了。
反正何家如今房間多,他和孫子住在一進院內,對何家女眷也不會有影響。
就這樣,宋老祖孫倆再次住在了何家。
蘇韻婉則是每天好酒好菜的招待,宋老留在這裡也沒有閒著,和宋錦程一起製作榨油機。
有了製作第一台的經驗,後麵再製作的時候就快上很多。
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兩種榨油機就製作出了十台。
十台對於蘇韻婉來說已經夠多了,算上最初做的兩台,就有十二台。
目前花生的數量有限,表麵上還要留一部分做明年的種子。
蘇韻婉空間倒是種植了一些,但若是六台榨油機一起榨油,幾天就能消耗光。
因此,今年她的榨油作坊,還是以豆油為主。
黃豆不光自家有,到市場上也可以隨意收購。
榨油機全部製作完成,宋老祖孫就沒有繼續留下的理由。
蘇韻婉想給他們報酬,祖孫倆堅決不收。
最後,蘇韻婉投其所好,將榨出來的油,每種送了二十斤給他們,並且聲稱,以後想吃油就派人來家裡取,免費。
這是自然的,相較於宋老祖孫倆幫忙製出的榨油機,送一些油給對方,完全值得。
宋老心滿意足的帶著兩種油回去,以後他就可以吃到與何家一樣的美食。
蘇韻婉的榨油作坊也開始運轉,她在村裡雇了六個人來幫忙。
她之所以隻請了六個人,也是有原因的。
榨油機製作出來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家裡種植的花生就用得差不多了。
蘇韻婉空間內的耕地現在也種植花生,儘管空間內作物成熟期短,但耕地太少,還要留下一批種子。
想要用花生大量榨油,還需要等到以後花生種植大麵積推廣出去以後。
反正榨油機就放在那裡,不吃草不吃料的,又沒什麼損失。
這六個人,都是蘇韻婉覺得平時和她關係相處不錯的。主要就是在作坊裡麵榨豆油。
這些人中就包括王嬸子和周映雪的娘,其餘幾人,都是村裡平日裡比較老實肯乾的婦人。
她們每天工作四個時辰,每月有五天的休息,每月的工錢是八百文。
榨油機每天工作四個時辰,能榨出20斤豆油,這樣一來,蘇韻婉的作坊每天就可以出產120斤的油。
與此同時,蘇韻婉又讓何項北幫忙,找了一家泥窯,定製了一千個十斤和五斤容量的壇子。
豆油製作好後,就直接裝入壇中密封。
這樣不但衛生,保存的時間還會更長。
作坊連續工作了幾天,蘇韻婉這裡就存了六百斤的豆油。
她又讓何項北上職時候,順路去旭日書局看一看,付恒信是否還在落日鎮,若是他還在,就請來家裡一趟。
目前豆油產量低,不適合在市場上大麵積推廣,前期就先與酒樓合作最方便,也省去了蘇韻婉到處找銷路的煩惱。
何項北去旭日書局,詢問付恒信是否在,孫掌櫃告知他,大公子已經離開數日。
他就想著,到縣城再尋一家酒樓問問。
誰知,他一腳剛剛邁出旭日書局的門檻兒,就看到遠處駛來一輛外觀十分騷包的馬車。
這正是付恒信的專屬座駕。
何項北急著去衙門上職,簡單將事情與付恒信說了一下,後者聽說有這麼好的油,馬不停蹄直接趕去了麥禾村。
蘇韻婉沒有急著向付恒信推薦豆油,而是親自下廚炒了幾道小菜讓他品嘗。
付恒信對豆油做出來的菜肴讚不絕口。
最後兩人達成協議。
蘇韻婉以每斤一百文的價格,將家中生產的豆油,一年之內,保證獨家出售給付家。
付家也要承諾,不管何家生產出多少豆油,必須照單全收。
協議簽訂當天,付恒信就命人去城裡叫車,將豆油全部運走。
六百斤豆油,蘇韻婉就收到了六十兩銀子。
其中去掉黃豆的成本和雇人以及壇子的費用,她淨賺了五十兩。
彆小瞧這五十兩銀子,僅僅是作坊五天的收入。
若是換做普通人家,全家人累死累活的,一年可能也賺不到這麼多。
蘇韻婉也沒有什麼大的誌向,她也不想太過於招搖,安安穩穩的賺點小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挺好。
況且,豆油作坊隨時都可以擴展,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不著急。
日子就這樣平淡的一天一天過去,何家再次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顧遠之將紅薯和花生樣品,連同折子一同上報到京城。
皇帝親口品嘗後,對此讚不絕口。
花生可以榨油,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但這遠遠不如紅薯的高產量更吸引人。
皇帝下發聖旨,讓顧遠之以昔陽縣作為試點,明年春耕開始大麵積種植這兩種作物。
並且給與獻出種子的何家做出嘉獎。
皇帝沒有多想,以為何家就是普通農戶,給什麼官職也不合適,不如真金白銀來得實在。
因此,連同聖旨一並送到昔陽縣的,還有白銀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