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屁股剛剛碰到水池邊緣,就發現了這裡的與眾不同。
外觀上看,這位置坐上去應該是硬邦邦的感覺,然而,非但沒有硬邦邦,反而軟綿綿的。
蘇韻婉下意識伸手去觸碰水池的邊緣,手感也是軟的。
看到她的舉動,宋老大笑道:“哈哈哈……你們沒見識了吧?
這是老頭子我親自設計的座椅,外表看上去是泥土砌成,實則是包了棉花的棉布,外麵塗了一層漆。”
蘇韻婉活了兩世,還真算得上開眼界了。
“宋老高明。”她由衷的稱讚。
貌似這種稱讚宋老聽得多了,麵上倒是沒有什麼反應。
何項北覺得,自己圖紙也給人家看了,酒也給了,就沒必要在這裡耽誤更多時間,直接進入正題。
“不知宋老是否願意幫我家建房子?”
宋老再次看了一眼那壇酒,又掂量掂量手中的圖紙。
“可以,不過工人要你們自己安排,老夫隻負責指導。”
“這個沒有問題,不知宋老的工錢如何收取?”何項北問道。
宋老挑了挑眉:“介紹你們來找老夫的人沒有說嗎?老夫幫人建房收取工錢全憑心情。”
“全憑心情?”這幾個字太過於有深意,何項北無法猜測。
宋老滿臉的自信:“不錯,就是憑心情,老夫若是心情好,可以分文不取,心情不好,那至少每天要給老夫五兩銀子的工錢。”
五兩銀子?
而且前提還是至少!!!
何項北還是第一次聽說工匠收取如此高的工錢。
蘇韻婉倒是沒覺得有什麼。
前世她在京城的時候,一些官員想要建宅子,會私底下在工部請人幫忙,每天就要付出十兩銀子的報酬。
因此,宋老說每天至少五兩銀子的工錢,倒是沒有嚇到她。
隻不過,自家目前的財力,可沒有奢侈到花每天五兩銀子請工匠的水平。
她與何項北初步計算過,他們要建的三進院子,完工至少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
這樣一來,給宋老的工錢至少就要幾百兩。
而且人家已經說了,是至少五兩。
農家建一處普通的磚瓦房,都用不了這麼多。
蘇韻婉有些不認可:“宋老,怎麼樣才能讓您心情好呢?”
宋老被問笑了:“哈哈哈……隻要是建造老夫喜歡的建築,自然就會心情好,若是有好酒好菜招待,老夫心情就更好了。”
蘇韻婉心下了然。
“那宋老看過我家房子的圖紙,您可喜歡?”
宋老實話實說:“房屋構造嘛,也就那樣,就是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三進院子。
你這圖紙唯一讓老夫感興趣的,就是這地龍,若是沒有這個,即便你們帶了好酒過來,這活計老夫也不會接。”
“那宋老覺得什麼樣的東西才算得上美食呢?”
對於蘇韻婉來說,做一些美食還是不在話下的。
先不說她手藝如何,隻要有足夠的食材,按照空間藏書樓裡麵那些菜譜製作菜肴,根本不擔心宋老會不喜歡。
“美食嘛。自然是好吃又新奇的咯!”宋老回答的時候,眼中已經有了期許之色。
不知道為什麼,他就覺得眼前這對年輕的小夫妻,有點兒不簡單。
蘇韻婉了然,看向何項北:“相公,咱們就請宋老吧?”
這話看似是在詢問何項北,實際上何項北知道,媳婦兒已經有了不付高昂工錢的把握。
他起身,朝著宋老抱拳:“那就要辛苦宋老了。”
“這沒什麼,隻要是老夫願意的事情,不存在辛不辛苦的問題。
話說,你小子家應該不在縣城內吧?”
看著那圖紙,建造的三進院不小,在縣城內想找這麼大的宅基地建房可不容易。
“宋老,我家住在落日鎮的麥禾村。”何項北恭敬道。
“嘖嘖……這路程可不近啊,如此的話,你得給老夫準備好住的地方才行。”
“這個沒有問題,我儘量安排得讓宋老舒服。”何項北給了宋老一個安心的眼神。
宋老再次捋了捋花白的胡須:“如此,就給你五天的時間準備材料和人手,老夫五天後到麥禾村。”
“好,我這就回去準備。”何項北再次拱了拱手,帶著蘇韻婉離開。
這是蘇韻婉第二次跟著何項北一起來縣城。
上一次是去衙門打官司,回去的時候天都黑了。
這一次,時候還早,蘇韻婉打算在縣城買些東西帶回去。
前世她和李子安在縣城住過一段時間,對這裡並不陌生。
但當著何項北的麵兒,她還是要藏拙,免得後者起疑。
何項北來縣城的次數也不多,跟路人打聽到商鋪最多的地方後,就拉著蘇韻婉的手一起過去。
這一次,蘇韻婉除了購買一些食物以外,還去了布莊。
手裡不缺銀子,她打算給家人都做兩身新衣服。
她的空間內也有布料,隻不過料子太過名貴,不適合鄉下人穿著。
更何況,那麼好的布料拿出來,也不好解釋。
蘇韻婉嫁入何家後,從婆婆的一舉一動就能夠看得出,其出身絕對不一般。
具體如何,何項北不清楚,她就更是不得而知了。
這一次,蘇韻婉可以說是大采購。
除了自家四口人,每人夠做兩身的衣服料子,連何月月和小妞妞,她也每人給買了兩套。
還有蘇老太,以及何家老宅的那些長輩,人人有份。
布料買了那麼多,掌櫃的主動提出免費送貨。
說起送貨,蘇韻婉與何項北臨時起意,自家要建房,購買材料跑個腿什麼,家裡沒有個牲口車還真是不方便。
於是,兩人決定,去牲口市場看一看,買頭牛回去。
按照蘇韻婉的想法,她是喜歡馬車的。
但夏華國對馬匹的管製特彆嚴格,不準商人私下售賣馬匹。
因此,想要買馬,就必須到官府報備和預約,交了銀子後,就是回去等。
這個“等”的學問就很大了,一年甚至年都有可能。
何家現在急著用車,不可能等著官府的馬。
至於騾子和驢,沒有牛的力氣大。
拉貨物和耕地,還是用牛比較實惠。
因此,夫妻倆才決定買一頭牛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