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北朝!
349年冬,趙國境內已開始飄起了小雪。
琨華殿內,趙帝石遵,為他的傲嬌小王妃崔安安送來一批珍貴狐裘。
“安安定要護好腹中龍嗣,否則絕不輕饒”!
“臣妾遵旨”!
趙帝石遵一臉寵溺地將他的傲嬌小王妃擁入懷中。
半年前,還是彭城王的他,在崔安安的弟弟、大將軍石閔的輔佐下,登上帝位,成為趙國最尊貴的男子!
當寧靜的琨華殿外傳來嘈雜的喊叫聲和淩冽的刀劍聲,那一刻崔安安明白,她最愛的阿閔弟弟…
終還是背棄了誓死追隨彭城王的誓言!
背棄了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
當深情的趙帝石遵和嬌豔的女醫官代嫸雙雙殞命於她麵前,她才發現,他們之間竟瞞了她十年!
“大將軍打算如何處置我這個王妃”?
“將軍仁慈,大人可留,胎兒不留”!
阿閔的副將、舅兄董潤舉起木棍狠狠地打在崔安安略隆起的腹部。
“這一棍是為我妹妹小嫚打的,這許多年來她常獨自向隅而泣便是拜你所賜”!
崔安安緊緊捂著疼痛難忍的腹部。
董閏又是狠狠一棍打在崔安安的後背。
“這一棍是為大將軍打的,你背信棄義朝三暮四實在該死”!
崔安安無助地趴在地上,望著滿地的落紅,心如刀絞!
她失去了阿遵,連他唯一的孩兒亦未能留住!
大將軍、武興公,她最疼愛的阿閔弟弟!
為何待她如此心狠,殺她夫君,害她孩兒!
此後陌路,恩斷義絕,永不原諒!
回望二十餘年前,出生伊始,到與阿閔的相識相依,相愛相恨…
那時候的北朝,硝煙漫天處,戰馬的嘶鳴聲、將士的呐喊聲、戰鼓的擂擊聲、金戈的交鳴聲交織在一起,響徹天地!
大地上屍橫遍野,山河間滿目瘡痍!
亂世之中,小人物們都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活著,至於怎麼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323年,趙國,崔安安出生於名門望族清河崔氏。
北朝無休無止的戰亂,以致族人分崩離析,自尋活路。
有的族人選擇留在北方投靠羯人。
有的族人選擇南下入晉投靠漢人。
崔安安的父親崔練,抱著“寧可死在南渡途中,也絕不侍異族”的決心,毅然決然地離開北朝。
可他這一生做的最錯誤的決定便是將繈褓中的崔安安遺棄在了亂世之中!
“亂世之中,我尚難自保,何況你乎”!
這是他決然拋棄幼女的理由!
崔安安的宗親,清河崔悅之女崔麗華,石虎正妻,嫁入石虎府上多年,卻因膝下無子備受石虎冷落。
崔麗華聽聞崔練將幼女遺棄,遂將其收為養女,接入石府。
石虎何許人也?
羯人,趙王石勒侄,勇猛好鬥,為羯趙立下赫赫戰功,封中山公。
石虎後院姬妾美女如雲,當初立崔麗華為正妻,並非因為她得寵,隻為獲取關東望族的支持。
而陪伴石虎身邊多年的寵姬鄭櫻桃卻因未能成為正室而對崔麗華心生妒忌。
石虎為了彌補鄭氏,自是將萬千寵愛給予她。
鄭氏也頗為爭氣,先後為石虎誕下兩位子嗣,大公子石邃和九公子石遵,石虎對她是愈發寵愛。
崔麗華,若不是有清河崔氏這個背景,恐怕石虎早將她休棄。
因不得寵,雖為正室,卻又常被寵姬鄭氏羞辱嘲諷,府中人亦不將其放在眼中,府中大小事務也皆由寵姬鄭氏做主。
崔氏每日以淚洗麵,心中鬱氣無法消散,隻能拿養女崔安安出氣。
起初崔安安還會哭著求饒,可她越哭就越惹得崔氏厭煩。
後來崔安安學會了不再依賴於崔氏,為了生存,她進入膳房成為膳房丫頭。
離開了崔氏,倒也落得清靜,偶爾崔氏煩悶之時便會將崔安安尋了去一頓打罵。
而崔安安,早已學會了忍耐,在這亂世,眼淚隻會讓人軟弱。
作為膳房丫頭,每至用膳時間,崔安安便需為各院公子們送去膳食。
那些公子們實在挑剔,不是嫌菜色不好就是嫌味道不佳,實難伺候。
唯有九公子石遵,他每次都會禮貌溫柔地對崔安安說謝謝。
見崔安安麵黃肌瘦的模樣,石遵甚至有些同情,他時常偷偷塞給崔安安一大塊肉,笑著摸摸崔安安的腦袋,讓崔安安好好補補。
每次輪到去九公子院中送食,崔安安都異常興奮。
經常給各公子送食,崔安安也大概摸清了各公子的性情。
大公子石邃高冷不喜言語;
二公子石宣敏感性情複雜;
三公子石鑒陰險笑裡藏刀;
四公子石韜驕橫頭腦簡單;
六公子石斌勇猛嗜酒好獵;
九公子石遵寬懷溫潤如玉;
至於其他公子們,在崔安安眼裡,皆如草包,不值一提。
330年,羯人石勒稱大趙天王,任幼子石弘為驃騎大將軍、大單於;
任石虎為太尉、尚書令,將其晉升為中山王。
石虎認為自己軍功顯赫,理應擔任大單於一職,對趙王石勒的決定非常不滿。
他對左右直言:“我為大趙南征北戰二十餘載,卻要屈居於那無能小兒之下,實在不甘,待主上離世,我要他斷子絕孫;大權得握,你們皆是有功之人”!
左右恭敬回應:“大人威武,我等定誓死追隨”!
石虎開始暗中培養自己的心腹,野心也日漸膨脹。
石虎養子冉良328年與匈奴人蒲阪一役戰死後,留下遺孤冉閔。
冉閔之母早早過世,年幼的冉閔現由乳母王氏撫養。
當冉良的屍首被抬回家中之時,所有人都悲痛欲絕。
年幼的冉閔隻是呆呆地望著父親殘缺不全的遺體,並未哭泣。
小小年紀的他知道,這世上再無疼他之人。
乳母王氏悲痛道:“冉閔,他是你的父親,記住了,你的父親是英雄,是趙國最英勇的漢將”!
年幼的冉閔隻是點了點頭。
冉良在漢軍中素有威望,他生前好友董毅本想將年幼的冉閔接回府上,親自教導。
中山王石虎為籠絡漢人,遂派人將冉閔接回府中,改名石閔。
董毅無奈隻能遵從。
石閔雖是有著石虎養孫這個名義,但府中奴仆也皆不願前來伺候這個無權無勢的漢人養孫。
年幼無助的他也隻就能屈身於膳房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