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鐵炮組200人(1 / 1)

推荐阅读:

盛夏的早晨,陽光雖然明亮,卻還未完全炙熱地灑滿大地。

清州城在晨光的映照下,透出一種寧靜的魁偉氣息。

城中街道上的武者雖然不多,但他們的步伐卻顯得急促,目光中流露出對未來的期待與隱隱的不安。

整個城市似乎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戰事暗中籌備,空氣中彌漫著一絲難以言喻的緊迫感。

一大早,阿筠小姐就來與我和一益道彆了。

麵前的她身穿著紫袖白底的短袍絝,外襯金絲勾勒的淺藍色輕便陣羽織。

我清楚的記得,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麵時她所穿戴的裝束。

腰後依舊懸掛著那把翠綠色刀柄的長刀,最外麵則披掛著紫色的輕甲

與平時溫柔體貼的她不同,此刻的她全副武裝,仿佛戰鬥的火焰已經在她心中熊熊燃燒。

我知道她此行是去執行信長大人昨夜布置的任務,任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我並未過多詢問,隻是深深行禮,真摯地祝願她武運昌隆。

阿筠小姐回頭,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眼神中透著複雜的情感,仿佛藏著許多未儘的言語。

她輕聲說了一句:“少年、兄長大人,還請多保重。我先告辭了!”

她的語氣中雖然帶著一絲不舍,但卻又充滿了決心。

我深知,阿筠小姐將先我們一步進入那危機四伏的戰場……

現在的我,除了目送她全副武裝的背影漸行漸遠之外,什麼也做不了。

就在這時,旁邊的一益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笑著安慰道:

“放心吧,阿筠她是個堅強的人,一定會完美完成任務,凱旋歸來的。”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而且,我們也有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不是嗎?今天,我們可要選出一批優秀的人才出來才行,煜賢!”

我點頭應和,收回思緒,轉而集中精神。

的確,一益說的沒錯,我們也有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使命。

今天,我們的任務同樣清晰而緊迫——首先要前往清州城西側的火器庫,檢查那批鐵炮,並為即將成立的鐵炮隊挑選出最合適的隊員。

而在即將到來的岩倉城戰事中,這鐵炮隊將成為我們戰鬥力的核心之一。

“我們走吧,”

我對一益說道。

他點點頭,我們迅速朝火器庫方向前進

清晨的涼意逐漸被微升的氣溫取代,陽光在城牆上投下長長的影子。

街道上的行人逐漸增多,大多是準備為軍隊補給的商販。

貨物車輪的嘎吱聲和士兵們整齊的步伐聲交織在一起,預示著整個城市都在為戰事積極動員。

我與一益默默地走在這些繁忙的街道上,心中各自揣著任務的重量。

火器庫位於城西一個隱蔽的角落,建在一道石牆的背後,如堡壘般靜謐。

抵達時,守衛見到我們立即行禮,隨即推開了那扇厚重的大門。

門內傳來沉重的木門滑動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火藥味。

庫內的光線有些暗淡,但經過短暫適應後,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一排排整齊放置的火繩槍。

每一支槍都仿佛沉默有力的戰士,靜靜地等待著被賦予生命。

一益走在前麵,他隨手將一支火繩槍拿在手裡,細細端詳著它傑出的槍管與精細的木製槍托。

“這些鐵炮的從製造工藝來看,當真無可挑剔,不愧是從最好的鑄造工匠那裡得到的。而且,從槍管的長度和厚度來看,它們的射程和穩定性應該非常可觀。”

我則仔細檢查堆放在一旁的彈藥,仔細核對清單上的數量,並用手掌輕輕滑過那些精心製作的火繩槍:

“這些並不是普通的武器,我們要確保它們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接下來,我們還要組建一支能夠熟練操作這些武器的隊伍。我想,藤吉郎可以幫到我們,他剛剛升官,聽說他新招募了些足輕,其中應該有不少好苗子。”

“這是個好主意。那我們就去他那看看。”

一益讚同道。

藤吉郎作為我在這個時代的“好友”,雖然在前一陣子還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足輕。

但在聰明機敏的他的努力下,如今已經成為組頭。

記得在他和為代帶我遊覽歌舞伎町的時候,曾聽他標榜自己道:

現在的他已經對自己負責的屯所裡的大小事務了如指掌,而且隻需一眼便可分辨出誰能當大任。

雖然他的話,乍一聽神乎其神的,像是在吹牛。

但一聯想到未來的“藤吉郎”,我就完全想不到任何反駁的話來了。

於是,從火器庫出來後,我們快步向駐屯所走去。

藤吉郎那裡是我們此行的重要環節。

一路上,我們對如何挑選合適的人選進行了詳細討論,特彆是如何將他們訓練成能夠熟練操作火繩槍的新銳力量。

“找到那些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並擁有快速反應能力的人是關鍵,光有勇氣和力氣可不夠。”一益根據自己對火繩槍操控的見解如是分析道。

藤吉郎所負責的屯所雖說不上近,但也並不算太遠,我們腳步迅速,不一會,便到了。

我和一益剛步入駐屯所,便看見了藤吉郎正在駐屯所的訓練場上忙碌。

他也迅速察覺到了我們的到來,臉上掛著汗水混合但不減的活力。

“喔!是一益大人!還有,煜賢啊!兩位找我有什麼要緊事嘛~?”

藤吉郎問道,略顯頑皮的笑容透露出他總是樂於承接挑戰的本性。

“我們需要組建一支新的火繩槍隊伍,信長大人指明要從精銳中挑選能操作這些新式火器的士兵。”

一益直截了當地說明我們的來意。

“哇哦!這還真是個無法拒絕的挑戰!”

藤吉郎眼神中閃過一絲興奮,顯然早有心理準備,

“現在我手下的好苗子不少,現在就帶他們過來。”

藤吉郎轉身喚來幾名足輕,他們一個個出現在我們麵前,每個都是他用心挑選、訓練有素的年輕人。

藤吉郎滿懷自信地說:

“這些人中不乏表現出色的人才,但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顆求知若渴的心。”

我對藤吉郎帶來的這一批足輕掃視一圈,不禁被其中一位年輕人的神情吸引。

他雖然身材不算魁梧,卻透出一種專注而沉穩的氣質,仿佛在這躁動的氛圍中,他是為數不多能夠靜下心來的。

我走上前,微笑著問道:

“你的名字叫什麼?”

年輕足輕挺直了腰板,毫不猶豫地回答:“報告大人,我叫邢川文明。”

“好的,文明,你之前用過什麼武器?”

我接著問道。

“主要是弓箭,這位大人。”

邢川文明回答道,

我點了點頭,然後請一益拿出火繩槍。

見他單手舉起那漆黑的“長筒”給大家看,足輕們都是滿臉驚訝與好奇,不知道這究竟是作何使用的。

不少人交頭接耳,眼神中透出新奇之意。

“這是一種威力更強的武器,火繩槍。”

我向他們解釋道,

“雖然你們以前沒有接觸過,但我們希望你們能學習和掌握它。相比弓箭,它的威力和射程都有極大優勢。”

邢川文明好奇地注視著火繩槍,我便將它交到他的手中,讓他感受一下。

訓練場上聚集的足輕對這個全新而神秘的武器充滿了好奇,整個場地都因為這新式武器的展示而充滿期待。

接下來,我和一益開始講解火繩槍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

一益這時沉穩地接過話頭,他穩步走到隊伍前,雙手握著火繩槍,像一名嚴謹的教官一樣,用低沉而有力的聲音說道:

“火繩槍不同於弓箭。你們用弓箭時,能直接看見箭射向目標,但火繩槍則要通過瞄準具,這要求你們擁有極高的耐心與判斷力。”他說著,示範性地舉起火繩槍,單膝跪地,穩定身體,瞄準前方的靶子。

“一定要穩住身體。”一益強調道,他身體微微前傾,雙手緊握槍柄,指尖輕撫扳機。

“像這樣,先調整呼吸,彆急著扣扳機,要學會等待時機。”

他用極緩慢的動作演示,保持瞄準時的專注神情,

“如果在戰場上,你的手稍有顫抖,子彈就可能偏離目標。”

所有足輕都屏住呼吸,緊盯著一益的一舉一動。

他展示的每一步都顯得非常有條不紊,讓人感受到一種無聲的壓力與肅然的敬畏。

一益繼續說道:

“火繩槍雖然威力巨大,但不容許任何疏忽。每次發射都需要你們集中精神,把每一發子彈當成唯一的機會。”

說到這裡,他眼神一凜,右手猛然扣動扳機。

隨著一聲巨響,槍口冒出一縷煙霧,場中的靶子瞬間被擊中。

所有的足輕都被這一擊震撼,接著,場上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

剛才的靜謐變成了興奮的呐喊,大家對這個新式武器的威力充滿了驚歎。

邢川文明站在一旁,眼中閃爍著濃厚的興趣。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上前接過火繩槍。

文明雙手接過這柄陌生的武器,動作雖然生硬,但他那股專注的勁頭讓人看得出他認真在學習。

一益走到他身旁,儼然成了一位嚴謹的教官,低聲說道:

“握穩槍,保持你的重心在兩腿之間。”

說著,他扶了扶文明的肩膀,讓他調整姿勢,

“再來,慢慢舉槍,彆急。瞄準時眼睛要平行於瞄準具,呼吸放慢,不要慌。”

文明按照一益的指點,一步步調整動作。

雖然他還不太熟悉火繩槍的操作,但一益的指導讓他逐漸理解了這武器的使用訣竅。

一益接著演示如何填裝火藥、點燃火繩,並叮囑道:

“操作火繩槍的關鍵就是熟悉每一個步驟。每一步都必須謹慎,不能有任何疏忽。”

經過一番詳儘的講解,足輕們已經對火繩槍的使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此時,訓練場上已聚滿了更多好奇的足輕,他們都被這個新式武器的威力吸引而來。

最後,一益再次演示了一次射擊。

這一次他的動作更加流暢,槍聲再度響起,靶子上出現了第二個完美命中的彈孔。

足輕們紛紛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呼,士氣空前高漲。

經過這番示範與教學,我們終於從這群足輕中挑選出了一批射擊天賦極佳的人。

但為了湊齊200人的目標,我和一益在屯所和武家町繼續深入招募,優先挑選那些具備良好體能和紀律性的足輕。

通過幾天的篩選,我們從各個屯所成功招募了150名足輕。

這些足輕在體力和團隊協作方麵表現突出,而且對火繩槍有很強的興趣和學習意願。

同時,我們在武家町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拜訪,重點吸引那些年輕且渴望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武士。

在展示火繩槍的威力和戰術應用後,共有約30名武士決定加入。

這些武士不僅擁有武技,還具備一定的戰略意識,對未來的訓練和實際作戰非常有幫助。

此外,城內還有20名中低級彆的武士出於求變和拓展技藝的需求,也選擇加入我們。

這些武士大多年輕富有朝氣,他們相信火繩槍能為自己帶來新的戰鬥風格。

最終,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成功湊齊了200名成員,組成了一支由足輕和武士混編的火繩槍隊伍。

接下來——就是要對這些新人進行係統的訓練,提升他們的火繩槍操作技巧,並在實戰演練中培養團隊協作和戰術配合了!

未完待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