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公園的每一個角落,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公園裡綠草如茵,花朵嬌豔欲滴,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引得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家宇、世萱、梓辰、銳軒、嵇玉、曦卅、禺萱這幾個小夥伴相約來到公園。家宇活力滿滿,一路上蹦蹦跳跳的,眼睛裡閃爍著好奇的光芒;世萱紮著馬尾辮,步伐輕快,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梓辰和銳軒一邊走一邊討論著什麼,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嵇玉則靜靜地走著,嘴角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對知識的渴望;曦卅像個小精靈一樣,在大家身邊跑來跑去;禺萱乖巧地跟在後麵,手裡拿著一本唐詩選集,時不時低頭翻看。
他們來到公園的一處草坪旁,這裡有幾張石凳和石桌,周圍綠樹環繞,十分安靜。家宇一屁股坐在石凳上,伸了個懶腰說:“哇,這裡好舒服啊!”世萱笑著說:“是啊,正好適合我們聊聊國學文化呢。”
家宇拿起一本書,隨意翻了翻,說道:“國學文化?就是那些古詩詞啥的吧,感覺好難啊。”梓辰推了推眼鏡,認真地說:“才不難呢!國學文化可有意思了,像唐詩宋詞,每一首都有它獨特的韻味。”
嵇玉輕輕點頭,補充道:“沒錯,而且詩詞裡還藏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比如李白的詩,豪放灑脫,讀起來特彆過癮。”
禺萱眼睛一亮,說道:“我也喜歡唐詩!我最近讀了王維的詩,他的詩就像一幅幅美麗的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感覺眼前真的出現了那樣壯觀的景色。”
世萱興致勃勃地說:“那我們來玩個遊戲吧,互相分享自己喜歡的唐詩,然後講講為什麼喜歡。”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銳軒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先來吧。我喜歡《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次讀這首詩,我就會想起在遠方的爺爺奶奶,感覺特彆親切。”
家宇拍了拍銳軒的肩膀,說:“嘿,沒想到你還挺感性的嘛!”眾人都笑了起來。
梓辰接著說:“我喜歡《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首詩寫得可大氣了,杜甫筆下的泰山雄偉壯觀,我能感受到他那種壯誌豪情。”
嵇玉微笑著說:“梓辰說得真好。我喜歡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李白的詩總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人熱血沸騰。”
輪到禺萱了,她有些緊張地站了起來,小聲說:“我喜歡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讀這首詩,就好像走進了一個寧靜美好的山林,特彆放鬆。”
世萱鼓勵地看著禺萱,說:“禺萱,你說得太棒了!我喜歡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充滿了對邊疆戰士的敬意,還有對和平的向往。”
家宇皺著眉頭,努力思考著,突然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我喜歡《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特彆有趣,小時候我還經常背呢。”大家聽了,都忍不住笑了。
就在這時,曦卅大聲說:“我也有!我喜歡《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小草的生命力好頑強啊!”
分享完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對唐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家宇突然興奮地說:“我聽說有個《才子佳人》國學文化讀書會活動,我們一起去參加吧!”眾人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紛紛表示要一起報名參加。
過了幾天,終於到了《才子佳人》讀書會活動的日子。活動現場設在一個寬敞明亮的大廳裡,裝飾得古色古香。大廳四周擺滿了書架,上麵放滿了各種國學經典書籍;牆上掛著名人字畫,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
家宇他們一走進大廳,就被這裡的氛圍吸引住了。“哇,這裡好有文化氣息啊!”禺萱驚歎道。
他們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周圍已經坐滿了來自不同地方的小朋友。大家都穿著整潔的衣服,臉上洋溢著期待的神情。
活動開始了,主持人走上台,微笑著說:“各位小朋友們,歡迎大家參加這次《才子佳人》讀書會活動。今天,我們將一起領略唐詩宋詞的魅力。接下來,請大家依次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歡的詩人以及相關的詩詞。”
家宇第一個站起來,他整理了一下衣服,有些緊張地走上台。他清了清嗓子,說道:“大家好,我叫家宇。我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他被稱為‘詩仙’。我特彆喜歡他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把瀑布寫得太壯觀了,就像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李白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說完,家宇向大家鞠了一躬,走下了台。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世萱接著上台,她自信地說:“大家好,我是世萱。我最喜歡的詩人是李清照,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詞人。她的詞情感細膩,比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儘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讀這首詞,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和朋友們在溪邊遊玩的快樂場景。”世萱的分享也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梓辰走上台,推了推眼鏡,說道:“我推薦杜甫,他是‘詩聖’。他的詩很多都反映了社會現實,比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從這首詩裡,能感受到杜甫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深擔憂。”
銳軒有些害羞地走上台,小聲說:“我喜歡王維。他的詩特彆優美,像《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讀這首詩,感覺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了。”
嵇玉從容地走上台,微笑著說:“我最喜歡蘇軾。他的詩詞風格多樣,《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特彆喜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首詞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也充滿了對人生的思考。”
禺萱緊張地走上台,緊緊地握著手中的書,聲音有些顫抖地說:“我喜歡孟浩然。他的《春曉》大家都很熟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描繪了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讓人感覺很溫暖。”
曦卅蹦蹦跳跳地走上台,大聲說:“我喜歡駱賓王!他寫的《詠鵝》可好玩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我每次讀都覺得小鵝特彆可愛。”
在分享過程中,大家也遇到了一些分歧。比如在討論李白的《將進酒》時,家宇認為這首詩主要表達了李白的豪爽和灑脫,而梓辰則覺得詩裡還藏著李白懷才不遇的無奈。兩人各執己見,爭論得麵紅耳赤。
這時,嵇玉站起來,耐心地說:“家宇和梓辰說得都有道理。李白的性格確實豪爽灑脫,但他一生也渴望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這首詩裡既有他的豪情,也有他內心的感慨。”聽了嵇玉的話,家宇和梓辰都冷靜了下來,仔細想想,覺得嵇玉說得很對。
活動接近尾聲,主持人走上台說:“今天大家的表現都非常出色!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看到了大家對國學文化的熱愛和對詩詞的深刻理解。希望大家以後能繼續保持這份熱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家宇他們幾個小夥伴聚在一起,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家宇感慨地說:“這次活動太有意思了,我學到了好多知識。”世萱點頭說:“是啊,而且我們的友誼也更深厚了。”
大家一起說道:“以後我們還要參加更多這樣的活動,一起學習!”在歡聲笑語中,他們結束了這次難忘的《才子佳人》讀書會活動,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對國學文化更深的熱愛,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家路上,夕陽的餘暉將天邊染成了橙紅色,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小夥伴們的身影被拉得長長的,他們的臉上還洋溢著活動帶來的興奮與喜悅。
“今天的活動真的太棒啦,我以前都不知道唐詩宋詞這麼有趣!”禺萱一邊走一邊興奮地說著,手中還緊緊握著那本唐詩選集,仿佛裡麵藏著無儘的寶藏。
“沒錯,而且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大家對詩詞的理解都好深刻呀,我還有好多要學習的呢。”銳軒看著禺萱,眼中滿是真誠。
家宇拍了拍銳軒的肩膀,笑著說:“彆這麼謙虛啦,你今天分享的王維的詩也很不錯呀!我以前都沒注意到王維的詩有這麼美的意境。”
世萱在一旁笑著說:“是啊,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更了解詩詞,還讓我們學會了怎麼更好地交流和分享。就像剛才討論李白的詩的時候,雖然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最後還是能一起找到更全麵的理解,這種感覺真好。”
梓辰推了推眼鏡,認真地說:“我覺得這就是國學文化的魅力吧,它能讓我們聚在一起,共同探討,共同進步。以後我們可以經常組織這樣的活動,互相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嵇玉微笑著點頭:“梓辰說得對,而且我們還可以把國學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讓大家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曦卅歪著頭,眼睛亮晶晶地問:“那我們要怎麼傳播呀?”
家宇想了想,說:“我們可以在學校裡組織詩詞分享會,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講給同學們聽。”
“這個主意好!”世萱立刻響應,“我們還可以製作一些精美的詩詞卡片,上麵寫上喜歡的詩詞和賞析,發給同學們。”
銳軒也來了興致:“對,我還可以畫一些和詩詞相關的畫,貼在教室的牆上,這樣大家每天都能看到。”
禺萱開心地說:“我可以寫一些關於詩詞的小故事,讓同學們更容易理解詩詞背後的含義。”
梓辰補充道:“我們也可以邀請老師和家長一起參與,這樣能讓活動更豐富。”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仿佛已經看到了學校裡充滿國學氛圍的場景。
回到家後,家宇迫不及待地把今天的活動告訴了媽媽。媽媽微笑著聽他講完,然後說:“寶貝,你今天做得很棒。國學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你能這麼熱愛它,媽媽很開心。不過,國學文化可不隻是參加活動,更重要的是把裡麵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哦。”
家宇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我知道了,媽媽。比如詩詞裡的很多道理都能讓我變得更堅強、更善良。”
與此同時,世萱也在和爸爸分享活動的點滴。爸爸鼓勵她:“你今天在活動中的表現很出色,以後要繼續努力。你可以把國學文化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會有更多的收獲。”
第二天,家宇他們幾個小夥伴來到學校,就開始為傳播國學文化做準備。他們找到老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聽後,非常支持他們,還幫他們一起策劃詩詞分享會的細節。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利用課餘時間製作詩詞卡片、準備故事、畫畫。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充滿了熱情。終於,詩詞分享會的日子到了。
教室裡被布置得充滿了國學氛圍,牆上貼滿了銳軒畫的畫,桌子上擺放著他們精心製作的詩詞卡片。同學們都早早地來到教室,充滿期待地等待著分享會開始。
家宇作為主持人,走上講台,有些緊張但又充滿自信地說:“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舉辦一場詩詞分享會,希望大家能通過這次活動,感受到國學文化的魅力……”
分享會上,家宇、世萱、梓辰、銳軒、嵇玉、曦卅、禺萱依次上台分享自己在《才子佳人》讀書會活動中的收獲,以及自己對詩詞的理解。他們生動的講述和精彩的分享,贏得了同學們陣陣掌聲。台下的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驚歎聲和笑聲。
分享結束後,同學們紛紛圍過來,和他們交流自己的感受。“哇,原來詩詞這麼有趣,我以前都沒發現呢!”“你們講得太好了,我也想多讀一些詩詞了。”聽著同學們的話,家宇他們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這次詩詞分享會在學校裡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對國學文化產生興趣。家宇他們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都非常開心。他們知道,傳承和弘揚國學文化的道路還很長,但他們會一直走下去,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國學文化,讓這顆中華民族的瑰寶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隨著學校裡對國學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家宇他們決定乘勝追擊,進一步豐富大家對國學的體驗。他們計劃舉辦一場國學知識競賽,將詩詞、曆史典故、傳統禮儀等多方麵的國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同學們在競賽中更深入地探索國學的廣闊世界。
為了準備這場競賽,家宇他們每天放學後都會聚在一起,收集資料、編寫題目、討論競賽規則。嵇玉充分發揮自己的組織能力,合理分配任務,確保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梓辰則利用自己對曆史典故的了解,精心挑選了許多有趣又有深度的題目。世萱和禺萱負責整理詩詞相關的內容,將不同朝代、不同詩人的作品進行分類歸納。銳軒和曦卅發揮自己的創意,設計了競賽的宣傳海報,用色彩鮮豔的圖案和生動的文字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家宇則忙前忙後,協調各方,還時不時提出一些新奇的點子,讓競賽更具趣味性。
競賽當天,教室裡熱鬨非凡。同學們早早地來到教室,圍坐在一起,興奮地討論著即將開始的競賽。黑板上用彩色粉筆寫著大大的“國學知識競賽”幾個字,旁邊還畫著一些古代的文人墨客和傳統的吉祥圖案,營造出濃厚的國學氛圍。
家宇站在講台上,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同學們,歡迎大家參加這次國學知識競賽!希望大家在今天的比賽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國學知識,一起感受國學的魅力!”說完,他按下了手中的計時器,競賽正式開始。
第一環節是詩詞接龍,要求同學們根據上一位同學說出的詩詞的最後一個字,接出下一句詩詞的第一個字。這個環節考驗同學們對詩詞的積累量和反應速度。一開始,同學們都輕鬆應對,你來我往,詩詞如流水般從他們口中說出。“床前明月光。”“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也擬泛輕舟。”……隨著比賽的進行,難度逐漸增加,但同學們依然熱情高漲,不少同學還能接出一些不太常見的詩詞,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第二環節是曆史典故問答。梓辰提出一個個有趣的問題:“‘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是誰?”“紙上談兵說的是哪位曆史人物的故事?”同學們紛紛舉手搶答,教室裡充滿了緊張而熱烈的氣氛。有的同學對曆史典故了如指掌,回答得又快又準確;有的同學雖然一時答不上來,但也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從中學習。
在傳統禮儀問答環節,世萱展示了一些古代禮儀的圖片和視頻,然後提問同學們這些禮儀的含義和使用場合。同學們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對傳統禮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傳承傳統禮儀文化的重要性。
經過幾輪激烈的角逐,競賽進入了最後的決勝環節。此時,台上隻剩下幾位表現出色的同學,他們個個神情專注,準備迎接最後的挑戰。家宇給出了一道綜合性的題目:“請說出一首描寫春天的詩詞,並解釋其中蘊含的情感,同時說出與這首詩相關的一個曆史典故。”這道題難度不小,需要同學們對詩詞、情感理解和曆史典故都有深入的了解。
隻見一位同學站起來,自信地回答:“我選擇的詩詞是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首詩描繪了早春時節細雨蒙蒙、草色若隱若現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與這首詩相關的曆史典故是,韓愈和張籍(張十八員外)是好友,韓愈寫這首詩是為了邀請張籍一起欣賞早春的美景,也借此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他的回答贏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最終獲得了本次競賽的冠軍。
競賽結束後,家宇走上講台,激動地說:“這次國學知識競賽能夠成功舉辦,離不開每一位同學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通過這次競賽,我們看到了大家對國學文化的熱愛和豐富的知識儲備。希望大家以後能繼續保持這份熱情,不斷探索國學文化的奧秘!”
在這次競賽的帶動下,學校裡形成了一股濃厚的國學學習熱潮。同學們在課餘時間不再隻是追逐打鬨,而是聚在一起討論詩詞、講述曆史典故、學習傳統禮儀。家宇他們幾個小夥伴也成為了學校裡的“國學小明星”,經常有同學向他們請教國學知識。但他們並沒有驕傲自滿,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準備開展更多有趣的活動,讓國學文化在校園裡生根發芽,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讓更多的同學在國學的滋養下茁壯成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