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能見?”
“你!”縣丞歎氣,他直接上手推綏安,被明淵擋住,他想著就一少年,他一並推…推!推!推不出去,像個秤砣,紋絲不動。
“難道知縣去世了?”綏安疑惑,不然為何一直阻攔她?
“不不!沒有!”縣丞放棄,他甩甩袖袍,整理衣衫,又擺正官帽。“你又為什麼執意見知縣,你一個小孩,難道還能讓他交出錢糧?”
“這我自有辦法,你告訴我他在哪就行了。”
“這…”縣丞仍然想勸勸她,“你可確定?去見知縣,可意味著你要受五十笞杖刑。知縣做事雷厲風行,到時可沒有挽回的餘地!”
“彆廢話了,大人,城外的百姓還在挨餓呢!”綏安耐心耗儘。
縣丞側身,指向公堂的後門,“知縣平時住在後麵,但近幾日都不在。”
其實基本沒在這裡住過。
他又指向大門,“出門沿街走到儘頭,左轉再右轉,最豪華的府邸就是知縣府。”
綏安和明淵轉身就走,縣丞高聲:“彆怪本官沒提醒你,你還可以反悔!”
綏安身影消失在轉角,隨後有衙役跑進來,“報——!城東有人鬨事,班頭衙役受傷甚重,神誌不清!”
縣丞神色一凜,“何人鬨事?”
“回大人,說是一男一女,年紀不大。”
“……”
縣丞回想起剛才的兩人。
“知道了,帶人去療傷,此事容後再議。”
他們看起來不僅要打衙役,還要打知縣。
遠遠的綏安就看到了“知縣府”,倒不是認清了匾額上的字,而是認清了縣丞所說“最豪華的府邸”。
這無疑是知縣的私宅,牌匾上刻著龍飛鳳舞兩個大字:嶽家。府邸飛簷翹角,屋脊高聳入雲。外牆被打磨的十分平滑,全部塗上朱紅色的漆料,靠近大門的牆麵上還雕刻著繁複精美的花紋。大門用鎏金銅獅環,門框也用金銅包裹。大門兩側立著石獅子,耀武揚威,凶神惡煞,身上雕著花紋。
走近看,獅子眼裡還有紅寶石點綴。
“這狗官!”綏安咬牙,“絕對貪了不少銀錢!”
她咚咚咚就上去敲門環,裡麵的小廝笑著開門,低頭一看,麻布衣裳倆小孩,臉一臭,哐的一聲就把門關上了。
綏安:“!?”
繼續敲。
“誰啊!”那小廝再開門,指著綏安罵:“誰家小屁孩?敢敲知縣大人的門?趕緊滾!滾開!”
他又要關門,明淵捏住他手腕,綏安雖然憤怒,但好聲好氣:“我等有事求見知縣,請你進去通傳。”
“不見!”小廝直接掙開明淵,抬手就要給綏安一掌。
明淵更快,猛踢一腳讓他雙膝跪地,仿佛聽到了骨裂聲。他痛苦的尖叫改口:“啊啊啊!我去通傳!我去通傳!”
他爬跪著進門,連忙叫喊著:“關門!快關門!”
隔著厚重的大門都能聽到他在集結幫手。
綏安歎氣:“本來想柔和點,看來是行不通了。”
她拉著明淵繞著府邸轉,倒是沒有低矮的牆,隻有一處外側與其他人家的圍牆相近,可以左右交替的跳上去。
明淵先一步坐到牆頭,彎腰伸手下來。綏安小臉一揚,拒絕道:“乾嘛,瞧不起我呀?這點高度我也能上去!”
她像隻雲雀,靈巧的躍起,也穩穩當當的上了牆。明淵眼底浮現了笑意,垂眸掩去無奈寵溺,手虛扶著她,看到稍遠處大門後一群小廝蓄勢以待,似乎在等著他們敲門。
綏安觀察整個前院,豪華自不用說,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前院台階都用青白石,在回廊轉角處放著青銅器皿,整條路上都是陶瓷花藝,擺的滿滿當當。有丫鬟正端著食盒慢慢走向正房,綏安輕聲說:“知縣應該就在那邊吧?”
明淵先一步跳下去,落地無聲,他伸手,接住綏安。兩人悄無聲息躲藏著走到正房附近,聽到裡麵有一粗壯男聲大笑:“唉嘿嘿,美人~,讓爺親一口嘛~。”女聲嬌俏:“知縣大人~~,彆呀~,這麼多人呢!”
明淵抬頭看看,雖說太陽西移,但仍是豔陽高照。
綏安皺眉,她攔停一個正要進去的丫鬟,打開食盒——她本想擾亂秩序讓裡麵的人知曉有人擅闖,但先被食物吸引了目光。
區區一道菜,有裹著糖霜的核桃仁、花生,芸豆泥、香乾、番茄、雞蛋、牛肉、青筍、蝦仁、白蘿卜胡蘿卜等食材,而且擺的像山水畫似的。她父皇在皇宮日常用膳都沒這花樣!
綏安冷笑道:“知縣難道知道我要來,於是準備這樣的菜?”
明淵反駁:“我都不知道你要來,他怎麼可能知道。”
綏安“啪”一聲重重合上蓋子,心間有一團火燒,外麵的災民吃不上一粒整米,他知縣卻在這裡驕奢淫逸!
那丫鬟反應過來,麵前這是擅闖者,於是她驚聲尖叫,引來小廝,裡麵動手動腳的人也停下,招呼著管家出去看情況。
一群拿著棍棒的打手步伐急促,大叫著:“哪來的賤民!竟敢擅闖知縣府!還不快束手就擒,否則休怪我們不客氣!”
他們的眼神凶狠,氣勢囂張,一點也沒把明淵放在眼裡。沒一會,又衝過來一群人,是大門那的小廝,尖笑著:“這下你們跑不掉了吧!”
明淵拿過食盒蓋,身形一閃,主動出擊,先發製人,厚重的木蓋與堅硬頭骨相撞,那領頭者悶哼一聲倒地抱頭打滾。明淵順勢奪過武器,動作行雲流水,十分熟練。
他揮舞著棍棒,招式淩厲,動作敏捷,一招就能讓幾個小廝倒地痛哭,而旁人甚至碰不到他的衣角。
綏安則是守在門前,那管家剛一探頭,她就將他拽出來,一腳踢在他後膝,再砰一下關上門。管家想起來,腿腳卻酸軟,怎麼也站不起來,隻能驚聲叫喚著:“來人!來人!”
“閉嘴!再吵我讓你和他們一樣!”綏安怒喝。
明淵動作迅速,眨眼間便回到綏安身邊,而那些小廝倒的倒,昏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