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甜蜜蜜》(1 / 1)

推荐阅读:

燕大文學社內,胡為民、查劍英和陳建公三人像老朋友坐在一起。

此時,教學樓外天氣寒冷,文學社的窗戶已經結了冰花,而文學社內卻溫暖如春。

“胡老師,其實我找你來,也是有私心的。”查劍英麵露慚愧之色,但隱隱有些小興奮。

“不要叫我胡老師,我就是個普通職工。”胡為民先是一擺手,接著又問道:“查劍英同學,難道你還需要我做什麼嗎?”

“胡老師,我們想請你加入我們文學社!”查劍英和陳建公對視一眼後,鄭重其事道。

“我不是老師……算了。”胡為民見他們一臉倔犟,放棄了讓他們改稱呼的想法,不過,他還是感到奇怪,“你們為什麼會想到讓我加入文學社呢?”

查劍英驚喜道:“胡老師同意了?”

“沒有,我就是比較好奇。”胡為民摸了摸下巴,猜測道:“難道是因為我在報上發表的那幾篇文章?”

“不隻如此,我們還看了胡老師在《故事會》上發表的精彩小說。”查劍英笑道。

原來是因為作者名暴露了,胡為民苦笑著搖頭:“早知道我該起個筆名的。”

“真是胡老師您寫的?”查劍英張大嘴巴,驚訝道。

胡為民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好啊,原來你是在詐我,不愧是燕大的高材生。”

查劍英吐了下舌頭,指著陳建公道:“都是建公同學建議我這麼做的。”

胡為民看了眼旁邊那個長相憨厚,卻顯得沉默寡言的大齡學生。

陳建公撓撓頭,解釋道:“其實不算使詐,在看過那篇文章後,我就想到和您有關。”

“被你們猜出來,看來我想低調也低調不下去了。”胡為民歎氣道。

查劍英羨慕道:“胡老師,你是飽漢不知餓漢饑,要是我們的作品能發表在雜誌上,我們能高興死。”

“你們既然成立文學社,難道都沒有發表過作品?”

查劍英指著陳建公道:“我沒有,但建公發表過作品。”

胡為民看向陳建公,“陳建公同學的作品發表在那份雜誌上,我當買來拜讀一番。”

“那是幾年前了,我寫了一些狗屁不通的文章,自以為是,就投在廠辦雜誌上,現在想來,都是編輯在鼓勵我們這些老粗。”陳建公臉色羞紅,連忙解釋道。

胡為民了然,不過還是搖頭婉拒:“文學社畢竟是學生社團,我加入不合適。”

“胡老師,您就幫幫我們吧。”查劍英懇求道。

陳建公真誠地說道:“胡老師,我們太需要一位有經驗的作家指點我們了。”

胡為民有些為難,“我寫的是通俗小說,和嚴肅文學不太一樣,我不敢瞎指點,害怕誤人子弟。”

查劍英連忙道:“我們剛開始寫作,也不敢好高騖遠,隻要有一篇文章能在報紙上發表,我們就滿足了。”

“是啊,胡老師,您就加入我們文學社吧。”

胡為民無奈道:“這樣好了,你們到時候有寫好的文章,我可以幫你們看看。”

兩人還想再勸,但胡為民堅決反對,隻能同意這個提議。

不過即使如此,他們已經很滿意了。

他們之前其實也找過指導老師,但老師段位太高,他們需要的正是胡為民這樣,接地氣的作家。

接下來,三人談論起了文學創作。胡為民高屋建瓴,給兩人提了很多建議,兩人也是受益匪淺。

直到有文學社的成員進來告訴三人,圍著門衛室,尋找胡為民的學生被老師勸走,胡為民這才結束交流,匆忙離開。

走的時候,查劍英和陳建公依依不舍的樣子惹得其他成員摸不著頭腦。

他們哪裡知道,就這麼短時間的交談,兩人從胡為民身上學到很多。

……

《燕京青年報》那篇采訪引起的轟動漸漸平息後,胡為民總算回到正常的創作中。

在安靜地環境中,他靈安爆發,創作效率提升了一倍有餘。

本來預計十二月初完成的幾篇稿子,在十一月底提前完成了。

胡為民將幾篇短篇小說郵寄給《故事會》編輯後,正打算休息兩天,看看書,放鬆一下心情時,青年報的趙莉莉又找了過來。

趙莉莉自然是找他約稿的,她覺得胡為民早晚會火,最好是趁著對方還沒成為大作家的時候,為青年報提供一些優秀作品。

“青年報能接受什麼作品?”

“不能太激進,符合時代特點吧。”

“懸疑可以嗎?”

“像《會說話的骷髏》那種絕對不行。”

“那武俠呢?”

“武俠?什麼是武俠?”

“金庸先生的小說看過嗎?”

“啊,那種啊,不行,絕對不行!”

趙莉莉額頭浮現一層冷汗。

金庸的小說她也悄悄讀過,是挺精彩,但官方肯定不允青年報許刊載的。

“愛情呢?”胡為民摸摸下巴,又冒出一個想法。

趙莉莉眼前一亮,“愛情……你能寫愛情小說?”

“當然可以,又不是很難。”

胡為民十分肯定。

他腦海裡有不少合適的作品,比如《牧馬人》《孔雀公主》《廬山戀》等。

不過,這幾部作品拍攝成電影的時間貌似就在明年,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還有替代選擇,比如《甜蜜蜜》。

這部影片成片於1996年,講述了改開初期,從中國內地去香江討生活的黎小軍和李翹結識,兩個孤獨異鄉人產生出了真愛的故事。

這部電影時代和如今比較接近,隻需要稍作更改背景和主角身份,工作量比較小,字數也比較適中。

趙莉莉問道:“胡老師,你能大致說一下故事內容嗎?”

“當然可以。”

“1979年冬,美利堅華裔建築設計師李兆帶著女兒李翹隨首批中美文化交流團抵達北京。胡同口,李翹偶遇的燕京機械廠技術員黎小軍,因一場自行車碰撞結緣,黎小軍被迫當導遊,攜美遊覽燕京城,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因文化差異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李翹喜歡上了黎小軍,可卻迫於家庭壓力返回美利堅,最終,李翹不堪忍受相思之苦,偷偷返回燕京,和黎小軍在一起共同建設祖國。”

胡為民講的是改編版《甜蜜蜜》,就其中隱藏的元素,絕對薄紗此時的愛情小說。

不信就看看趙莉莉,她已經張大了嘴巴,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

“這個愛情故事真……好啊!”

她的腦袋一片混亂,愛情故事也許老套,但男女主角代表的兩個國家,兩種文化,彼此形成的衝突看點十足。

她不敢想象,這部小說在青年報上發表後,會引起怎樣的盛況。

趙莉莉趕忙追問道:“胡老師,這個故事能寫,你預計全篇故事有多少字?”

胡為民思考片刻後,謹慎回答道:“我會儘量控製在五萬字以內。”

“為什麼要控製字數呢?”趙莉莉不解。

她不信胡為民不明白,作家賺錢靠的是字數,字數越多越稿費越多。

胡為民解釋道:“這是一個並不複雜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跨度也不長,人物也不多,並不需要特彆長的篇幅描寫。”

說到底,他準備寫的是通俗小說,該有的都有已經足夠。隻要不涉及過多的政治描寫,五萬字隻多不少。

“五萬字,罷了,五萬就五萬吧。”

趙莉莉有些遺憾,但想到這是雙方第一次合作,謹慎點也沒毛病。

“胡老師,您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創作?”

她現在恨不得立刻化身監工,督促著胡為民開始寫作。

胡為民平靜道:“不急,我第一次寫中長篇小說,需要寫大綱。而且裡麵涉及一些關於美利堅的內容,我也需要查資料,找朋友詢問一些關鍵問題。”

他沒有飄,不會因為趙莉莉幾句話就匆匆開始小說創作。

而且,他說的也是實話。他對這個年代的美利堅不熟悉,要是因為疏忽大意,寫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對他沒有一點好處。

說白了,他現在就是個農民出身的青年作家,在創作領域還是要符合基本邏輯的。

趙莉莉連忙道:“對對對,胡老師,您安心創作,要是有什麼需要查詢的資料,或者有不懂的地方,我們青年報也能提供些許幫助。”

“那我就卻之不恭了。”胡為民接受了對方的好意。

報社到底是見多識廣,說不定就能幫到他呢。

兩人約定好大致的交稿時間後,趙莉莉依依不舍離開了。

走出門衛室,她看著難得的晴朗天空,隻想開心大笑。

這一回,真讓她和青年報撿到寶了!

接下來幾天,胡為民一邊撰寫大綱,一邊查詢資料。期間,他還收到了來自青年報的稿費和一部分讀者來信。

考慮到他的生活環境,讀者來信都是精挑細選的。

靠著這筆稿費,胡為民的存款突破四十元大關。

所謂好事成雙,這時候馬老師也找到他,告訴他一個好消息。

“小胡,學校的劉老師準備出租他的那套公寓,麵積不大,卻也有三十平,房子裡有床和桌椅,一個月隻要十塊錢,你這邊是什麼意思?”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