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廟一夜,鬼神退避。
次日天明,晨曦微露,驅散了荒廟殘存的陰冷。
內廷宦官們,再望向角落那“病弱”公子時,目光已變。
輕蔑不耐,蕩然無存。
取而代之的,是深深忌憚,乃至…恐懼。
為首宦官,尖嗓依舊,刻薄卻斂去七分。
言語間,有意避開徐鋒目光,態度竟帶上小心翼翼的恭敬。
“三公子,此地不宜久留,是否啟程?”
徐鋒似一夜未眠,更顯蒼白,聞言僅虛弱頷首。
青鳥攙扶,他緩步登上馬車。
車隊再啟程。
吱呀車輪,碾過官道,揚起塵土。
北涼護衛,依舊沉默寡言,儘忠職守。
偶瞥向徐鋒馬車的目光,卻多了幾分探究。
金剛法相,無人親見。
山匪潰逃,宦官驟變,足證昨夜絕非尋常。
一路無話。
氣氛悄然生變。
監視仍在,敵意輕視,卻已消弭。
行程亦順暢許多,刁難拖延,不複存在。
數日後,車隊抵至一處規模官驛。
青磚黛瓦,飛簷翹角,往來客商官差,絡繹不絕,頗具繁華氣象。
“三公子,今夜驛館歇息。”宦官語氣,帶著請示意味。
徐鋒隔簾輕嗯,算是應允。
入驛館,驛丞殷勤接待。
徐鋒仍舊病懨懨,隻道舟車勞頓,需靜養,便由青鳥扶入上房,閉門謝客。
房內陳設尚可,不及王府奢華,倒也潔淨。
青鳥細致查探房內外,確認無異,方才退至門外守候。
徐鋒並未即刻休憩。
他斜倚床榻,雙目微闔,似沉睡,實則心神已悄然外放。
非驚天神通,乃【紫氣東來訣】至境,對周遭氣息之敏銳感知。
如無形觸須,悄無聲息,探查驛館動靜。
樓下大堂喧囂,瞬間攫取他的感知。
驛館大堂,人聲鼎沸。
中央設簡易台子,一青衫說書先生,正唾沫橫飛,抑揚頓挫。
四周圍滿聽客,行商走卒,江湖漢子,聽得津津有味。
徐鋒凝神細聽。
說書先生嗓音洪亮,摹仿人物,惟妙惟肖。
此刻正講江湖舊聞——“吳素白衣縞素入西蜀”。
“……話說那北涼王妃吳素,風華絕代,劍術更是冠絕一時!為尋劍道真諦,或為了卻江湖恩怨,孤身入西蜀……”
說書人口若懸河,吳素入蜀,跌宕起伏,驚心動魄。
劍斬惡蛟,力挫峒主,論劍蜀中劍閣,七日不絕。
堂下聽眾,時而驚呼,時而扼腕。
徐鋒靜靜聽著,眉頭微蹙,不易察覺。
說書人口中故事,大體脈絡,與徐驍、徐鳳年零星提及,以及自身推測,並無大異。
細究之下,關鍵情節、人物動機,卻顯古怪,甚至…刻意。
吳素入蜀緣由,說書人含糊其辭,求劍道,了私怨,乃至情感糾葛。
與徐驍所言“為北涼尋覓破局之法”,大相徑庭。
吳素蜀中對手,說書人著重渲染邪魔外道,塑其女俠形象。
廟堂高層阻力,語焉不詳,輕輕帶過。
劍招、困境、對話,皆透著精心編排之味。
非講述真實過往,而似引導聽眾,接受某種特定“真相”。
徐鋒心中冷笑。
說書人,或市井流言聽多,添油加醋;或背後有人指使,驛站散播似是而非之言。
目的為何?
混淆視聽?掩蓋真相?亦或…為將至風波,提前造勢?
他不動聲色,疑點一一記在心底。
吳素之死,北涼上空疑雲,亦是此行太安,探尋關鍵。
任何相關線索,哪怕市井流言,皆值得留意。
堂下說書續,人群情緒高漲。
徐鋒卻已收回心神。
與其聽真假難辨故事,不如先確認自身環境安全。
他起身坐起,動作輕緩,維持病弱姿態。
目光隨意掃過房間角落——桌椅、窗欞、屏風、牆角磚縫。
以如今對氣息之敏銳,若有窺視機關,難遁其形。
一番探查,並無異常。
徐鋒未放鬆警惕。
他行至床邊,似整理被褥,指尖悄探床鋪床板夾縫深處。
指尖觸及微涼硬物,非木非布之感。
徐鋒心頭微動,麵上依舊平靜。
他佯裝整鋪,指尖巧勁一勾一帶,硬物悄無聲息滑入袖中。
過程自然流暢,暗中窺視者,亦隻以為拂塵。
重回床榻,徐鋒借寬袖掩護,取出物件。
入手微沉,無封皮書冊,僅剩原本一半厚度。
書頁泛黃,邊緣卷曲,似遭隨意揉搓,皺皺巴巴,如棄紙。
然,徐鋒小心翻開書頁,目光微凝。
書頁字跡,非印刷,乃手書。
筆跡蒼勁有力,鐵畫銀鉤,透久經沙場之凜冽。
其內容,竟是行軍布陣、兵員調度、器械運用、乃至後勤補給之兵法要訣!
徐鋒দ্রুত速翻閱數頁,越看越心驚。
書中兵法,精妙絕倫,戰術思想聞所未聞,卻又隱隱透著熟悉之味——北涼鐵騎縱橫天下之戰法影子!
然又有所不同,更古老,更係統,似北涼軍陣之源頭,或更高層次闡述。
隻是,此書殘缺過甚。
不僅僅半部,且內裡關鍵之處,遭人為濃墨塗抹,遮掩原文。
甚者,繪複雜陣圖之頁,竟被齊整撕去,僅留殘破邊緣。
絕非無意之舉,乃有人刻意為之!
徐鋒眉峰緊鎖,運轉【紫氣東來訣】,以內力滲透書頁,欲窺墨跡之下卻發現那墨跡並非凡品,竟能隔絕內力探查。
他轉而動用【萬物洞悉】。
淡金色的光暈在眼底流轉,視野中的半部兵書信息開始解析。
【物品:殘缺兵書(未知)】
【材質:陳年竹紙,特製墨錠】
【狀態:嚴重破損,信息缺失,核心內容被人為遮蔽】
【解析:此書源自春秋之前某位兵家大能手稿(信息殘缺,無法確定具體人物),蘊含古老兵略精髓,與北涼軍陣體係存在極深淵源,疑為徐家軍略之重要源頭之一……信息不足,無法進行完整推演……】
果然!
徐鋒心中了然。這半部兵書的來曆,比他預想的還要驚人,竟能追溯到春秋之前!而且直接點明了與北涼軍陣、徐家軍略的深層聯係。
他小心翼翼地將這半部殘書貼身藏好。
這東西出現在驛館房間的床鋪夾縫裡,絕不可能是巧合。是誰留下的?是敵是友?目的是什麼?是故意泄露線索,引誘他深入某個陷阱?還是某個不方便露麵之人,在暗中給予的機緣或考驗?
結合那說書人口中刻意引導的故事,徐鋒隱隱感覺到,一張無形的大網,似乎正圍繞著他,圍繞著北涼,緩緩張開。
這趟名為質子,實為棄子的太安之行,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徐鋒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眼底深處,卻是一片冰冷的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