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漢:從絲綢之路開始 > 第39章 來自漢武帝的震驚

第39章 來自漢武帝的震驚(1 / 1)

推荐阅读:

公元前128年,大漢元朔元年,春。

中原地區的雪花比西域融化的更早,初春的暖流已經喚醒了山野田間的萬紫千紅。

這是勞作的光景,無數質樸的農人辛勤的為新的一年播種著生計。

而在長安城內,未央宮外,從天剛蒙蒙亮開始,大漢的肱骨們就已經起了大早,準備前往宮中,參加內朝。

此時的大漢還沒有早朝的製度,隻是分事情輕重緩急,設有內朝、外朝之製。

內朝為皇帝主持,參與者隻有重臣,而外朝由丞相主持,參與者官級地位不一,早朝的製度,還得往後再推四十年,等漢宣帝繼位,才會正式出現。

“丞相慢走!薛相慢些!!”

聽到身後有人呼喚,薛澤立刻停下腳步,回頭望去。

來人正是漢景帝時期就擔任過太子洗馬的現任都尉,汲黯。

“哎呀,丞相為何走的如此著急?可是朝中又發生了何等大事?”

汲黯自小體弱,隻是一小段距離的奔跑,就讓他忍不住大口喘息,好似再多跑一陣,大有可能猝死在當場。

薛澤有些皺眉,彆看他是丞相,可他也不過是在韓安國墜馬重傷,難以承繼丞相之職時,被天子硬拔上來頂位的存在。

而恰好薛澤也自認有幾分自知之明,從來不會過多的去闡述觀點,針砭時弊。

此時見到汲黯攔路,他也是下意識的退至眾人身後,禮貌而不失微笑的應聲道。

“此次朝議,乃是中大夫主父偃所舉,汲黯大夫若是想提前知道,何不去問問主父偃?問我又有何用?”

說完,薛澤就微微點頭,含笑重新向著宮門走去。

未曾得到想要回複的汲黯頓時大怒,指著薛澤就直接怒斥:“汝乃丞相,陛下召開朝議,汝卻一問三不知,這丞相之位豈是屍位素餐之輩可待之?”

“薛澤,浩蕩隆恩,你可對得起陛下對你的器重?”

宮門處,打著哈欠的眾人見狀,也是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

汲黯為人性倨,少禮,麵折,不能容人之過,而薛澤這個丞相又像是一個隻知道附和陛下所言,平日裡好作旁觀者的姿態,因此沒少被這些直臣們口頭謾罵,引以為恥。

隻是罵著罵著,薛澤也就慢慢習慣了同僚獨特的打招呼方式,繼續麵不改色的帶著一眾人入宮進殿。

大朝正殿中,主父偃、公孫弘、公孫賀等一行人已經站在一旁閉目養神,等待著朝議的開始。

靜謐無聲的正殿,唯有汲黯那偌大的嗓門,還在嘲諷挑釁著薛澤。

隻不過在汲黯入殿之後,又見到主父偃和張湯,新的目標出現,他這才放過了丞相,改為怒斥此二人狼狽為奸。

“行了,汲黯,今日朝議是有大事商討,收一收你那臭脾氣,開完朝議等你回家了你再罵。”

隻見正殿對著大門的正上方,劉徹正一臉疲憊的擺手,示意眾人肅靜。

“桑弘羊,開始吧!”

常年伴讀天子左右,如今出任侍中者桑弘羊,朝著天子劉徹下拜,然後走到眾位重臣跟前,朗聲唱喏道。

“去歲更新,朔日冬至,萬物猶始也,此乃天之祥瑞,寓我大漢萬世興盛,今奉陛下昭令,改年元朔,以紀祥瑞。”

“大漢萬勝!陛下萬安!”

眾大臣紛紛下拜,這也算是認同了這位天子在新年內的第一個執政決策。

或者說……

他們也不敢於反對。

去歲,無論是前幾年去世的孝文太後,還是當今太後之弟田蚡失勢,田竇兩家外戚終於完全剪除。

從此上天入地,大漢王朝再也無人可掣肘劉徹。

天子之勢,從今年伊始,將正式進入劉徹的時代。

或許祥瑞是一回事,為了慶祝自己終於真正意義上的親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吧。

反正年號而已,皇帝喜歡換,一年一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煩惱者,史官爾,與他們有何關係?

等到年號更替之事述完,眾大臣才開始做起“述職彙報”。

隻是這些雜務越聽越讓劉徹感覺頭痛不已。

“陛下,去歲南陽、潁川一帶乾旱成災,雖然朝中調撥賑災銀糧,勉強維持住局麵,可開春之後還需春耕夏種,這糧種之事,還需給予支持。”

“陛下,去歲您讓驍騎將軍衛青,屯兵雲中育馬養馬,如今春來新增馬駒萬匹,其用度還需增補,方可維持馬政。”

“陛下……”

錢,錢,錢!

常有人說,錢不是萬能,這對於個人來說的確適用,可放在國家的用度之上,沒錢,那還真是萬萬不能。

大漢的前行,除了君臣一心之外,金錢,才是維持發展最好的潤滑劑。

“夠了,朕知道了!讓大司農再去賣些下等爵位,若是短缺較大,一些無足輕重的吏位也拿去出售!”

汲黯聽著劉徹一言,頓時就想出列直諫。

可劉徹仿佛能提前知曉他的動作,直接開口問道:“若誰要勸諫,朕勸你三思而行,朕為天子,豈不能知賣官鬻爵之禍患?”

“誰想勸朕,拿錢來勸,隻要十萬錢,朕保證,就站在這裡讓你罵個痛快,事後絕不追究!”

汲黯:“……”

眾人無語,且先不說能不能拿出萬貫家財,就算是有……

他們可不想因為家財太多而被張湯盯上,說不定哪一天就因為一些侵吞田產,或是家中用度逾矩的‘小事’,落得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反正都是些小事爾,所發賣者,不過低等爵位和官位之下的一些粗鄙吏位,且先行者吧!

等為錢所困之事商議結束,眾人所奏之事皆已言明,但是薛澤等人依舊是閉目養神,沒有一絲動彈的意思。

這些事情在外朝就可決議,還不足以讓劉徹大張旗鼓的聚集眾人單獨言明。

“怎麼?講了半天,難道諸位就沒有一件能讓朕感到高興的好事嗎?”

眾人噤若寒蟬。

直到此時,主父偃這才不急不緩的上前拜倒,喜氣洋洋的說道。

“陛下,臣有一事或可為年號更新,呈以喜事報之。”

“哦?這次內朝就是中大夫極力推崇,到底是有何喜事?還不速速說來!”

主父偃從懷中取出一份厚實的竹簡,神情變得極為亢奮,聲音震耳欲聾的大喝。

“此乃北地郡太守程不識,百裡加急的軍情密函,此中之事曠古絕倫,前所未有!”

“臣,恭喜陛下!”

“十年前,陛下派遣侍郎張騫為使,出使大月氏,如今,張騫不僅完成使命,更是攜西域三十五國之通商盟書,拜於陛下,願尊大漢為宗,共擊匈奴!”

群臣嘩然!

“張騫?”劉徹也先是一愣,思索了許久後才想起張騫是誰。

那是十年前的一天,自己聽聞匈奴人殺死了大月氏的王,將大月氏趕出了祁連山一帶。

所以,他也是抱著一絲僥幸心理,想著派個使臣去嘗試增加一位抗擊匈奴的盟友。

十年啊,張騫音訊全無,不少當年的當事人都以為張騫死在了河西走廊,出使一事也逐漸被他們拋之腦後。

卻不成想,今日居然還能聽見這個名字。

而且……

“西域三十五國會盟的盟書?”

劉徹來不及問話,立刻起身走到主父偃匍匐的身前,伸手拿起他雙手奉上的竹簡,細細的翻閱了起來。

“十年幽囚!張騫……真乃國士無雙也!”

“孟煥?大秦百裡孟?這是什麼人?秦國的遺民?此等秦民征召也就征召了,何必大費周章的用文書表述?”

“嗯??”

劉徹試著揉了揉眼睛,露出極為震驚的表情。

“斬龜茲王?結交烏孫王子,獲取大宛、烏孫支援?利用西域佛教收大月氏之兵?這人莫非是縱橫家學子?”

“噗~~”

“樓蘭城外築京觀!焉支山內百騎襲營,射傷渾邪王,還在萬軍從中活捉休屠王?這小子莫非母族姓項?”

劉徹震驚了!

什麼龍城大捷,什麼攻守易型!

這張騫出使前半段讓他不禁動容垂淚,怎麼到了後半段,看起來竟然如此的……不合邏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