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漢:從絲綢之路開始 > 關於西域沙漠化問題的解釋

關於西域沙漠化問題的解釋(1 / 1)

推荐阅读:

本來沒想寫單章做情況說明,但是最近不知道從哪裡來了很多小號,我情願他們說我寫的爛,沒人看,作者迂腐讓主角不走篡漢流。

我也不希望看到有人瘋狂帶節奏,胡亂科普一些假的東西,讓人信以為真。

不知道這些人從哪兒冒出來的,明明已經否決了本書,還在前麵章節和書友圈大量的每天堅持刷黑科普。

有時候連號都不換,否決一本書,卻要天天在這本書的各種地方用同樣的話語不停的重複黑科普。

我不知道你從哪位不負責任的同行書中看到了這些觀念,或者是哪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或是視頻號上看了這些論調,但不要和你們解釋以後,還要反複的去亂科普抬杠,將曆史踐踏在未經查證的地方。

言歸正傳,黑科普的主旨無非是有兩點。

1、西域兩千年前繁榮昌盛,那裡水草豐美,河流多,和中原地區沒什麼差彆,是天然的最好的棲息之地,沙漠化是後麵土地使用過度的過程。有個人甚至用了一個詞,塞上江南。

2、西域糧倉的問題,西域的稻穀和棉花種植發達。

首先聲明,本書前期內容的主旨主要借鑒的核心是《史記》、《漢書》。西域內容部分取自ceiec—《絲綢之路文獻史料輯要數據庫》。

先說第一個問題,書友圈內,書友貝倫特曾對塞北江南和西域做過一次區分,那是寧夏,甘肅,還沒到西域,沒過河西走廊。

總是要把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也劃過去強行辯論

章節內有提到過,廣義上的西域,是指起於長安,止於羅馬,但是正常論述中的西域是指三十六國。

本文中寫出過沙漠,也寫過戈壁,張騫歸程的時候寫過積雪覆蓋的昆侖山脈,冰川,草原,森林都有出現。

結果開局就要用極端的論述,把某一些觀念直接釘死在他認為,而不是書中已經闡述的結論上。

我寫主角自羅布泊穿越,沙匪活躍塔裡木,他在的地方有問題嗎?你要黑,是不是要往後看看,大月氏、烏孫、大宛在西邊,有山有水有草地,剩餘幾千人一國的小國家在東邊,追逐綠洲而活,你就死活給人極端打標簽引戰。

開口這個作者不考究,這本書連書都不查,就像是有個很神奇的人,第一張第一頁,同伴戲稱主角一句大當家的,沒用他以為的百夫長,百將,就開啟瘋狂摸黑,還找到群裡battle真相,開口閉口先扣帽子說人地域黑。

你要是真心想黑,請用軍侯、曲侯,也不至於拿百夫長噴我。

回到第一個問題上,西域古時候不全是沙漠,但是沙漠的占比高於其他的土地。再拿這個尬黑,我不再解釋了,一律拉進小黑屋。

如果有其他讀者遇到,請一笑了之,這些人說科普,結果連三山夾兩盆都不清楚,就開始好為人師,然後大規模,成批次的用人身攻擊和全盤否定引戰。

再說第二個問題。

西域沒有棉花,我在查閱西漢西域特產的時候,反複的查閱了很多次,特意查閱過棉花的資料,確實沒在任何文獻上找到棉花。

同時期的印度有,但是並未作為主流織物使用,通俗來講,就是沒人把他當寶貝。

得到的結果是西魏時引進,宋朝時期才開始種植,一直被當做是一種觀賞性的花卉,至於當時的人有沒有把棉花不處理,直接填充做衣物,這個我查不到,有了解過的朋友可以請教一下出處。

宋朝一些電視劇原創什麼貪汙兵餉,給將士們用黑心棉做棉衣,此為子虛烏有,從未出現這種案件。

直到明朝,棉花開始脫籽彈花,才正式進入到紡織業。

所以,有人科普書中公元前一世紀西域有大量種植棉花,此為謬誤。

其次是糧倉一說。

本書背景在漢武帝時期的中早期,西域開始建設始於漢武帝中晚期建立西域都護府開始,一開始的初衷是希望讓西域都護府自給自足。

而且這個糧倉也不是遍地開花,能在沙漠戈壁裡麵種水稻,他集中在原大宛、烏孫、大月氏所占據的雨水充沛一帶地帶。還有一些天然形成的綠洲區域。

綠洲綠洲,人家為什麼叫綠洲?詞義顧名思義。

綜上所述,不管這些人是出於什麼目的,該有的論證,文中都有寫明出處,若是我無法取證,或是故意文學加工的素材也會在作者說進行說明。

最後,小說本是娛學作品,不是考古論文,真要寫論文,就不會發在這裡。

本篇相關論述,旨在抨擊喜歡無良科普的哪些不明小號們,旨在對曆史問題進行解釋,萬望其他讀者大大不要被誤導,影響本文,以及其他西域文的認知。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