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前走向角落,那台“蝴蝶牌”縫紉機靜靜地臥在那裡,墨綠色的烤漆機身上,金色的“蝴蝶”商標和繁複的裝飾花紋依然可見當年的風采。
在1978年,這絕對是能讓無數家庭主婦眼紅心熱的“三大件”之一,其內部結構的精密程度,遠非剛才那輛永久牌自行車可比。
機殼敞開著,露出了裡麵密密麻麻、閃著油光的齒輪、連杆、凸輪和擺梭機構。看得出來,王師傅確實在這上麵下過功夫,工作台上還散落著幾顆被拆下來的螺絲和墊片,旁邊一塊擦拭過的布上還殘留著黑色的油漬。
顯然,老師傅也遇到了難題,沒能徹底馴服這隻鬨脾氣的“蝴蝶”。
李向前沒有急著動手。他能感覺到,身後那道看似隨意,實則銳利的目光一直落在自己身上。
王師傅把收音機推到一邊,抱起了胳膊,看似在休息,實則在觀察。這不僅僅是一個修理任務,更像是一場不言明的考試,考的是眼力,是耐心,更是真本事。
他繞著縫紉機走了半圈,蹲下身,手指輕輕拂過冰涼的金屬機身。目光如同探照燈,仔細掃過每一個零件的細節,從磨損的針板到布滿劃痕的壓腳。
嗡!
熟悉的輕微震動感在腦海中浮現。
【目標:蝴蝶牌jg係列家用縫紉機】
【當前狀態:故障(跳線、斷線頻繁)】
【故障診斷:1擺梭尖輕微磨損導致掛線不穩;2送布牙與機針運動時序配合失調(誤差08);3夾線器壓力彈簧疲勞,張力不穩定】
【損耗倒計時:未知(機械磨損累積性故障)】
【修複建議:1打磨修複擺梭尖或更換;2調整送布牙升降凸輪與機針曲柄同步;3更換夾線器壓力彈簧或增加墊片調整壓力】
果然不出所料,是複合型故障。李向前心中了然。跳線和斷線,聽起來是小毛病,卻是縫紉機最磨人的問題。
往往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幾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疊加在一起,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這需要維修師傅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極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超乎常人的耐心,才能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找到症結所在。
王師傅經驗老道,很可能已經察覺並修複了其中一兩個問題,比如可能已經打磨過擺梭尖,或者調整過夾線器的壓力,但隻要那個核心的時序配合問題沒解決,或者調整得不夠精確,縫紉機該跳線還是跳線,該斷線還是斷線。
李向前站起身,先從工作台上拿起一個小油壺。
他沒有直接去動那些複雜的機構,而是按照標準保養流程,給機頭各個標注了加油孔的地方,以及所有肉眼可見的活動關節、摩擦副,都小心翼翼地滴上幾滴縫紉機油。
機油清亮,帶著淡淡的礦物氣味,滲入金屬的縫隙。
這個過程不疾不徐,既是必要的保養,也給了他一個緩衝和思考的時間。三個故障點,先從哪個入手?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發現”顯得不那麼突兀,更像是經驗積累後的判斷,而不是憑空知曉?
他將注意力集中在第二個故障點上:送布牙與機針運動時序配合失調。這是最核心,也是最隱蔽的問題。
誤差08毫米,肉眼極難察覺,但對於高速運動的機針和送布牙來說,這點偏差足以致命。
油加得差不多了,李向前伸出右手,輕輕握住縫紉機右側那個帶著凹槽的金屬手輪。他緩緩轉動手輪,模擬縫紉機工作時的狀態。
噠…噠…噠…
機針上下穿梭,帶動著麵線;下方的擺梭旋轉擺動,勾住麵線形成線圈;送布牙則配合著機針的抬起而上升,將布料向前推送一個針距。
整個過程,在常人看來似乎沒什麼異樣,隻有機械運轉時發出的、略顯沉悶的金屬摩擦聲。
李向前側耳傾聽,憑借著前世無數次拆裝修理各種精密機械積累下的經驗,再加上【破障之眼】關於“時序失調”的明確提示,他很快捕捉到了那聲音中極其細微的不和諧。
送布牙的動作,似乎總是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粘滯感”。
它抬升的時機,相對於機針徹底離開“布料”並抬升到最高點的那個瞬間,好像慢了那麼一小拍。
就是這零點幾毫米、零點幾秒的偏差,導致了“布料”還沒被完全送穩,高速下落的機針就紮了下來,麵線和底線無法完美勾合,自然就容易跳線,甚至因為受力不均而斷線。
“王師傅,”李向前沒有回頭,依舊保持著轉動手輪的姿勢,語氣帶著幾分請教的意味,“您聽聽這個聲音,是不是有點不對勁?”
他特意放慢了轉動的速度,讓那細微的節奏差異更加明顯一些。
“送布牙抬起來往前送的時候,好像總是比針杆抬到頂要稍微慢了那麼一丁點兒。會不會是這個地方沒配合好,布走得不穩當,針下去的時候線就勾不牢,才老跳線?”
他沒有直接說“時序失調”,而是用了更通俗、更符合學徒身份的描述。
原本抱臂站在一旁的王德發聞言,眉毛微微動了一下。
他走上前來,也俯下身,耳朵湊近了機頭下方,示意李向前繼續轉動手輪。
噠…噠…噠…
王德發閉上眼睛,仔細分辨著那細微的聲響和節奏。
他的手指也搭在了手輪上,感受著內部機構運轉時傳遞來的震動。
片刻後,他睜開眼,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
這小子,耳朵夠毒的!這種細微的配合誤差,沒有幾十年的經驗和極高的專注度,根本聽不出來!他自己之前也隱約覺得這個地方有點問題,但調整了幾次效果都不明顯,也就放過去了,沒想到這小子居然能如此精準地指出來。
“嗯……”王德發沉吟了一聲,算是認可了李向前的判斷。“有點道理。這個配合確實刁鑽,差一點都不行。”
他沒有多問李向前是怎麼聽出來的,隻是用下巴點了點縫紉機,“那你覺得該怎麼調?”
這是更進一步的考驗。能發現問題是一回事,能不能解決問題,又是另一回事。
“我試試。”李向前應道。
得到許可,他不再猶豫。放下油壺,拿起一把大小合適的螺絲刀和一把小扳手。他依據腦海中【破障之眼】給出的精確提示——那個08的誤差,需要通過調整控製送布牙升降的偏心凸輪來修正。
他找到了那個隱藏在齒輪組中的小型偏心凸輪,它連接著送布牙的驅動連杆。用螺絲刀頂住軸心防止轉動,再用小扳手小心地鬆開了凸輪側麵的緊定螺絲。不能完全鬆開,要保持一定的摩擦力,方便微調。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一步。李向前的眼神變得無比專注,手指捏住那個小小的偏心凸輪,極其緩慢、極其輕微地旋轉了一個幾乎難以察覺的角度。這個角度的控製,完全是基於【破障之眼】給出的數據,在他腦中被自動轉化為了前世積累的手感和經驗判斷。多一分則快,少一分則慢。
就是這裡!
他停下動作,迅速用扳手將緊定螺絲重新鎖緊。整個過程,他的手穩得像焊在上麵一樣,沒有絲毫顫抖。
調整完畢。
李向前再次轉動起手輪。
噠!噠!噠!
聲音變得不一樣了!之前的細微滯澀感消失得無影無蹤,機針的起落和送布牙的推送配合得天衣無縫。
隻聽聲音,就能感覺到一種協調、高效的韻律感。
一直默默注視著李向前每一個動作的王德發,此刻眼神中的讚許之色幾乎不再掩飾。
剛才李向前調整凸輪時那份沉穩和精準,絕不是一個剛入門的學徒能有的!那份對細微角度的把握,甚至比他自己動手還要精確幾分!
這小子,絕對不是蒙的!他是真的懂!而且懂得很深!
王德發心中第一次對這個“關係戶”學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是一絲……期待。他開始好奇,這小子到底還藏著多少本事?
“嗯,這個點算是調準了。”王德發語氣依舊平淡,但比之前明顯緩和了許多。“不過,光這個調好,未必就能徹底解決問題。”
他指了指下方的擺梭和上方的夾線器,“跳線斷線,跟梭尖的狀態、線的張力都有關係。你再看看這兩個地方。”
李向前心中暗笑,王師傅這是開始主動“喂招”了。他當然知道問題不止於此,【破障之眼】早就把另外兩個故障點標得清清楚楚。
“好的,王師傅。”李向前應了一聲,拿起工具,將注意力轉向了那個負責勾線的核心部件——擺梭。
挑戰還在繼續,但這隻鬨脾氣的“蝴蝶”,似乎已經開始在他的手中變得溫順起來。而王師傅那看似平靜的眼神深處,一絲名為“認可”的火苗,也終於被徹底點燃了。
李向前知道,隻要將剩下的兩個問題也完美解決,他在這紅星修理鋪,就算是初步站穩腳跟了。
接下來,或許就能接觸到更多、更複雜的設備,離提取“未來科技碎片”的目標,又近了一步!他甚至開始期待,徹底修複這台縫紉機後,【破障之眼】會凝聚出什麼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