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去賣菜時,雨點淅淅瀝瀝,感受著迎麵而來的風雨,易定乾仿佛領悟到了七字真言。
風浪越大魚越貴!
他不算好賭,但也常賭,象棋、鬥地主、麻將、炸金花樣樣都會。
無論是麻將裡的清一色,還是炸雞花你的偷雞成功,都能給他帶來感官上的刺激。
而菜農賺錢的秘訣是什麼?
穩定能保下限。
但要想突破上限,要想賺大錢,就隻能去賭,或者說用搏一搏更合適。
博什麼?
品種、行情、時間、天氣、運輸、災害、人為壟斷、囤積……都可以成為影響市場的因素。
所以是博市場。
一年隻需博對一次,就足以讓普通菜農脫穎而出,成為菜農中的高收益群體。
易定乾感覺他理解到了陳家誌的想法。
也預感有很大的機會。
反其道而行之,最近播種空心菜的本來就少,即使沒有意外因素,大概率就是便宜賣,賺得少,不至於虧。
但如果有意外發生,就是一次天大的機遇!
那乾嘛不博呢?
尤其是看到市場裡陳家誌和劉明華一直忙碌的身影。
雖然市場在走下坡路,菜價也在跌,但到最後都能全部賣出去。
而且空心菜5毛一斤的批發價格其實不低了,是有錢賺的,以家誌的產量賺得其實也不少。
這就是小拱棚博對了啊!
博吧,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其實目前的狀況有點超出陳家誌的預期,他的空心菜收晚了一點點,或者說產量大幅超出預期,讓他地裡的菜一直‘賣不動’。
本來計劃兩天,最多三天賣完1號地的空心菜,結果玩命收還是用了四天。
後麵幾批空心菜也是,產量比預期高,結果一步晚,步步晚,現在就是在搶時間~
今天他收了有500多斤空心菜,一開場直接叫價5毛斤。
打了很多菜農一個措手不及。
開場那一波客流量就讓他出了近兩百斤貨,美滋滋,後麵的就靠時間慢慢磨。
隻是他地裡還有很多空心菜,2號地約05畝地分了兩批,現在重新預估可以收約2100斤。
另外,還有從劉明華接手的6號地還有03畝小拱棚裡的空心菜,也有1000餘斤空心菜。
都亟待采收。
簡而言之就是有點賣不贏了。
現在空心菜完全就是在和市場搶時間,多賣一天5毛,就可能多賺幾十塊錢。
玩的就是心跳。
為了多拉空心菜,今天苦瓜和絲瓜他都少采摘了一些。
至於菜心,少了和尚的80斤排菜心對收入有影響,但他地裡菜心也不多了,5號地最後一批菜心再有一天就能清空。
剩下的就是6號地能撿一些劉明華轉讓的菜心。
這一天淩晨,陳家誌收入了579元。
接下來一天,同樣收入了529元。
收入在遞減,但仍然是一眾小菜農中最出挑的,即使整個市場的流動攤販裡,論菜的數量,他也是最多的。
同時,5號地的菜心也徹底清空了,意味著小拱棚裡的菜心告一段落。
“家誌,你這一季小拱棚裡的菜心收了多少斤?”
一大早,才回到東鄉菜場,李明坤和郭滿倉兩個老菜農都來到了門外。
無他,實在是好奇,如果不打聽清楚,就感覺腦海裡有螞蟻在爬一樣難受。
戚永鋒、易定乾、陳家芳、黃娟等人也都看著陳家誌和李秀,兩人正在床邊數錢,李秀被這突然的聲音嚇得小手一收。
陳家誌想了想,說:“大概收了有3000斤多一點,不到3100斤的菜。”
“果然啊,有3000斤,產量太高了,光這一畝菜心都賣了4000多元,小拱棚加發酵豬糞,成本才800多吧,再除開種子、化肥、人工等等,也一畝淨賺3000元,太了不起了。”
知道了最終結果,李明坤和郭滿倉反而鬆了口氣。
四九心這個品種更適應高溫高濕的環境,但產量比不過春秋季播種的80天、120天、遲菜心等品種。
四九心畝產超過2500斤就能算是高產。
就憑菜心的收入,陳家誌這一次的小拱棚就立了大功!
這一批菜心幼苗期時,雨水還很多,露天菜心的品相和產量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有些管理不善的中途就死翹翹了。
而陳家誌小拱棚裡的菜心完好無損,產量和品質都是一流,趕上新一批露天菜心出來前,在高位完成了拋售。
即使今天淩晨,菜心的價格都還有1元斤。
賺翻了!
易定乾在屋裡聽著,又一次體會到了搏一搏的魅力。
婦女們也羨慕麻了。
其實這一季大家都還好,至少都有一茬空心菜趕上了高價。
另外,李明坤穩定有黃瓜,戚永鋒和郭滿倉穩定有絲瓜,收入比開年時好太多了。
但人與人之間,就怕對比。
陳家誌隻是菜心就秒殺一切,更何況還有保下限的空心菜在大量上市。
價格雖然低了,但架不住產量可觀啊!
“你們這眼神看得我心裡發毛!”
一乾人等都聚在門口看著陳家誌,戚永鋒說:“誌哥,要不你還是收我為徒吧?”
“打住,可彆這樣。”
陳家誌有點無奈:“該說的我可都說了,一點也沒藏私,就像這次讓你們再播種藤藤菜和買農資一樣,我自己怎麼說的,就是怎麼做的。
藤藤菜播種的不少。
也彆看我賺錢多,賺的錢全都花買農資了,後麵賣菜的錢,除了必要的生活費,我都會花出去。”
眾人儘皆有些默然。
有些人已播種了其它蔬菜。
有些人不看好空心菜。
有些人最近好不容易攢了些錢,生活好不容易好了些,不想這麼快又全部花出去。
人性使然。
隻有房間裡的易定乾眼睛在發光,就是這樣,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
某高端酒店餐飲部經理吳耀華來到了酒店後廚。
“石師傅,今天有客人反應菜心的口感沒前幾天脆嫩多汁,莖杆吃起來有些乾澀,這可能要注意一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石師傅苦笑一聲,走了兩步,拿了幾根菜心。
“應該是原材料的差異,昨天和今天來的菜心沒前段時間的好,莖杆要稍微粗硬一些。”
吳耀華皺了皺眉:“和供應商說了嗎?”
石師傅搖了搖頭:“蔬菜供應上個月換了采購,是徐和徐總,這兩天的菜心和芥蘭也是從江心菜場采購的,隻是月初有一段時間江心菜場沒貨,是徐總在外麵找的貨,最近又換了回來,所以不太好說。”
徐和是老板的親戚,江心菜場是酒店的長期供應商之一。
從程序上說沒問題,後台也硬。
吳耀華和石師傅溝通了一陣,反應口感變化的客戶僅有零星一兩個,隻能暫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