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搬空仇人庫房,醫妃挺孕肚去流放 > 第353章 歲月靜好,欣欣向榮

第353章 歲月靜好,欣欣向榮(1 / 1)

推荐阅读:

葉初棠將沿著河道種樹固沙的計劃說了。

“等旱災過去,水源充足,就擴大種樹的麵積。

西北之所以窮苦,是因為環境惡劣,土壤貧瘠,種不出多少糧食。

隻要改善這兩點,並修一條好路,就能讓天山郡變成繁華之都。

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隻要持之以恒,定會實現。”

她的語氣平平淡淡,卻讓三個男人熱血澎湃。

因為在他們看來,隻要是葉初棠想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

所以,腦海裡立刻就浮現出了天山郡的盛世繁華。

蕭何笑著道:“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

葉初棠肯定地點頭,“一定能看到。”

她不敢保證能讓整個西北綠樹成蔭,畢竟麵積太大,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太多。

但她能保證天山郡被綠植覆蓋,郡城繁華。

宋景寧和蕭何見葉初棠信心滿滿,立刻看挖河開渠的計劃。

祁宴舟則和葉初棠聊種樹和修路的事。

“想要富,先修路,這件事和挖河開渠一樣重要。”

“阿棠,西北的風沙太大了,就算修好了路,一場沙塵暴,就能讓路消失無蹤。”

這個問題,葉初棠當然想過,也有解決辦法。

“在路的兩旁種樹,並沿路插上標記,每二十裡就安排一個人值守,澆灌樹木,直到樹長大,不會被沙塵掩埋。”

至於澆灌的水,和這次的春播一樣,挖井就行了。

最多十年,值守的人就能撤走。

祁宴舟看著將什麼都考慮清楚的葉初棠,笑著道:“阿棠,你既然都想好了,直接安排吧。”

宋景寧看完了挖河開渠的計劃,將其遞給蕭何。

他對葉初棠說道:“初兒,你的計劃很好,隻需要晚膳一些小細節就好,尤其是人工方麵。”

蕭何聽到這話,連忙插了句。

“還有工錢的問題。”

雖然這些計劃利國利民,但鮮少有人願意白出力氣。

葉初棠將杯裡的茶一飲而儘。

“工錢的事,等可爾汗來了之後再聊。”

她可以出錢,但不能白出錢,得將所有利弊攤開了說。

蕭何很快就看完了計劃書。

四人一邊商量,一邊完善小細節。

商量好之後,葉初棠說道:“蕭知州,宋刺史,挖河開渠的根本原因是為了解決百姓的農田灌溉問題,若願意出力,每個人就會有明確的分工,且沒有工錢,隻要能完成任務,但將來就能免費用水,也能少交一些稅收。”

這話把蕭何說懵了。

“稅收是什麼意思?請祁夫人明示。”

“想要保水,水渠就需要用我的水泥封邊,我總不能白出這筆錢,自然得收好處。”

要知道,上千裡水渠的水泥用量,可不是小數目。

蕭何清楚葉初棠說的沒錯,問道:“不知道祁夫人想要收多少稅?”

“朝廷稅收的十之有一就行。”

這個比例算得上很低了,百姓一般不會拒絕。

葉初棠可能需要十年才能回本。

但沒關係,這是一件長期有效的事,隻要水渠不枯竭,就能一直賺。

怎麼都不虧!

蕭何聽完葉初棠想要的稅收,放了心。

“祁夫人提的條件很合理,但百姓如今有了水井,不擔心灌溉問題,怕是不想費力氣挖河開渠。”

葉初棠不甚在意地笑笑。

“不想也沒關係,我會出工錢請他們,但蕭大人得提前和他們說一聲,井裡的水不是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以後若想用河裡的水灌溉,那就按田畝數給錢,一畝地一次三十文。”

以西北的乾旱天氣來說,種子從種下到收割,灌溉不下十次。

每家每戶少說也有畝地,算起來收割一茬糧食至少得花一兩銀子。

這筆錢對農戶來說,無法承受。

但葉初棠提的條件沒毛病。

畢竟挖井這事,她是無償幫助農戶的。

活菩薩也要吃飯,總不能什麼好處都讓農戶占了。

蕭何點了點頭,“祁夫人的話,我會和百姓說清楚,如何取舍,由他們自己決定。”

四人商量了好一會,可爾汗才匆匆趕來。

吃過飯後。

葉初棠長話短說,將所有計劃的重要事件提煉出來商量。

聊了將近一個時辰,敲定好細節。

“剩下的,你們商量吧,我得去書院了。”

宋景寧點了點頭,“等我們商量好了,就寫成文書,你再過一遍。”

“行,你們聊。”

葉初棠到英華書院的時候,下午的課剛開始。

學院的夫子多了,來上學的女孩也多了。

讀書聲朗朗,稚嫩又充滿力量。

崔舒月是院長,如今已經不教學了,是書院的管理者。

葉初棠直接去了她的書房。

“舒月,在忙什麼?”

熟悉的聲音響起,崔舒月連忙抬頭。

看到葉初棠來了,她放下手中的筆,笑著站起身。

“祁夫人,你回來了,快坐。”

說完,她就讓書童倒茶。

然後找出了葉初棠離開這段時間的日誌記錄。

因書院多了夫子和學生,日誌的內容很多,有兩本。

葉初棠伸手推開,“舒月,你管理學院我放心,不用看了。”

“祁夫人還是看看吧,你才是學院的主人。”

“舒月,你放過我吧,在外奔波了一個多月,剛回來就得管這管那的,好累。”

崔舒月聽到這話,將日誌記錄撤了回來。

“那我簡單和葉院長概括一下吧。”

葉初棠沒有拒絕,安靜地聽崔舒月說著書院這一個多月的變化。

了解新到的夫子,以及新收的學生。

等崔舒月說完,她說道:“舒月,我以後不教醫術了,由大嫂來教。”

“好,我稍後和祁大夫人簽一份契書。祁夫人想教什麼?”

“什麼也不教,和你一同來管理書院,發掘孩子們的長項,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也是華庭書院的宗旨。

但女子和男子將來要走的路有所不同。

英華書院不能照搬華庭書院的教學方法,得有一套自己的育人之策。

崔舒月雖然文采好,但隻會傳授經驗,不懂創新。

“祁夫人請說,我一定照辦。”

葉初棠對“因材施教”隻有大致的設想,能不能實施,效果如何,都有待驗證。

因她的教書理念太過超前,崔舒月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都需要她詳細解釋。

這一聊就是一個時辰,嗓子都要冒煙了。

“舒月,我不確定剛才說的是否可行,先試試吧。”

崔舒月聽完葉初棠的話後,對她的崇敬已經超過了宋景寧。

“世人皆知祁夫人文采好,卻不知你的想法和能力,比文采要好得多。”

葉初棠笑著道:“其實我的文采並不好,那些驚才絕豔的詩詞,都是師父教的。”

她沒辦法說自己是照搬古人的,隻能將他們稱為“師父”。

崔舒月自然不信這話,但她也沒反駁,隻當葉初棠是在謙虛。

“祁夫人,你剛才說的那些,我都記下來了,稍後會整理出來,並細化一下。”

葉初棠點點頭,站起身。

“行,你忙吧,學院就交給你了,若是需要我幫忙,隨時去祁府找我。”

崔舒月知道葉初棠總是很忙,點頭應下。

“好,若有不懂之處,我會去祁府請夫人賜教。”

“今晚不忙的話,去天下樓吃飯。”

崔舒月看了眼方才寫的東西,搖頭拒絕。

“不了,我想快點將這些整理出來。”

“也行,你忙吧,我去看看孩子們,和她們說一聲,以後就由大嫂教醫術的事。”

“祁夫人慢走。”

葉初棠去客堂時,夏姝正在教學生認新草藥。

她沒有進去,在門外聽了一會。

夏姝溫柔又有耐心,講的還十分詳細,姑娘們很喜歡她。

葉初棠等她講完,才進課堂。

學生已經很久沒見葉初棠,對她都有些陌生了。

還是在夏姝的提醒下,才起身行禮。

“見過葉夫子。”

葉初棠並不介意學生的疏離,直接說明來意。

“以後,就由夏夫子教你們醫術,希望你們能學有所成。”

有人問道:“葉夫子不教我們醫術了嗎?”

“教,等你們的醫學知識豐富一些,我會和夏夫子一起教你們。”

說完,葉初棠便離開了。

夏姝出來相送。

兩人走到學院門口,葉初棠說道:“大嫂,孫楚今晚在天下樓宴客,大哥肯定會去,你一會也來湊個熱鬨。”

“好,等下學了我就過去。”

葉初棠離開學院,去了天下樓。

孫楚正在房間聽著小曲,吃著果盤,好不愜意。

看到葉初棠進來,他連忙起身,揮退琴師。

“來的還挺早,忙完了?”

葉初棠在桌邊坐下,扔了顆葡萄進嘴裡。

“忙完了,大棚和水泥的情況我都知道了,我來找你,是想和你商量再開鋪子的事。”

聽到這話,孫楚立馬就有精神。

“你還想開什麼鋪子?”

“衣食住行,什麼都開,我說過的,我要掌控北辰國的經濟命脈。”

衣,是種麻養蠶,織布開染坊,做成衣。

食,是種糧食提高產量,建最大糧倉,做各種美食。

住,是提供建築材料,開客棧,提升居住體驗。

行,是修路造車,縮短兩地之間的時間距離。

當然,遍布天下的錢莊,也得開一個!

孫楚被葉初棠說得心情澎湃。

“你說的就是我想做的,我們一起努力,要不了十年,就能實現。”

“我也是這麼想的,先做計劃,再慢慢推進。”

“行,現階段,你想開什麼鋪子?”

葉初棠在向金枝打聽收回的二房鋪子時,就已經想好了要做什麼生意。

“先開三個鋪子,分彆賣藥膳,賣藥酒,以及賣藥茶。”

這三樣東西都能速成,比較好操作。

而養生一事不論在什麼時期,都備受追捧。

孫楚點頭,“行,你提供東西,我來經營,分成比例照舊。”

“好,你帶一下單兒,她打探消息、溝通和應變能力,都是長項。”

“沒問題,生意多了之後,我也需要助理。”

“那我們先做一下近期計劃。”

兩人都懂經商,又十分默契,沒用多久就商量好了。

被邀請來吃飯的人,也陸陸續續抵達。

來的都是相熟的年輕人,吃吃喝喝,酒醉千杯少。

紛紛憧憬著將來。

宋景寧醉眼朦朧地看著葉初棠,想起前不久秦慕雲找到他,和他說的事。

“宋公子,我知道在朝代更迭之際,宋家都會出手參與擇明君登位。

你能來天山郡開書院,還入了官場,應該是宋家選定了祁宴舟,對吧?

我和師父看到了兩顆新的帝星,分彆對應在了祁宴舟和葉初棠的身上。

合作吧,我們一起將他們兩人推上那個位置。”

剛聽到這話的時候,他很是糾結。

因為他知道葉初棠並不想當皇帝,被困於冰冷的皇宮。

可秦慕雲又說:“隻有他們夫妻稱帝,才能讓所有人心悅誠服,而且以他們的能力,隻需年,就能讓百姓安居樂業,讓朝臣不敢有異心,到時候選幾人出來監國,輔助太子臨朝,他們便可逍遙自在。”

宋景寧因這話而心動,答應了秦慕雲。

“妹妹,對不住了,就算你將來知道真相,會怪為兄,為兄也不後悔。”

葉初棠察覺到宋景寧的視線,問道:“兄長看我做什麼?是有什麼話想對我說嗎?”

宋景寧笑著搖了搖頭,“現在這樣挺好,歲月靜好,欣欣向榮。”

接下來的日子,整個天山郡都忙得不可開交。

挖河開渠,種樹固沙,挖井修路……

葉初棠和孫楚的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傳遍了整個北辰國。

皇帝因陳家軍打敗鄰國,讓四十萬敵軍有來無回,龍心大悅。

不僅撥了軍餉和糧草,還給已故的將士發了撫恤金。

當然,數量不夠,但已經是意外之喜。

因為旱情在持續,朝廷的賑災糧壓根就不夠分。

不少地方的百姓為了活下去,都開始背井離鄉找出路,逃荒的趨勢逐漸形成。

天道不公,朝廷無作為,百姓又開始埋怨皇帝。

某天,一道旱天雷劈下,落在一棵棗樹上。

焦黑的樹乾上浮現四個字。

昏君禍國!

這事一出,謠言四起。

百姓開始翻皇帝的舊賬,將他之前做的混賬事都翻了出來,讓他退位的呼聲越來越高。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