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楠這句話一出來。
榮閣殿的滿朝文武皆是沉默起來。
按照大奉以往的傳統,但凡新君登基以後,必然會在國喪之日安排一些自己人的官員任命,所謂一代天子一代臣就是如此了,不過一般來說也就是六部侍郎級彆的調動,因而沈楠這個任命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隻是就正常流程而言。
新君所任命的官員絕對不是李斯這種憑空冒出來的。
而是本身就在六部之中有根基的。
並且是在新君任命之前,內閣就已經知曉任命的情況。
絕非是如此這般突兀!
張旭看向一側的法鞅,待見得法鞅沒有任何動作後。
他上前一步說道:“敢問李斯此人是何來曆?!又有何功績?”
張旭本人是不想站出來的。
陛下今日所帶來的驚嚇太多了,單隻是一尊十一境的兵家武神跟一尊十境法家天人就讓他內心有些驚疑,更不要說沈楠本人還突破到了四品小宗師的境界。
再結合前日陛下在宮中大肆清洗。
誰想要在此時站出來觸陛下的黴頭?
說到底左右就是一個刑部侍郎而已,也不關他們儒家的事情。
偏偏張旭是內閣首輔,法鞅這個刑部尚書不開口,他就必須站出來。
如此也是要試探一下陛下到底想要做什麼。
且不管拓跋菩薩、李斯到底是什麼來曆,單說陛下今日將這兩人拿出來亮相。
陛下絕對是有所圖謀的。
沈楠輕笑一聲:“海外而來,並無功績,然法家十境天人修為難道還不夠擔任我大奉的一個刑部侍郎?昔日大奉景德年間,景德帝難道不是將一名布衣出身的法家天人直接提拔到刑部侍郎的官職?”
景德帝那個時候能一樣?
張旭心中無語,景德帝雖是這麼做的沒錯,但問題是那個布衣本身也是名望極高之人,隻不過未曾在大奉擔任官職而已,李斯這種來曆不明的人如何能比?
海外而來這句話就更加離譜。
大奉海外雖是有種種傳聞,但問題是大奉八百年還從未聽聞過海外有什麼王朝或是其他國家,最多也就是有些島嶼而已,李斯是在海外哪個國家成的天人?!
隻不過這些話。
張旭都沒有問出來,他隻是鄭重的點頭:“臣沒有疑問了。”
彆管沈楠的說法有多敷衍。
但法家十境天人的修為已是足夠擔任刑部侍郎。
張旭也沒必要為了一個刑部侍郎的官職得罪陛下。
沈楠頷首看向刑部尚書法鞅:“法鞅,你可有什麼異議?”
法鞅麵色肅穆的說道:“陛下本就有權任命除卻六部尚書之外的任何官職,其中自是包括刑部右侍郎,因此,臣並無任何異議!”
這般回話卻是一板一眼,這也是他的行事風格。
隻要不違背大奉律法,法鞅根本不會多說什麼。
他的存在隻是維護大奉律法、法度而已!
刑部尚書跟內閣首輔都無異議,其他人就算心裡有些想法也不敢站出來多說什麼,因而有關任命李斯為刑部侍郎的任命就這般波瀾不驚的通過。
沈楠亦是笑容愈發燦爛,他瞥了一眼楚國公,而後緩緩說道:“朕昨日瀏覽奏疏之時,深感蠻莽妖族之凶戾,數百年來,我大奉邊境久經磨難,可惜卻遲遲無法將蠻莽妖族徹底趕回邊境之外,因而有意重整赤龍十衛,恢複赤龍衛昔日輝煌!”
“楚國公。”
楚國公一怔:“臣在。”
沈楠淡然說道:“朕命你兩日之內將赤龍十衛的卷宗送入宮中,十日之後朕亦是要於城外閱兵,屆時還望赤龍十衛不要讓朕太過失望。”
儘管李斯為兵部右侍郎後就能夠調動執金吾的卷宗查探赤龍十衛。
但沈楠還是想要看看楚國公能夠給出什麼卷宗。
到時候以楚國公的卷宗跟李斯送來的卷宗對比一下。
沈楠也能知曉赤龍十衛如今到底是什麼成色。
至於說閱兵。
這就更簡單了。
赤龍十衛明麵上有二十萬大軍,但實際上最多隻有十五萬。
就這十五萬恐怕還大多都是紈絝子弟、老弱病殘充數的。
沈楠就是要在閱兵之日直接將赤龍十衛的臉皮揭下來,以此為由開始著手整頓赤龍十衛,隻要能夠將帝都的軍隊徹底掌控在手中。
他也就真正有了抗衡一切的底蘊。
隻是這話在楚國公的耳中卻是宛若驚雷,赤龍十衛的情況彆人不知道,他能不知道,以目前赤龍十衛的情況如何能閱兵,尤其是在陛下還有一尊兵家武神的情況之下,若是以往或許還能糊弄,可誰能糊弄一尊兵家武神?!
楚國公連忙站出來:“陛下有意重整赤龍十衛自是好事,隻是隻是大奉曆經八百年,赤龍十衛的情況極為複雜,臣一時半會也無法將卷宗整理好,赤龍十衛足足二十萬人,若是大肆閱兵未免太過勞民傷財,如果隻挑選赤龍一衛閱兵,既可展現赤龍衛的風采,亦可省卻不少開支,臣懇請陛下三思啊!”
沈楠麵色平靜的俯視著楚國公:“以楚國公之見,赤龍十衛的卷宗當幾日才能整理好?又當選拔哪一個赤龍衛?”
僅僅隻是從楚國公的話語。
他就能看出赤龍十衛的情況恐怕要比想象之中的還要糟糕。
楚國公低垂著頭:“最少需要十日方才能夠整理好,可挑選虎賁衛閱兵。”
赤龍十衛分彆是虎賁左右衛、府軍左右衛、掌侍左右衛、武隆左右衛、選鋒左右衛,這十衛所組成的,其中每一衛又有四大營,每一營皆為五千人左右。
這就是明麵上赤龍十衛的人數跟稱謂。
其中虎賁衛最為精銳,他們負責整個皇城的守衛,而後就是府軍衛,他們是負責整個帝都的治安,再然後才是掌侍衛,他們更多負責的是帝王出行的護衛安全,常年都是駐紮在帝都十多裡外的京營之中訓練,同時也是負責皇陵的守護。
武隆跟選鋒衛則是有些複雜,武隆是帝都三十裡外的一座要塞。
要塞之中囤積著整個雍州的糧倉,也可以說是大奉儲備最多的糧草。
武隆衛、選鋒衛負責的就是看管這座要塞糧草。
輕易不可調動。
從這些權責也能看出赤龍十衛的重要性,帝王的安危、帝都的安危乃至大奉的底蘊都是在赤龍十衛的護衛之下,若是赤龍十衛拉垮,帝都自是岌岌可危。
然而大奉承平數百年,帝都已經太久太久沒有經曆過戰爭。
赤龍十衛早就淪為這些武將勳貴的斂財工具。
根本沒人在乎帝都的安危如何。
沈楠冷笑一聲:“十日?若是朕沒有記錯,你執掌赤龍十衛已有十八載了吧?這般久的時間竟然連赤龍十衛的卷宗都沒有整理好?還需要十日時間準備?準備什麼?如何偽造?!至於說閱兵虎賁衛?更是一個笑話!!!”
他語調蘊含著冷冽:“虎賁衛負責守衛皇宮,朕難道看不見他們?還需要來特意閱兵來看看他們?你是欺朕不知兵,還是欺朕年幼!”
轟!
這話一出。
楚國公便是瞬間跪在地上:“臣絕不敢如此!”
若非今日沈楠拿出拓跋菩薩這尊十一境天人以及李斯這尊十境法家天人。
楚國公還未必會這麼慫。
但偏生沈楠就是拿出來了,而且還擺出一副興師問罪的模樣。
楚國公又如何敢在這朝堂上嘴硬什麼,他現在能做的唯有服軟,以此將這次的事情混過去,而後待出宮後再商議對策,畢竟一尊十一境兵家武神可不算無敵。
隻是沈楠又如何能讓他輕易糊弄過去。
且不說係統的任務需要讓一方大勢力感受到畏懼。
就單說沈楠如今麾下已有十一境兵家武神拓跋菩薩、法家十境天人李斯、道家十境天人張角,這種強悍的陣容,足矣讓他有底氣站出來質問楚國公。
朕此前剛剛登基沒什麼實力,如今既是有了實力。
難不成還要唯唯諾諾?!
他冷眼看著楚國公:“不敢?好一個不敢!兵部尚書何在!”
兵部尚書李素站出來:“臣在。”
沈楠淡然說道:“若朕讓你兩日之內拿出天下兵馬的卷宗,你能否拿出來?”
兵部尚書李素遲疑起來。
兵部尚書是屬於儒將一派的,既是儒家的人,也算是兵家之人。
隻不過無論是哪一邊的人,他都跟楚國公一脈的武將勳貴尿不到一個壺裡。
隻是今日陛下驟然對楚國公發難。
更是擺出一副要興師問罪到底的姿態。
這就讓李素猶豫起來,他怕的不是陛下將楚國公壓製住,也不是怕陛下將赤龍十衛的軍權掌握住,而是怕陛下是有意開始整頓軍隊,大明軍隊的情況太過複雜,儒家官員貪汙、兵家武將吃空餉,若是大肆整頓起來,必然會波及到所有人。
隻是還未等李素過多遲疑。
他就感受到兩道冷冽的目光看過來,那赫然是陛下以及拓跋菩薩的目光。
那目光之中蘊含的意味足以讓李素這個兵部尚書為之顫栗。
他暗歎一聲:“兩日時間,臣必能拿出。”
張旭聽到這話就是暗自搖頭起來,他知道楚國公的臉麵要徹底被撕下來了。
陛下今日發難的時機也太過準了。
既是國喪之日,新君威嚴最強的時候。
又是拿出拓跋菩薩、李斯這兩個人震懾群臣。
導致如今都沒多少人敢站出來為楚國公說什麼。
果然。
沈楠在聽到這話後,就是冷笑一聲:“楚國公,你可聽清楚了?”
“兵部管轄大奉數百萬兵馬,何其繁瑣,他們尚且能夠兩日拿出卷宗。”
“你所掌握的不過隻是區區二十萬的兵馬,如何需要十日時間?!”
“你既是不欺朕年幼,也不欺朕不知兵,那麼便隻有一個道理。”
他語氣愈發冰冷:“就是你這個楚國公往日皆是在玩忽職守!先帝將赤龍十衛交給你掌管,你卻連赤龍十衛的詳細卷宗都拿不出,朕如何能放心將帝都的安危交於你之手?今日起,你便無須參與赤龍衛的任何事情!”
楚國公不敢置信的抬起頭:“陛下?!!”
他萬萬沒想到僅僅隻是因為無法迅速拿出赤龍十衛的卷宗。
陛下就要奪取自己掌管赤龍十衛的權責。
這般做法未免太過霸道!!!
沈楠根本沒有理會楚國公,而是看向一側的法鞅:“朕若是任命拓跋菩薩執掌赤龍十衛,可否違背大奉法度、祖製?!”
法鞅毫不猶豫的說道:“並未!赤龍十衛本就是陛下的私兵。”
他心中雖也是有些驚疑陛下的變化,但麵上卻是依舊按照法度行事。
沈楠頷首:“張祜!”
張祜強壓著內心的心悸,他朗聲說道:“陛下有令,今日起赤龍十衛由拓跋菩薩執掌,赤龍十衛的軍餉,往後亦是由禦馬監發餉,武德司無權乾涉軍餉。”
這是昨日就商議好的事情。
也是真正的斷絕楚國公一脈的根基。
武德司沒了這每年數以千萬白銀的餉銀,他們的勢力必將大減。
至於說沈楠為何不直接將拓跋菩薩任命為武德司的司長?!
這是因為武德司這個衙門裡裡外外已是徹底爛透了。
沈楠日後必是要重新組建一個衙門出來。
而非是讓拓跋菩薩這麼一個兵家武神去整頓什麼武德司。
拓跋菩薩要做的隻是鎮壓住局麵,為日後整軍做事即可。
楚國公驚聲說道:“陛下!!!赤龍十衛的軍餉如何能走禦馬監?!”
若說沈楠奪了他執掌赤龍十衛的權責,楚國公還隻是難以置信。
那麼沈楠這個命令就是讓楚國公近乎癲狂了。
赤龍十衛每年的軍餉在一千四百萬兩白銀。
這些錢可是他們武將勳貴維持自身榮華富貴的根本。
更不要說往年那些爛賬還沒填上呢,一旦這些爛賬被陛下翻出來,他們這些往日喝兵血的人能有什麼好下場?前日皇宮內禦馬監宦官的屍首可還沒入土呢!
武德司的司長吳永亦是一臉驚容:“陛下”
數十名武將勳貴以及武德司的官員亦是同時站出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