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聲軟件試著讀了文稿,發現嚴重問題,有點明白為什麼有書友表示彆扭了。
但是這個問題恐怕還真不能改,我舉個例子,當描寫接聽電話的內容時,看的時候,“引號”成了清晰的斷句,閱讀時一目了然,能看明白引號內容的話是回應電話另一頭的問題。
但是“聽書”,就完全無法區分,全亂了,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那麼解決方法,就是直接改成對話,變成一問一答的交流。
可這又造成了新的問題,對話冗長,字數要翻倍。
而且這僅僅是一種情況,還有很多寫作手法一旦用“聽”的,就味道全變了,比如“省略號”就是最常用的手段,能夠清晰傳遞語氣、斷句、以及說話者的欲言又止,可以看到。
但改成“聽”的,全沒了。
有聲聽書,畢竟是ai生成的,目前的科技達不到理解文字內容後的語氣朗讀。
當然也有分類聽了一些書,發現描寫景色啊,戰鬥情節啊,事物設定啊,之類的文字,是沒什麼問題的,因為就是直述,但一旦涉及人物對話,或者語境稍稍有點變化的,或者描述第三方感官的,就亂了。
所以很抱歉,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個人寫作水平肯定是有問題的,但兼顧兩者必然導致“標記”性的文字大量增加,內容變的冗長。
比如兩個人的對話,必須寫“甲方說”“乙方說”。
第三方觀感,就必須列出是誰誰誰在感受。
而斷句呢,比如一個省略號解決的問題,那就必須寫上一行“他說不下去了”。
這可就真是水字數了。
所以目前隻能將重點放在書寫觀看上,最多“聽聽”朗讀,能解決的就解決,解決不了的,沒辦法,真不能添加大量標記性區分文字,那樣就更沒法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