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把事情鬨大!(1 / 1)

推荐阅读:

白池景是個坦誠的人。

可他這樣子的坦誠,顯然是叫對方無法接受。

更彆說,這淩羽仙還是個自負且固執的人,對於自己所認為的事情,從來都不會覺得有可能是錯的。

因為他就是靠這樣的心態,才能在現在這個年紀,修煉到外物上境。為此,他還特意將六秀身份福利中唯一一次請教外天下境的機會,用在了他這一番觀點上。

而那位外天下境的陸地神仙,在聽罷後,是對著淩羽仙點了點頭。

算是認同。

是以,淩羽仙便將自己的這一個心態,當成了他突破至外相境的關鍵。

不過,對於這等近乎飛來橫禍般的遭遇,白池景自是不願意唾麵自乾的,所以他禮貌發問。

“你說什麼?”淩羽仙的臉色,瞬間陰沉。

那是肉眼可見的寒意。

白池景自然不可能把話再給複述一遍,免得顯得自己像一隻複讀機,於是他以同樣的淡漠神情,淡淡的說道:“師兄為何不問問緣由呢?如此就下定論,未免也太武斷了。”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我親眼所見,你說我武斷?你當我不清楚你這等小人心裡想的都是什麼嗎?無非是覺得自己修為突破了,得誌便猖狂!要是換做師叔他們,也懶得與你多計較,畢竟師叔們道德高隆,也對弟子都很寬容。可我不行,我眼裡容不得沙子,更容不得你這種小人!”

淩羽仙語氣微微發冷道,因為他初入山門時,就遇到過這樣的人,所以多年來對這一類人,那是恨之入骨。

原本他遇到了也是問一下的。

但比較巧的是,他聽說過“白池景”。

而一個連未婚妻被搶也不敢還擊的人,在淩羽仙眼裡,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懦弱之人。

於是,念及此的淩羽仙,便嗤笑了一聲,以譏諷的語氣說道:“再者,能在奉還閣做事的師弟,哪個不是品行端正的?你要是對此不滿,大可上報上去,看看師叔們會怎麼定奪!”

“好一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師弟我記下了。”白池景沒有再做過激的舉動,一來是穿越前吃了教訓,客場作戰,實在是不利;二來這奉還閣不光不能動手,眼前這廝的修為還比他高。

這直接動手,不僅和以卵擊石無異,還是自取其辱。

這不劃算。

不過,這不代表白池景就這麼算了。

走出奉還閣,白池景的臉上看不出來有多少怒意,他無視了周遭那些戲謔的眼神,就像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直接回了山腳下。

因為失去了那新的弟子身份玉牌,所以隻憑舊的,他眼下便隻能住在這山腳下的石木屋子裡。

而回來後的白池景,他盤膝而坐。

但沒有修行,而是參悟起了《劍心吐納》第二層。

徒劍山的弟子入門功法,雖然是弟子初入門,就將三層內容,全都傳授了下來,但修為不到,是根本沒辦法修行後麵內容的。

因為連參悟,都參悟不明白。

眼下,白池景修為到了,這才能參悟起來。

就這樣,一連持續了三日。

這三天裡,在白池景的堅持下,他手掌心中那一顆珠子,顯聖了四次。畢竟是修煉到了外物中境,道行已現,能夠對於自身的氣血精氣,起到不小的滋養效果。

而這三日下來,得益於這一顆珠子的神異,白池景已經將這《劍心吐納》第二層,給徹底融會貫通。

此時的白池景,哪怕還沒有修行神通手段,因為《劍心吐納》功法之妙而自生的那些遊魚劍氣,也都已經有了神通的威能。這便是少有人能修成的《劍心吐納》第二層圓滿之境。

舉手投足之間,便能縈繞白池景身周。而如臂揮指的程度,甚至還可以讓白池景禦空飛行。

“是時候了。”

白池景說道。

他這話自然是指淩羽仙一事。

他要“以直報怨”!

……

徒劍山是很大的,哪怕徒劍山每年都會收一次弟子,山上的弟子,散落在這一片深山中後,還是顯得有些稀疏。更彆說,時不時就會有一些天賦已儘的徒劍山弟子,下山入俗世,去享受那人間榮華富貴。

如白池景這樣天賦的弟子,哪天要是修成了外物中境,那麼第一件事就是去奉還閣,而這第二件事便是去修行神通。

而等到神通修成,就是直接下山的時候。

而在徒劍山這一大片山林中,有那麼一個特殊的地方。

那是外物境弟子自發組建形成的。

名叫訪仙會。

據說發起者大有來曆,連徒劍山掌門都要給其幾分薄麵。這一個消息真假不知,但到目前為止,外相境的師叔們,哪怕知曉這一個地方,也都沒有闖進來看看的意思。

因此,外物初境的弟子,是沒資格進去的。

外物中境的弟子,需要先驗明正身,然後申請通過,才能夠進入其中。

隻有到了外物上境,方可隨意進入。

眼下,白池景就是要冒充一位外物上境的徒劍山弟子。

因為外物上境,基本都會禦空飛行。

白池景簡單遮擋了麵目,然後便以一身遊魚劍氣,直接離地十多丈,踏空而行,接著像是從很遠的地方飛來一樣,落在了一個山穀的穀口位置。

此時,這山穀之外,有兩名外物中境的徒劍山弟子,正在巡視。

而見到白池景到來,這兩個負責看守的徒劍山弟子沒有猶豫,抱拳簡單行了一禮,就說道:“見過師兄!師兄請進!”

白池景聞言,先是微微點頭,然後才走入這山穀之中。

雖然他是第一次來,但沒有半分膽怯。

而這一進入了山穀之內,白池景就看到那珠玉鏤刻,懸於石壁,青磚鋪地,竹蘭隱隱,亭台、樓閣、池山,半遮半掩,霧氣縈繞,各種布局,可謂是美觀而不雜亂。

這山穀之內的裝飾,雖然都是凡俗之物,但也很能彰顯仙家風範,可見這訪仙會的發起者,在這方麵確實是用了心。

當然,也有可能是手底下的人用了心。

不過,這都和白池景無關,因為他隻是來這裡把事情鬨大,把他一個人的麻煩,變成大多人的麻煩而已!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