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02章 《驛路改革疏》

第202章 《驛路改革疏》(1 / 1)

推荐阅读:

楊思忠也麻了。

他本以為皇帝會責罰他,沒想到隆慶皇帝在批準了蘇澤的奏疏後,越想越覺得再下西洋這個提議不錯。

自從皇帝將成祖遺詔謄抄在屏風上後,隆慶皇帝法祖之誌日益強烈。

前日兵部又上奏議,東勝棱堡已經修建了四座,大同鑄炮廠的火炮也鑄造完畢,準備運往棱堡。

征草原,下南洋,成祖朱棣這輩子,除了靖難之外,就乾成這了兩件大事。

要是能在本朝也能完成這兩件事,那皇帝豈不是要比肩成祖?

所以當皇帝看到了遲滯送達的六科和都察院奏疏,卻沒有想要懲罰楊思忠。

而緊接著言官開始彈劾楊思忠,通政司這邊卻沒有上疏辯解。

隆慶皇帝召來內閣次輔高拱,搞清楚了為什麼通政司至今沒有正使的原因後,對這些言官更加厭惡。

明明是你們不乾正事,多次否決廷推的名單,才讓通政使出缺至今。

現在反而彈劾上通政司了?

皇帝乾脆下旨,讓內閣和吏部繞過六科,直接廷推通政使人選。

廷推名單送上去,楊思忠赫然在列,皇帝毫不猶豫的圈了他的名字。

就這樣,楊思忠從通政副使扶正,右通議裴清依次晉升通政副使,通政司的一正一副就這樣配齊了。

楊思忠和裴清雙雙升遷,但是兩人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通政司事多權少,是妥妥的雞肋衙門。

楊思忠剛剛被皇帝特批升遷,再上辭呈肯定是不合適了,他隻能硬著頭皮繼續乾下去。

隻是楊思忠剛剛接完聖旨,就見到了他最不想見到的人。

蘇澤手持奏疏走進了通政司。

——

蘇澤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雖然不知道楊思忠請假是不是筒子哥發力,才讓通政司遲滯了言官的奏疏,但是楊思忠確實幫了自己的忙。

而這一次“再下西洋”還有驚喜。

【使用15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七個月後,大明艦隊再下西洋。】

【艦隊巡遊南洋,南洋華人熱烈歡迎大明艦隊,南洋諸國紛紛朝貢稱臣。】

【艦隊抵達滿剌加(馬六甲),奧斯曼帝國艦隊和葡萄牙人為了爭奪馬六甲,爆發了馬六甲海戰,兩敗俱傷。】

【大明扶持滿剌加王,驅逐了葡萄牙人的勢力,重新控製滿剌加。】

【大明國祚+6】

國祚+6!就連蘇澤也沒想到,還有這樣的驚喜?

可為什麼奧斯曼的艦隊,會出現在南洋?

蘇澤百思不得其解,還以為是自己改變了時間線,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但蘇澤並不知道,奧斯曼遠征馬六甲,這件事在他穿越前的曆史上確實發生過。

為了壟斷香料貿易,奧斯曼人和葡萄牙人展開了一係列的戰爭。

而葡萄牙人占領馬六甲,除了這裡是南洋最重要的海運樞紐外,也因為馬六甲附近有大量香料種植園

而滿剌加王國本身也屬於曼陀羅體係的一部分,它身處南洋,受到大明的影響,向大明朝貢的同時,滿剌加王國又是一個信奉某教的國家,同時也向奧斯曼稱臣。

滿剌加亡國的時候,國王跑去了大明告狀,王子則跑去了奧斯曼帝國。

所以奧斯曼帝國同樣掌握了滿剌加王國的“宣稱”。

而這一次,塞利姆二世更是發現了“紅茶”這個神奇的東方商品,打通東方貿易航線的想法更加強烈。

蘇澤也沒想到,自己提議再下西洋,就撞上了這樣的好處,遇到了葡萄牙人和奧斯曼人兩敗俱傷。

這樣一來,明年就可以再議二下西洋了。

蘇澤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所以在七月最後一天,他給通政司帶來了“驚喜”。

“《驛路改革疏》?”

通政司掌管“傳達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

驛站係統也是通政司控製的,所以蘇澤拿出了這份《驛路改革疏》。

楊思忠看完這份奏疏後,更加頭痛了。

顧名思義,這是一封直指驛站體係改革的奏疏。

蘇澤開宗明義,將驛路的事情提高了一個高度。

“置郵傳命,乃王政之綱;驛路暢通,實國脈所係。”

蘇澤對驛站體係的改革,其實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一是嚴勘合之製,杜濫索之門。

蘇澤在奏疏中說明,京師附近的驛站,在都察院禦史的監督下,已經恢複了原本的秩序。

驛站接待的人員數量大幅度下降,緊急軍情傳遞的效率大大提高,以往京師附近驛站無關人等占用驛站的情況大幅度改善。

但是蘇澤也在奏疏中說,“通郵遠行,也是百姓之需”。

以往官驛淤塞,一方麵是勘合管理不嚴格,大量閒雜人等占用朝廷資源。

但另一方麵也說明了,京師周圍確實有這樣的人口流動需要。

僅僅是將這些人驅逐出官驛,並不能解決問題,他們同樣也是大明的子民,露宿街頭或者被路匪打劫,那也是大明的子民受害。

所以蘇澤提出要“開辦民驛”。

蘇澤建議,在運輸業務繁忙的地區,可以由官府開辦“遞運所”。

遞運所專門負責運輸商貨,可以招募地方衛所的官兵押運。

在要緊的官驛邊上,也可以建立民驛站,由地方臬司衙門負責管理,民驛站不需要勘合,隻需要地方官府開具的身份證明就可以投宿,但是要按照行情交納住宿錢。

“遞運所”和“民驛站”都采用募役,由衙門擇健壯者充馬夫、皂隸,明定工食錢糧,按月支給。

這兩個機構所得收入,扣除運營的費用,利潤由臬司衙門把關,貼補給官驛,緩解大明官驛負擔大的問題。

除了這兩個改革的辦法之外,蘇澤還提出了幾個重點驛路的建設計劃。

一是在運河沿岸鋪設石砌官道,沿途再“快馬鋪”,漕運的消息可以通過快馬快速上報戶部,朝廷可以根據漕運的情況及時紓解漕運壓力。

二是在北疆設置軍報線,統合北線的驛站,驛站配備軍馬,遇到緊急軍情的時候換馬不換人,用最快的速度送達京師。

三是在雲貴也鋪設石砌官道,特彆是遇到雨季泥濘的時候,這官道也能將雲貴的緊急情報送到外麵,強化朝廷對西南邊疆的控製。

四是重新恢複入藏的驛站,仿效成祖年的舊例,在高原上也設置驛站,這些驛站也可以作為烏思藏使者入貢休息的地方,加強和烏思藏的聯係。

五是設置海驛,使用快船遞送消息,蘇澤建議以後南直隸的緊急消息,可以分彆用陸上驛站和海上驛站傳遞。

看完了蘇澤這份厚厚的奏疏,楊思忠終於體會到了自己老上司的感覺。

李一元在接到皇帝命令,修訂明律的時候,大概也是這麼絕望吧?

但是看完了蘇澤的奏疏,楊思忠也不得不承認,蘇澤對驛站的改革非常周詳,開宗明義說明了驛站係統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切實的改進措施。

特彆是幾條驛站的重設計劃,就算是通政司最熟悉驛路體係的官員看了,也覺得蘇澤的建議是非常有效的。

楊思忠無奈的拿起通政司的大印,在蘇澤的奏疏上蓋了章後,又準備親自將奏疏送到內閣去。

新任通政副使裴清看到楊思忠這幅樣子,內心竊笑,但還是裝作遺憾說道:

“蘇翰林的奏疏隻能勞請大銀台親自遞送了。”

楊思忠看了一眼這名親信下屬,作為官場老油條,他又怎麼看不出裴清的想法。

楊思忠暫時沒和他計較,隻是夾著奏疏來到內閣。

內閣首輔李春芳再次告假,剩餘的三位內閣輔臣看完了蘇澤的奏疏,都寫下了讚同的票擬意見。

等三位閣老看完,楊思忠這位通政使說道:

“蘇子霖這次的奏疏事關通政司,下官應該避嫌,但是蘇子霖既然提到了驛站改革的措施,這還是需要一名得力大臣主持。”

高拱和張居正都點點頭,改革措施是好的,但是下麵有可能執行歪了。

驛站涉及到整個大明的公文流轉命脈,萬一搞出問題來,那就不是小問題。

楊思忠又說道:

“下官建議先在京畿和南直隸附近試點,籌建“遞運所”和“民驛站”,再由兩京都察院監督。”

“下官建議由通政司副使裴清主管京畿驛站改革,再由南京通政使負責南直隸的驛站改革。”

高拱連連點頭,顯然楊思忠的建議是相當中肯的。

於是高拱又拿來蘇澤的奏疏,在票擬意見上寫上了這段話。

——

——【模擬開始】——

《驛路改革疏》送到內閣,三位閣臣都票擬讚同,奏疏送入皇宮。

隆慶皇帝看完奏疏後,立刻批準了你的奏疏,但按照高拱的意見,先在京畿和南直隸地區試點。

在京師都察院和南直隸都察院的監督下。

一年後,京畿和南直隸的試點都獲得成功,大明驛站通暢,“遞運所”和“民驛站”也能盈利,促進了京師和南直隸地區的交通發展。

一年後《驛路改革疏》推廣全國。

——【模擬結束】——

【是否花費100點威望點,確保奏疏完全執行?】

【剩餘威望點:50點。】

蘇澤果斷選了否,先從京畿和南直隸試點確實是比較穩妥的辦法,而且這兩個地區都有大明最活躍的督查機構,作為試點是最合適不過的。

果然還是高拱想的周到。

蘇澤也暗暗檢討,最近也許是太過於順利,自己也逐漸急功近利起來。

涉及到驛站這種關係重大的改革,還是應該按照高拱的方法,在強化監督的基礎上穩步推進。

蘇澤將這個教訓記在心裡,又連夜拜訪了高拱。

在高拱的書房中,蘇澤講完了自己總結的冒進錯誤,高拱點頭說道:

“能一日三省,子霖你不負聖人之言。”

“但這件事老夫也不敢居功,請求現在京畿和南直隸試點的,是通政使楊思忠。”

蘇澤問道:“楊大人?”

高拱點點頭說道:

“這位新任大銀台,果然不是等閒之輩,這些年他在朝堂上藏拙,老夫都差點被他瞞過去,竟然不知道他有如此才能。”

高拱繼續說道:

“你廷辯後的那份奏疏,能那麼容易通過,也有這位楊大人的功勞。”

蘇澤連忙說道:“弟子受教了,楊大人的恩情,弟子一定記在心裡。”

高拱擺手說道:

“這份人情不用你操心,本官會記著的。”

蘇澤心中有些感動,高拱這是主動將這份人情接了過去。

談完了通政司的事情後,高拱又說道:

“順天府秋闈的事情你是怎麼看的?”

鄉試是在秋天舉行,所以也被稱之為秋闈。

大明鄉試都是各省獨立命題的,其他省都是本省學政部門出題擔任主考官,但是隻有南北直隸是例外。

京師所在的順天府鄉試,和南京所在的南直隸鄉試,主考官都是朝廷從翰林院中選派。

原本高拱是想要讓蘇澤主持這次順天府鄉試的。

但是這些日子,高拱得到一些消息,又不想讓蘇澤摻和這趟渾水了。

沒想到蘇澤主動說道:

“師相,學生本也想向您說明此事。”

“學生經常給國子監幾名貢監講課,他們今年也要參加順天府的鄉試。”

“此外學生的門客徐渭,也已經報名今年的順天府鄉試。”

“他們若是取中,難免坊間要議論科場不公,可若是黜落他們,學生又不忍心他們寒窗苦讀。”

高拱聽完,摸著胡子欣慰的說道:

“為人師者友者,理應如此,既然這樣,我就幫你把這主考官的位子辭了。”

緊接著,高拱又說道:

“翰林院中與你相熟的友人,要讓他們彆謀這個差事。”

蘇澤頓時明白了高拱的意思,怕是這次順天府鄉試中,存在高拱都不方便多說的隱情。

難道是閣老之間的交鋒?

難道是科場弊案?

大明科場弊案可是不少,而且每次都會牽連極廣。

蘇澤心中警惕,決定遠離這趟渾水。

然後羅萬化、沈一貫他們這些有資格爭取主考官資格的好友們,蘇澤也要勸說他們遠離這趟渾水。

可是讓蘇澤沒想到的是,八月三日,沈一貫衝進報館,告訴蘇澤一個震驚的消息。

今年順天府秋闈的主考官人選已經定下,正是蘇澤的好友申時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