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一個舞台,每個人都是演員。
演員之間休戚相關……但凡入戲太淺或者太深,要麼讓彆人痛苦,要麼自己痛苦……
記得有一首歌,忘記歌名了,歌詞大意是,“孤獨站在這舞台,聽到掌聲響起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在?多少年華已更改,我還擁有你的愛……”
一首歌,唱出了不容易,唱出了酸甜苦辣,唱出了真情。
紅姐理解,歌詞中的愛,不僅僅是男女之愛,有可能是大愛和博愛。
上一篇提到,一群人,想進入圍城,沒有合適的人一起同行的。現在,再說說進入圍城以後的一群人,那更是,各有各的故事……你方唱罷,我登場!
比如,父母作為家庭裡的演員,如果恩愛幸福,孩子對婚姻就會覺得,找個伴兒,像父母一樣搭夥過日子,“混”一起。
一種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小確幸。
紅姐的女兒就說,“媽媽跟爸爸不像夫妻,像同學和兄妹!這就是孩子觀察父母在家庭舞台中的演員角色,潛移默化中,得出的結論。”
記得有一本名著《四世同堂》,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家庭的和諧共生,麵對現實,一家人在一起共渡難關悲歡離合的故事。名著影響了幾代人的家庭觀念。
當下,三代同堂和四代同堂的家庭,特彆是爺爺或者奶奶還剩一個人的那種情況,作為中間層麵的父母演員就不能表現太過親密,那樣會刺激隻有一個人孤單的老人。畢竟,如今的老人也已經不是那時候的老人。現在的中年人也不是民國時期的中年人。當然,作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區域有不同區域的規矩,老規矩作為大家庭來說,是不能變得。
家有一老是個寶!更有利於家族綿延流長。
可是作為第三代或者第四代的孩子,有時候不能換位思考,潛意識裡,就會覺得父母並不恩愛,隻不過是,一直在家庭這個小圈子和小舞台上,湊合過一起湊合表演而已。
婚姻與愛情有時候是兩碼事,有時又是一碼事!有愛情的婚姻那是上乘婚姻,即使有愛情,也有清淺和濃厚之分。沒有愛情有親情,那也不錯,至少這樣搭建的婚姻,也能起到社會穩定作用。
如果趕上那種不恩愛,三天兩頭爭吵的家庭。天天雞飛狗跳,也許,作為夫妻的演員從原生家庭那裡就是這麼繼承來的。他們沒覺得怎樣,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相處模式,還倡導“打是親、罵是愛”的老文化。
孩子演員的世界都是美好的,當孩子們有時入戲太深,或者較真的時候,他(她)會想,他媽的,要麼趕緊找個人結婚逃離這個家;要麼自己有實力了,買房搬出去自己過。總之不跟父母一起混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國式的婚姻、中國人的活法。
如今這個時代,年輕人在網絡世界裡入戲太深,受網絡影響而不自知,在虛擬現實中切換,上一代和上上一代潛移默化的影響滲透……於是,他(她)們很率真,做出不同的選擇,於是,他們不想再像父輩那樣活著,結婚生子,對於他們來說費神費力,不如一個人及時行樂?
這部分孩子的想法?到底是進步還是?無從說起,總之,就是跟老一輩對婚戀看法不同了!
中國人的想法,那就是代代相承,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所謂男的一發渾,踏進婚姻,要對妻子和兒女負責。女的一架構,架起來照顧老公公婆還有兒女。新時代,有些姑娘不喜歡這些什麼老的小的,乾脆,要麼不結婚,要麼結了婚不跟公婆住,要麼不養公婆,要麼不要孩子……,總之,他(她)們隻顧自己。
聽說,一些學者的回鄉春節調研,媒體也對這個話題進行了的刻意采訪,捕捉到了當代青年群體的婚戀觀、相親標準等,與父輩出現千差萬彆的新現象。
不過,儘管時代、文化不同,不可同日而語。不同群體對是否需要結婚生子,有了完全不同的認知。有婚姻專家說,儘管在一定領域,婚姻的說法在不斷變化,婚姻的穩定性,在社會發展中始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婚姻的社會功能一直是婚姻的核心社會價值所在。
紅姐研究過社會學,她跟朋友一起聊起婚姻定義動機範圍以外,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婚姻的“三重”社會功能。
專家說,婚姻是社會關係的“重組”。紅姐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專家認為,馬克思主義揭示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在形成婚姻關係前,男方和女方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關係網絡”。而從締結婚姻開始,夫妻雙方便組成了新的“社會關係網絡”。
從關係學的雙方來講,包括夫妻之間的關係、夫妻一方與另一方“社會關係網絡”之間的關係、夫妻組成的“小家庭”與“大家庭”之間的關係等。社會關係的重組,對參與其中的人特彆是夫妻雙方很大程度上是賦能和增權——對於作為社會關係總和的“人”來說,新增的社會關係意味著增加了社會資本和資源,社會資本和資源,這兩個詞用於婚姻中,還頭一次聽說。比如經濟生活不再是“單打獨鬥”。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婚姻的實質可謂是男女雙方社會關係的重組。一加一大於二。紅姐的理解。
又有專家更深入剖析,家國情懷層麵,婚姻是社會結構的“重構”。在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四維一體的穩定社會結構中,“家庭”這一結構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個人是家庭的組成單元,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元。就如同人的細胞需要不斷更新才能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一樣,婚姻產生新的家庭,保持“四維一體”社會結構的穩定。
如若沒有“家庭”這個元素,直接由個人作為社會的組成單元,就會打破具有穩定慣性的社會結構,不僅會帶來國家管理的“重負”、社會服務的“混亂”,而且會產生個人發展的“困境”。
所以,社會結構視角下婚姻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組建家庭,承擔起人口再生產、子女教育等功能,發揮好家庭在促進社會結構穩定中的功能。
真是不學不知道,一學了然。
第三種專家又說了,婚姻是社會秩序的“重建”。社會角色轉換,也就是演員名字變了。婚姻關係一旦形成,夫妻演員的雙方就會新增“丈夫”“妻子”“女婿”“兒媳”等社會角色,這意味著需要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在穩定社會結構的同時,為他們製定行為規範並明確權益,以適應和保護新增的社會關係。
德國社會學家穆勒裡,將人類婚姻的動機歸結為經濟、子女和感情,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婚姻動機的排序是不同的。在人類婚姻史第一時期,婚姻動機的排序是經濟第一、子女第二、愛情第三;在人類婚姻史第二時期,婚姻動機的排序是子女第一、經濟第二、愛情第三;在人類婚姻史第三時期,婚姻動機的排序是愛情第一、子女第二、經濟第三。
紅姐聽了這位社會學家的論述,又增加了一句,從哲學的角度來說,這三個時期,對於大多數使用,對於少部分演員來說,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切換進行。
最後,紅娘熱線認為,在如今個體已經能夠從經濟中“解脫”,一些青年存在“不婚”“恐婚”心理狀態的形勢下,不僅需要認真分析締結婚姻的複雜動機,更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婚姻的社會功能,理解其價值和意義。
看來,婚姻這個話題,跟大氣候和小氣候,大環境和小環境都有關係。在“三重”社會功能中入戲,切換,有針對性地對年輕人進行引導,防止入戲太深,身心和諧共生。
喜歡紅娘啼笑因緣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