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始皇帝能夠將那些反對的人殺光,或許也就不會有之後這麼多事了。
其實吧,暴秦還是不夠殘暴的。
扶蘇重新坐上車架,讓田安順著河道而上,從這裡可以一直到渠口,也就是龍首渠的渠口也就是。
在洛水與渭河之間挖出一條連接的溝渠,這條溝渠在從商顏山下穿過,這就是龍首渠的全貌了。
自從先前修建了水窖,解決了家仆們用水問題。
現在章邯還帶著家仆們在山林中趕走了野獸,並且在山腳下修建了一排屋舍,如此又解決了家仆們的住房問題。
而且章邯還親力親為,跑了兩個縣,給這片地取了一個名字,叫作商山鄉。
因此關中有了一個叫做商山的村子,在這裡的人有了新的身份,他們是商山走出來的家仆。
這是章邯這些天所做的事,每件事他都落實得很充分。
此人辦事可靠,而且為人低調不顯擺,更是點到為止,不會多做,總是默默無聞。
田安指著遠處道:“先前,這些家仆想要給公子在山下建設一個宅邸,他們也是感念公子,昨晚章邯得知這件事之後,不僅不讓他們建,那些要給公子修宅邸的人還被章邯罰了一頓飯。”
扶蘇梳理著田安的話語,大抵就是這些家仆要給自己這個“恩人”修建宅邸,被章邯給阻攔了,而且還懲罰了那些家仆。
扶蘇遲疑道:“章邯為何要阻止他們?”
田安低聲道:“是章邯得知他們要給公子修建宅邸,章邯讓人將消息送給了丞相。”
“之後呢?”
“之後丞相給了章邯回話,讓他懲罰這些家仆。”
扶蘇又反問道:“為何?”
田安坐在車轅上,眯著眼麵朝陽光地回道:“公子豈能被外物所累,秦國公子雖有三千家仆,但卻從不為自己取樂。”
“老師用心良苦了。”
田安聽到車駕內的公子話語,低聲道:“若換作彆人恐怕這些家仆都已被打死了。”
聽起來倒不是一件大事。
照理說這樣的人在軍中也不會引人注意,現在有了丞相李斯幫扶,他倒還依舊勤勤懇懇。
章邯遇事就找丞相,將丞相的責任與他自己的擔當,分得很清楚。
扶蘇依舊坐在車駕內,看著當年呂不韋讓三千門客編寫出來《呂氏春秋》在戰國時期,著書是一件十分光宗耀祖的事。
呂氏春秋一書雜糅了戰國時期的很多古早觀點。
其中多有道家的理念,或許呂不韋也更偏向老子他老人家思想,但再一看這卷書上的內容對墨家有更多闡述。
扶蘇將手中的書卷放下,揉著眉間放鬆著眼睛,忽然覺得呂不韋這位商人階層的天花板級彆的人物,在著書方麵還真不含糊,反而所用的人才都是諸子百家中頗有名氣的門客。
有如此龐大的三千人團隊,還能挑選出拔尖的幾個,呂不韋的眼光就如他經商的眼光一樣,總能發現金子。
田安道:“公子,當年丞相說這卷書讀起來太過生澀,當年也有人勸過相邦不要著書。”
“那為何又寫了這呂氏春秋呢?”
田安又回道:“當年秦國有厲害的將軍,有魏冉大將軍,還有白起大將軍,可秦國缺少文人,當年秦昭襄王多希望秦國也有藺相如那樣的人,可是這秦國總是缺少名仕,即便是張儀之輩,他們也不是秦人。”
扶蘇安靜地聽著田安的講述,安靜地看著馬車外的風景。
“那時魏國有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有春申君黃歇,哪怕是向來粗野的趙國,他們也有平原君,或者是齊國也有孟嘗君,但是秦國還沒有這般的名仕。”
聽田安說得多了,就會覺得田安的見識其實很廣,他甚至能夠說出當年編寫呂氏春秋的其中幾人的名字。
而這些事,也正是華陽太後所關注的。
田安忽然用袖子擦了擦眼淚,“這些事都是華陽太後讓我們去打聽,華陽太後讓陛下即位之後,呂不韋就成了相邦,可那時候呂不韋在秦國權勢滔天,唯有華陽太後能夠製住呂不韋。”
“呂不韋不敢不敬華陽太後,沒有太後就沒有秦國相邦呂不韋,有太後在一天,他呂不韋就不敢造次,後來陛下長大了,呂不韋到死都被太後的人監視,是老奴親自看著呂不韋死去的。”
先有哭泣,田安忽然又笑了,他道:“現在好了呂不韋死了,華陽太後也能安心離開人世了。”
扶蘇聽著這些話,田安這個人平日裡話不多,這位老人家一旦話多了,就會悲喜無常。
扶蘇乾脆坐在了車轅上,望著商顏山,又被老師當孩子看了。
建設宅邸的事,從未過問高泉宮。
老師做主就懲罰了家奴,這不就是被人孩視嗎?
自己的事自己不能做決定,反而掌握在老師手中,那就是被當孩子看了。
或許,老師也怕秦國的公子會擔負什麼責任,維護公子的聲譽是老師的職責之一。
若被外人知道秦國公子讓家仆建設宅邸取樂,傳出去就是另外一件事。
不要因自己或他人的善意而被外人誤解,身為法家弟子這是必須要防備的。
說來,不論是老師,章邯,還是蒙恬,扶蘇發現這個大秦很美好。
哈哈!如今的大秦,遍地都是忠臣。
馬車到了商顏山的南側,得到了田安的允許章邯這才走上前,他行禮道:“公子,末將會讓人連夜開墾,將這裡的田地都種上糧食。”
扶蘇抬頭看著潔淨如一塊藍玉的晴空,道:“這個時節再種,還來得及嗎?”
章邯又道:“來得及,秋冬時節晚收一個月,亦可。”
“嗯,你來安排。”
“末將領命。”
扶蘇真的不懂這個時候的秦人是怎麼種地的,開墾田地既需要用水,還需要防蟲害,要除去雜草。
書卷中的知識看無數遍,也不及一個老秦人半輩子的種地經驗,他們對腳下的土地最了解,他們甚至知道關東的土與關西的土味道有什麼差彆。
關西與關東的水土不同,種出來的糧食也不同。
公子大抵是不喜在宮裡了。
每天天一亮就出宮,到了黃昏時分才會回宮,偶爾有下雨天,公子會留在高泉宮中。
高泉宮中所養的魚越來越肥了,扶蘇親自挑選了兩條,除去魚鱗,殺好之後燉了一碗湯,吩咐道:“田安,給老師與父皇送去。”
田安雙手捧著陶碗離開。
章台宮內,嬴政還在看著文書,書同文不是一道詔命就可以完成的事,還需要看看各地郡縣遞交上來的回複。
看了片刻,一碗魚湯就放在了麵前。
嬴政的目光落在這碗白色的魚湯,魚湯有些渾濁,其上還浮著一些薑絲與蔥段。
一旁的太監解釋道:“公子說,養出來的魚都太肥了,燉了魚湯,另有一條魚送去給了丞相。”
嬴政點頭,目光還看著手中的竹簡,拿起一旁的木勺飲下一口魚湯,稍有蹙眉,這碗魚湯竟然意外地好喝。
鹹陽城,呂不韋舊宅的對門,有一座宅邸,就是如今的丞相李斯的新宅邸。
這座宅邸距離鹹陽宮最近,宅院內有亭台水榭,房屋百餘間。
丞相每天出門都會看看呂不韋的宅邸,而後十分莊嚴地去上朝。
李斯坐在其中一間,正在處置餘下的卷宗與文書。
“丞相,公子讓人送了魚湯。”
李斯抬頭就瞧見了站在門口的田安,道:“謝公子賜。”
田安端著還溫熱的陶碗放在李斯的案前,又道:“公子說了,這魚湯涼了就不好吃了。”
李斯擱下手中的竹簡,揭開陶碗上的蓋子,笑道:“好湯。”
田安麵帶笑容,道:“公子親手烹的。”
李斯飲下一口,便不住點頭,而後大快朵頤吃著,不僅將魚湯喝完了,還將魚肉吃完了,隻留下了一碗魚骨。
李斯鋪開眼前的竹簡,提著筆詢問道:“如今在公子身邊的都有什麼人?”
“回丞相。”田安思量了片刻回道:“與公子走得近的隻有章邯,蒙恬二人。”
蒙恬自不用多說,章邯其人……
李斯詢問道:“章邯其人如何?”
田安回道:“看不出彆的,倒是種田很勤快。”
李斯繼續書寫著在其名字後寫下,善種田。
於是在丞相舉薦的人才中,就有了一個善種田的章邯。
直到秋天,李斯都忘不了公子在夏天送來的那碗魚湯的滋味。
今年,關中的秋雨來得比往年要晚,商顏山南北兩側的糧食終於迎來了豐收。
趕在這場秋雨落下之前,章邯帶著三千家仆收走了田地裡的最後一茬麥子。
天空陰沉沉,秋風蕭瑟而過帶來了幾滴雨水。
先有三兩滴雨水打濕了地麵,章邯狼狽地扛著一捆麥草正在跑著,卻有一滴雨水落在了臉上。
章邯抹去臉上冰涼的雨水,抬頭看向漫天的烏雲,緊接著一場大雨傾盆而下,秋雨應聲而來。
章邯回頭喝罵落在後方的家仆,數人用衣服包裹著麥子快步跑入了存放糧食的倉庫中。
商顏山下站著一排兵馬,他們都是保護公子扶蘇與丞相李斯的。
而在山上有一座亭子,扶蘇坐在亭子內將餅放在火邊炙烤著,邊上還放著幾塊羊肉。
羊肉加餅就十分飽腹,李斯吃了一張餅與幾塊羊肉就飽了,他行禮道:“開墾了六百頃田地,如今豐收,實乃好事。”
扶蘇往火中加了一些木柴,“現在,我的家仆終於解決吃的問題,有多餘的糧食可以交給軍中,往後每年如此,商山隻保留夠吃的糧食。”
有些秋雨隨風打入亭中,李斯端坐在一旁,也不顧雨水落在身上,言道:“臣,代軍中將士謝過公子。”
扶蘇道:“從今年開春至今,龍首渠還未開挖完成,讓老師見笑了。”
聞言,李斯站起身,從山上看向山下,可以見到以前的荒地邊多了一些豎井。
恍惚間,李斯覺得當初的鄭國還活著,修建鄭國渠的鄭國應該還活在大秦。
一陣冷風吹過,讓李斯這才醒悟,當年他入秦時見到的鄭國,已在秦國老死了,得以善終。
鄭國老死在了鹹陽城,鄭國渠會讓他的名字流傳千古的。
當初以為公子隻是要建設一個溝渠用來開辟荒地,現在看來這條渠其地理位置之妙,不亞於鄭國渠。
它亦能將上萬頃地變成沃野,李斯道:“可惜了,鄭國看不到這條渠,臣可以向陛下進諫,征調民夫幫助公子挖通溝渠,不知公子需要多少人?”
“人多了管不好。”扶蘇遲疑片刻又道:“不知老師可有人選來組織人手修建河渠。”
李斯頷首,望著千裡的沃野忽然眼眶濕了。
見到老師擦了擦眼淚,扶蘇喚道:“老師……”
李斯又擦了擦眼淚,道:“無礙,想到了一位已過世的老人家,他叫鄭國,當初臣來秦國時,他正在修繕河渠。”
扶蘇懷疑當年太史公是不是記錯了,在太史公司馬遷的記錄中,漢武帝時期挖龍首渠挖出了化石。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根據後世的遺跡推斷,選錯了位置?
至今沒有挖到化石。
當年漢武帝為了挖這條渠用了上萬人,而自己隻有三千家仆,要挖這條上百公裡的渠,也不知道要用多久。
既然,丞相有意幫忙,扶蘇自然不會拒絕。
翌日,高泉宮,扶蘇祭拜了華陽太後,又見到了一個人。
老師說派了一個人來組織人手修建龍首渠,起初還以為是水利相關的高人。
但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以及對方十分親切地喚了一聲公子。
扶蘇這才明白,老師派來的是他的兒子,李由。
老師還真是實在,造福社稷的事,並且人畜無害的事讓他的兒子來辦。
此刻,與自己年紀相仿的李由站在麵前,扶蘇一手扶著太陽穴道:“老師給了多少人手?”
李由道:“三萬人。”
“王翦大將軍回來了?”
“王翦大將軍還未回來,大軍也未回來。”
扶蘇遲疑道:“那麼……老師哪來的人手?”
李由解釋道:“關中各縣關押了不少犯人,家父挑選了一些,將他們提出來,已交給了章邯將軍,共計三萬人。”
“關中,有這麼多犯人嗎?”
李由與丞相長得一模一樣,幾乎是年輕版的李斯,他帶著和善的笑容,道:“讓公子見笑了,以前戰亂時抓得多,留到如今不知如何安置,隻是近年來抓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