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上梁大吉(1 / 1)

推荐阅读:

接下來,元君瑤就打算安心在家養傷,門都不出了。

手裡有六萬兩,暫時不缺銀子,所以她肯定得先顧好自己的身體,一切都要等養好傷再說。

其次就是,她現在不想再和山上的那些人有過多牽扯,免的惹禍上身,那天那個男人一看就不是善茬,她現在還不能招惹他。

要是被他注意到,她自己倒是不怕,就怕連累原主的父母等人。

至於報仇,等她身體恢複再說!

幽冥宮,千機閣,藥王穀,她都記住了。

三日後,元君瑤的房子正式落成,開始蓋頂,自動工起建造外牆一共花了十七天。

元君瑤按照胡長平說的,買了一掛大鞭炮燃放,還備了兩大袋糖果。

她這房子一開始蓋的時候就備受矚目,後來大批大批的青磚運過來,就更加引人議論紛紛,羨慕嫉妒的更是不少。

一大早,幽幽穀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

大家都知道她在山上挖人參賺了錢,而這段時間,去山上的人明顯多了,很顯然大家都想發財,但是他們都找不到人參。

“恭喜恭喜。”

“恭喜啊!真是有本事啊!蓋這麼好的房子。”

麵對眾人的恭賀,元君瑤滿臉笑容的客套著,給大家分發喜糖,今日原主的二爺爺二奶奶還有三爺爺,兩房都來了。

二房的人一眾人隻道恭喜,和以前一樣,並沒有特意討好奉承。

元君瑤單獨給他們準備了一袋子糖果,裡麵還有綠豆糕,粽子糖等等。

二房的那幾個孩子高興的不行,提著袋子就跑了。

相比起二房,三房的人散發著前所未有的熱情。

三爺爺元江豎起大拇指,笑吟吟地說道;“君瑤好樣的,三爺爺沒有看錯你,從小就感覺你長大了肯定有大出息。”

元君瑤想起這三爺爺曾經對他們家的所作所為,臉色直接沉了下來。

這三爺爺可不是個什麼好東西,之前仗著兒子多,那可是可勁欺負他們家,明明是兄弟平分的良田,各自種各自的。

但是中間隔開的直直的田坎越來越彎,他家的田反而越來越寬。

這種占地的方式實在是太惡心了。

元識生氣不過去理論,元江帶著三個兒子把元識生壓在地上打,那時原主很小很小,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父親被打。

而且原主的親爺爺奶奶去世的早,四五十歲就沒了,那時元識生三十多歲。

這還是至親的親人,卻實在是令人惡心。

那次是直到二房的二爺爺二奶奶帶著兩個兒子前來幫忙這才救了元識生,他們打人是真的往死裡打,村裡的人都不敢上前去救,誰救打誰。

這是一樁,還有一樁。

元江的孫子元慶先欺負元君和,結果被元君和抓花了臉。

那時元識生還在田裡乾活沒回來,結果元江的大兒子元文,也就是原主的三叔居然直接帶著兒子上門理論,將齊梅香一把推倒在了地上。

原主那時候真的在想,自己要是男孩就好了,而在古代兄弟多真的不會被欺負。

三房的人不敢欺負二房,隻敢欺負大房,因為元識生沒有一個親兄弟,這些一直都存在原主的記憶深處,是她的心理陰影。

那時候年紀還小的她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父母被欺負。

元江身邊還站著他的三個兒子和兩個兒媳,還有四個孫輩,他的小兒子元平,也就是原主的六叔是個單身漢。

思緒萬千隻是一瞬,元君瑤麵無表情,直接沒有搭理這位三爺爺,繞過他直接和彆人打招呼去了,糖果都不分給他們。

三爺爺最小的孫子元盛才十一歲,他見彆人都有糖果就他沒有,頓時就哭鬨了起來。

三爺爺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元盛的親娘羅氏,三爺爺的二兒媳,原主的五嬸,十分不悅地說道;“真是有錢了不起了……”

元君瑤腳步微頓,回頭笑道;“有錢肯定了不起啊,我這人性子直,有話就直接攤開說,大房和三房永遠勢不兩立!”

她想的很明白,有些人天生惡毒,哪怕你好好供著他,他也會害你,所以不如直接撕破臉得了,免得憋屈又得不到好。

羅氏的臉色難看了下來,忍不住嘲諷道;“你有什麼好得意的,不過是張家不要的棄婦而已。”

元君瑤不氣不惱,笑吟吟地說道;“五嬸年紀不大,但怎麼老糊塗了,村裡誰不知道是我不要的張家,不是張家不要我,而且我隻是和離了,不是棄婦。

還有,如果你再隨意造謠的話那就彆怪我不客氣了。”

羅氏沒好氣地說道;“你就這麼和我這個長輩說話?真是半點教養都沒有。”

三爺爺冷哼了一聲,顯然也是十分不滿。

元君瑤可不慣他們的臭毛病,冷眼睨著羅氏。

“勸你還是少在我麵前擺譜,你算哪門子長輩,我可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孩子間打鬨,你直接打了我一巴掌,這是長輩能做出來的事情?”

羅氏沒好氣道;“你這孩子怎麼這記仇,還翻舊賬。”

元君瑤淡淡道;“你臉皮怎麼這麼厚?你一個大人欺負小輩,你做的出來彆人還說不得了。”

羅氏的臉色鐵青,元盛又在一旁哭鬨,她氣的狠狠扇了兒子屁股幾巴掌。

“你怎麼這麼貪吃,不吃會死啊!”

三爺爺見兒媳落了下風,頓時沉著臉說道;“你爹怎麼教你的,這般沒大沒小,怪不得會和離。”

“老頭,你彆給臉不要臉,當年你把我爹壓在身下打的時候,怎麼不顧及自己是長輩。”

元君瑤見他氣的七竅生煙,心裡瞬間就舒暢了,原主一直憋著的氣順暢了,她感覺身心都舒暢了很多。

“我今天就把話撂在這,我家以前困難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對待我家的我永遠不會忘。

所以我們以後發達了,你們全都沒資格沾光!”

元君瑤這三天一直在熟讀水稻的書籍,還找了經驗豐富的老伯們了解了很多情況。

她相信有一天,她早晚能研究出雜交水稻造福百姓。

到時候肯定是先拉扯著村裡所有人吃飽飯賺大錢,但這裡麵肯定不包括三房。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