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確定後就是三畝良田了。
裡正現在是看出來了,雖然是官府賞的,但是也要元君瑤喜歡。
他乾脆直接詢問道:“你想要哪裡的良田?我們村個人分的良田都在村前那一片和雷山腦那一片,村後邊基本都是元慶海家的,不過幽幽穀這一片就是都是歸國家的,你看著隨便挑。”
此時正是六月中旬,良田裡全部種滿了水稻。
元君瑤記得上次看到還是綠油油一片,眼下就已經結稻穗了,隻是還沒成熟仍是青綠色,似乎一眨眼似乎就長大了很多。
隻是這水稻和她在現代看到的真的不一樣。
現代的水稻比人高,稻穗特彆多,墜的彎了腰,而且顆顆飽滿,那才是真正的大豐收。
研究出雜交水稻的袁爺爺真是造福了百姓。
不過她是真的不懂這些。
改明兒去空間保險櫃裡翻翻,看看有沒有關於水稻的機密文件。
在二十三世紀,禾下乘涼夢隻有他們研究出了,這也是國家重大科研機密之一。
如果那些資料都在空間保險櫃裡的話,那她在古代種田是真的能造福百姓,並且實現財富自由!
而她如今將這些帶來了古代也是徹底安全了,反正不落入彆的國家手裡就行,至於自己國家反正還有備份。
狡兔三窟,雞蛋自然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個道理還是懂的。
言歸正傳,這些都之後要煩惱的事情,現在還是繼續選擇良田。
田也是分好壞的,泥土肥沃水源充足的就是良田,而有的是沼澤田,有的是泥沙田,黃泥田等等。
但是元家村的田地都差不多,不過靠近山的那邊應該泥沙要多些。
裡正見她拿不定主意,便說道:“前麵這一片每年收成都不錯,靠近山那一片的就略差一些,但都是良田,總得來說還是不錯的。”
元君瑤望著遠處的幽幽穀,說道:“我要幽幽穀前麵的三畝。”
元識生這下是真的要氣吐血了。
收成好的良田不要,人家都說了後麵要差些,她居然還選差的。
元君瑤選田自然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她得研究怎麼種出好產量高的水稻,那肯定離她自己的房子越近越好。
而且她不可能守著這三畝田過日子,她要是要靠種田發家致富,那肯定還得租或者買個幾千畝。
如果她研究不出雜交水稻和禾下乘涼的話,那這三畝田她大概率也不會種。
所以選好的差的有什麼區彆?還不如選近的。
要知道,隻要研究出雜交水稻和禾下乘涼,是什麼田都是不打緊。
元裡正雖然不解,但也沒多問,隻是詢問道:“你確定嗎?確定要那邊的三畝?”
元識生急了,但是這次他也學聰明了,不敢再亂開口,因為他知道他說什麼都沒用,元君壓根不會聽他的。
隻是他也氣,元君瑤所做出來的事情他完全不能理解。
元君瑤點頭道:“就那三畝,確定了。”
元裡正心中不知是什麼想法,隻覺得元君瑤做出的事情實在是讓常人無法理解。
好好的宅基地不選選山窩窩,好好的良田不選選沙田。
胡大爺欲言又止,其實也覺得元君瑤這良田選的虧了,但是他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
胡長庚倒是又問了一遍。
“君瑤,你確定嗎?”
元君瑤再次點頭,“我確定!”
胡長庚點了點頭,與裡正說道:“就這樣吧!”
“好,我這便下去安排。”裡正臨走前想了想又回頭小心翼翼道:
“大人,那幾畝田分給人種了,收完這番糧再給君瑤行不?”
胡長庚說道:“這是應該的,隻不過再等一兩月,不著急。”
裡正麵露感激地點頭道:“是,是,多謝大人。”
作為莊稼人,自然是把糧食看到比什麼都重要,也明白種幾畝田有不容易。
地基和良田都確定好後,元君瑤邀請道:“我現在沒地方招待各位,不能請各位進屋歇息,不如今日依舊去香滿樓吧!我請客!”
胡大爺第一個拒絕。
“那不成,你馬上就要蓋房子了,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再說已經吃過一頓了那還能再吃!”
胡長庚一本正經道:“我衙門還有事,得先回去了,你不必破費。”
這讓元君瑤十分不好意思,人家特意為她跑一趟,結果連口茶都沒喝上,她隻能說道:“等新房子建成,我一定請大家來吃喜酒。”
齊梅香在一旁憋了許久,終於是鼓起勇氣開口說道:“你們不能就這麼走了,你們幫了我女兒,我自然得好好招待感謝你們。
如果各位不嫌棄的話便去我家喝口熱茶,再留下用午膳。”
她小心翼翼地看著胡長庚,等待著他的下文。
誰知這時元慶海家的下人來了,提著好多個食盒。
其中領頭的是元慶海家的管家魏忠,他恭敬地說道:
“大人,小的是來送涼茶和茯苓糕的。”
眼下正是熱的時候,確實是需要喝點解暑的緩緩。
齊梅香緊張的捏著衣角,有些緊張又有些窘迫。
她家肯定是沒有涼茶的,頂多用自家曬的金銀花或者魚腥草泡水招待,喝了也去熱解毒。
而且還沒有點心,家裡甚至瓜子花生都沒有。
要論招待肯定是比不上元慶海家的。
此時,齊梅香和那管家都在等胡長庚的回應。
胡長庚本想都拒絕,誰知胡大爺先開口應下了。
“既然來了君瑤家門口那肯定是要去認認門的,你的這些屬下等他們量完地基和良田就叫他們回去吧!改日我再請他們喝茶。”
“老太爺真的太客氣了,怎麼能讓您請喝茶呢,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
“對,我們出來執行公務都是分內之事,叫您請喝茶實在是不像話!”
胡長庚神色威嚴,淡淡道:“行了,你們去乾活吧,活乾完了就趕緊回衙門去,還有一堆事情呢。”
說話的幾個衙役瞬間正色了起來,齊聲說道:“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