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陰陽家(1 / 1)

推荐阅读:

沈無名拿起長信君陰陽秘錄,用衣袖掃了掃上麵的灰,目光掠過,連忙點頭。

“有這樣的好貨,你還藏著掖著,天山女俠傳都比不上這個畫功。”

“他媽的奸商。”

沈無名已經吃過飯了,筷子丟在一旁,罵罵咧咧就開始看書。

這長信君陰陽秘錄,老師講的大秦長信君嫪毐的故事。

相傳其年輕之時,身高八尺,身長八寸,陰關桐輪,曳行而走。

後麵的故事廣為人知,甚至某部國產經典蒲團的某個展示情節,都是參考他來的。

那這本陰陽秘錄的內容,自然極為養眼,無論畫工、手法、情節,都可謂妙到毫顛。

癩子頭老者瞥了他一眼,冷哼一聲,悶頭開始吃麵,“對了,下次給我打二兩酒。”

“自己去,又不是沒給你錢。”沈無名答了一句,頭都沒有回。

貪婪的目光很快就將長信君陰陽秘錄看完,正準備品評兩句,耳旁再度響起聲音。

【觀看全套‘陰陽家房中術入門篇’,揣摩陰陽大道,領悟陰陽家傳承‘陰陽術’】

沈無名眨了眨眼,這什麼意思?

他本以為自己看的是漫畫,結果係統這波提示……意思是說,這其實是陰陽家傳承?

想到此,他扭頭看了一眼正在吃麵的癩子頭老者,難道這是一個隱士高人?

類似於掃地僧那種?

不過就這副尊容,很難讓人將他和神秘莫測的陰陽家聯係在一起啊?

怎麼看,怎麼怪!

“哎,老頭,你知道陰陽家嗎?”沈無名問了一句。

癩子頭老者端著大碗正在喝麵湯,半張臉都埋了進去,眼中閃過一抹異彩。

不過因為碗擋著,沈無名自然沒看到。

癩子頭老者放下麵碗,“知道啊,那可牛逼了,陰陽五行,無所不精!”

“雖然是道家分支衍生而來,可論及陰陽法術,就連道家都難以企及!”

“甚至還有穢土轉生之法,能夠令死者重現於世間……隻可惜啊!”

說到最後,癩子頭老者感歎了一句,似乎是在追憶著什麼?

“可惜什麼?”沈無名追問道。

癩子頭老者歎了一聲,“隻可惜當年被一位文章走出通天路的醇儒打上山門。”

“大半個陰陽家都沒了,剩下一些零湯八碎的門人弟子也散落無蹤跡。”

“反倒是在隔海相望的瀛洲島上,有個叫徐福的陰陽師留下一道法脈。”

沈無名聽著這段曆史,麵帶驚訝,“醇儒?儒家的人?”

“對啊。”癩子頭老者說道的時候,一臉驕傲之色,似乎與有榮焉。

“誰道醇儒不跋扈,文章也有通天路!”

沈無名打量著他的表情,若有所思。

本以為這老頭是個掃地僧般的人物,會不會是什麼陰陽家的前輩之類的。

如今看來,指定不是,誰家山門被滅了,談到的時候還能這副表情?

應該隻是機緣巧合收了這些書,反倒是不知道價值,被他當小黃書在賣。

不過說到那醇儒……

“誰道醇儒不跋扈?文章也有通天路!”沈無名也禁不住眉飛色舞。

果然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儒家這麼強,誰他媽修墨家呀?丟死個人!

……

“這沈無名是何方人士?一連在朝廷邸報上發了四篇文章。”

“你看,朝廷邸報總共有八個篇幅,七個都是他的東西!”

“就剩下最後一個角落,其餘十多位大家共享,其中還包括太學主!”

京城,太學。

所謂太學,便是集中了整個北漢最優秀的那一小撮年輕士子。

兼顧諸子百家。

三位大祭酒,三十六位祭酒,都是能力通天徹地的大家。

諸位士子,也都是精通各家之學,或是天賦奇才,或是家世卓絕。

可就算他們見多識廣,也從來沒有見到朝廷邸報如此破天荒的操作。

在這一期,居然花了近九成的篇幅,僅僅隻是刊載了那沈無名的文章。

誰呀?

眾人都沒有聽過沈無名這個人,說實話,他是真的籍籍無名。

“方道元,你過來看一下,好像全都是你們墨家的東西?這些東西很珍貴嗎?”

眾人將目光放在一個士子身上,此人身材清瘦,神情懵懂,隻是雙目炯炯有神。

走路的時候我都沒有在意周圍,反倒是手指在掐著什麼,不是算命,而是算數。

聽到眾人的呼喊,方道元才抬起頭來。

接過他們遞來的邸報,頓時眼中迸發出驚人的光芒。

“這……這……”

方道元的手都在顫抖,其他人不知道這上麵的價值,但是他非常清楚。

“呼……這簡直……這不是墨家的東西,而是富國強兵之策。”

“再來幾篇這樣的文章,我大漢就是一統南北,超越大秦都不是不可能。”

方道元的呼吸都急促了起來,整個身子都在顫抖,像打擺子一樣。

眾人看到他這般姿態,也收起了方才的疑惑,表情愈發的凝重。

方道元是什麼人?

太學之中最擅長墨家之道的人。

曾經素來和墨家看不對眼的一位公輸家大工匠,在見到方道元之後,都在孑然感歎。

“若得此子生在春秋,當與墨翟齊頭並進。”

墨翟,就是墨子。

就連方道元都對邸報上的內容如此誇讚,可想而知,這東西絕對不是他們看到的那麼簡單。

“可這未免有些太誇張了吧,道元,你再仔細看看。”

有人不敢置信。

“道元兄之言毫不過分,我甚至覺得你低估了。”

旁邊傳來一道清亮的聲音,眾人轉頭望去,下意識朝著兩邊散開。

“仲舒!”

儒家傳人王仲舒,雖然出身寒門,卻少時苦讀,被當地太守稱為廊廟之才。

太學之中雖然百家爭鳴,但毫無疑問,儒家修士卻是最多的。

而這眾多儒家修士,卻共稱王仲舒為首。

“這位沈無名沈兄,四篇文章,都是利國安民之術,王化天下之法!”

“粉塵爆炸原理,可用於後勤,可用於戰事,甚至關乎百姓安危。”

“浮力驗金之術,足以讓各地王侯都記他一個恩德,承他一個人情。”

“牡蠣建橋之術、水泥製造之術,更是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王仲舒一條條分析下來,言辭之間滿是讚譽,讓眾人都有些奇怪。

“會不會誇得太厲害了?真有這麼神嗎?”有士子在旁不解問道。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