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今日魏征贈書這一遭,殷靈毓終於借此提起來一些心力,開始關注了一下外界。
自從李泰去年修完了《括地誌》,人就更飄了起來,對於太子一脈明裡暗裡的小動作更加明顯,隻是李承乾自幼優秀,地位穩固,若不是腿傷後惶恐自卑又感覺到被冷落,開始屢屢做出荒唐事,李泰也不至於如此順利的拉起如今的勢力。
說到底,還是李世民的態度,還有李承乾與李泰不同的處境,給了他們希望罷了。
李泰總是能得到李世民的優容殊寵,譬如允許李泰開設“文學館”,賜著名的勝景“魏王池”,“魏王堤”居住,還讓他牽頭修書,致使李泰在文人間的聲望極高。
再比如給他累加封地,多達二十二州,看李泰胖乎乎的覺得他走路辛苦,乾脆特彆允許李泰可以乘坐小轎子來上朝,甚至一度想讓李泰住進武德殿裡。
武德殿,與東宮差不多是一步之遙。
其中意味,哪怕李世民不去多想,李承乾能嗎?世家,朝臣又能嗎?
世家本就善於多方下注,更何況李承乾的政治理念,對朝政的處理態度,這麼些年來他們也不是看不透,是被李世民親手教導出來的出類拔萃,但同樣代表著對他們的態度並不多友善。
而李泰不同,李泰在文學上的成就的確很不錯,但在國家層麵上,便少了一些平衡與審視時度,和世家走的很近還沾沾自喜,認為是自己的能力征服了他們,讓世家成為了自己的助力,焉知上位之後他會被壓製和架空到什麼地步。
整理著杜荷送進來的消息,殷靈毓想,李泰可真是片刻都不閒著,不說前兩日阻攔李世民對他的召見,就是昨日,還在朝上打壓屬於李承乾的那點子班底。
李泰步步緊逼,李承乾自身又承受著來自太子身份還有那些老師們帶來的極大壓力,再加上自身的殘缺,李世民的偏頗……
其實李承乾亦不想總是胡鬨的,他也有努力活著了。
可是,日複一日。
太無力了,太沒有安全感了,也太折磨了。
直到膝蓋上不知何時一暖,殷靈毓才回過神,臉上都是冰涼的淚,稱心趴在她膝頭,無聲的安慰。
你看,至少我是你能掌控的,能生殺予奪卻永遠不會離開的,你能安心以最真實的,無需矯飾成溫和優秀的,被期待著的樣子去對待的存在。
殷靈毓突然就笑出聲來,摸了摸稱心的發絲。
“做的很好,稱心,彆讓孤老是發呆。”
她尊重屬於李承乾的驕傲與風骨,所以她會設身處地的去救他,但她不是他。
她對李世民,沒有奢求,她明白他是一位優秀的帝王,那就足夠了。
她不給他添亂,但也不對他期盼。
期盼他的,是李承乾。
稱心拿帕子給殷靈毓擦淚,又幫忙把書搬回書房放好,剛想去給殷靈毓張羅茶點,就被殷靈毓叫住:“過來。”
“練字。”
“……是。”稱心可憐兮兮的提起筆,看的殷靈毓好笑,搖了搖頭,抽出本書來,去細看魏征的那些批注,手上還不忘把鑽進懷裡的殷願抱好。
於是就又安靜下去。
殷靈毓從前還沒如此細致係統的學習這些典籍,第一世除了學醫,一直在借由大唐的能量,儘可能研究和驗證自己記下的,現代的那些東西,第二世又是在大漢,民生基礎實在不足,她學了劍又忙著搞基建,連躍躍欲試過的戰場都沒怎麼去。
如今這般清閒時光,先學習一下四書什麼的也不錯,就算以後用不上,對她現在的心境和心情也是有好處的。
這樣想著,殷靈毓還特意到書架上找了一本《莊子》出來。
雪不算太大,但也的確不小,尤其是斷斷續續的連著下了好幾天之後,李治接到手下人消息,就著手開始整理救災規劃,預備送到李世民的案頭。
李世民看了自然是高興的,忍不住就和被叫來商議雪情的褚遂良炫耀,褚遂良自然也是附和,他們陛下就這樣,習慣就好。
“陛下,城東如今有四五處舊宅倒塌,雖說亦有年久失修之故,然而百姓房屋多為草木,並不堅牢,恐怕也有不少地方需要朝廷的物資和援手。”
李世民經過這些年的積攢,早已不複當初剛上位時常有的窘迫,大手一揮:“那就讓稚奴負責,岑文本輔佐,也好叫他也曆練一番。”
褚遂良看完李治遞上來的細致計劃,覺得的確可用,也就同意了。
李治接到差事時不由得感歎,果然,大哥還是大哥,上了這麼多年朝不是白上的,從幾天前就預見了事態走勢,自己還是有得學。
長安城裡受損的地方的確不嚴重,隻是有些宅子上了年頭,又或者是實在破舊,才倒塌了一些,但那些村落相對來說就要嚴重不少。
李治擔了差事後騎著馬跟著官府的人一同往周邊走,臨走前還不忘去和李明達道彆,李明達雖然不舍,但也知道這種事情,她不能任性。
看著妹妹不舍的樣子,李治心念一動,道:“兕子,想不想大哥那裡那隻小狸奴?”
李明達眼前一亮,乖乖點頭。
殷靈毓看著麵前被送來的李明達,默默將眼神又投向了有些心虛的笑著的李治。
“……事成之後,寫三篇救災心得。”
李治笑不出來了,應和完,趕緊拔腿就跑。
再在這裡留下去,他怕大哥給他布置的就不止三篇了!
不過能哄好兕子,寫心得就寫心得吧,總比讓妹妹又難過哭了好。
李明達目的明確地看向小貓,但卻沒有擅自行動,而是看向殷靈毓,看到大哥點頭之後才自覺地係好麵巾,然後蹲下伸手。
征求過殷願意見,發現它不排斥之後,殷靈毓也就隨這一人一貓玩去了。
阿願有分寸,她放心。
“宿主!當真實的生命真的好有趣!”
小狸花貓活力滿滿的蹦噠,李明達在一邊看的目不轉睛,還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