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靈毓雙手交疊放在膝上,看向劉備。
五官端正,身型堂堂,望之濃眉長目,麵如敷粉,唇若施朱,鼻梁高挺,最絕的是那包容又溫和的眼神,一心一意看著你的時候,真的很難讓人吐出拒絕的話。
殷靈毓垂下眼眸,細細想了想。
“靈毓也隻有一問。”
她也隻想要一個答案。
劉備激動又緊張,啞聲道:“請說。”
儼然已經沒有人管殷靈毓尚未及冠之事了,有能力的人,總是能有話語權的。
“劉使君想要的,是大漢威名遠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盛世?抑或是劉姓主天下,治國安穩,朝堂清明的盛世?還是……百姓能吃飽,不必再易子而食的盛世?”
盛世與盛世,亦有分彆。
她想要一個回答。
劉備愣怔片刻,這三個選擇……
半晌,他答:“百姓之盛世,備願天下黎民永無饑寒之苦。”
殷靈毓給他選的其實是他未來想如何走,爭霸,匡扶,還是濟民。
他不要兵力,也不要清名,他可以什麼都沒有,他隻要一捧米,填飽百姓饑腸。
這就是他的回答。
殷靈毓彎起眉眼,笑吟吟的:“殷玨殷靈毓,拜見主公。”
劉備幾乎要潸然淚下,他等了這麼久,他終於有了人才可用,何其幸哉。
將二人就近安頓在府上,事實上關張也和他住在一起,劉備叫來兆達,細細詢問關於郭嘉和殷玨之事。
當聽聞殷靈毓以一己之力救下大青村,劉備的手攥緊拳頭:“醫者仁心,隻此一事,靈毓堪稱杏林大家。
路上諸事相對順遂,隻兆達磕磕絆絆複述殷靈毓與郭嘉就各類形式暢談之時,還是讓劉備深感訝異,以至於不安。
不是,這樣醫文雙絕,年紀輕輕,進退有度,方才出山的王輔之才,真就到他手裡了?
“還有,殷小弟一路上都在救人,不分貴賤,隻要他見到的,都會救,任止覺著,他像主公。”
跟著大兄改稱主公的兆達將杯中水飲儘,見劉備不再問,又道:“殷小弟人品上佳,任止願做擔保,主公儘可信任。”
“好,你先下去吧,你大兄也整日裡念叨你,這下你二人可是團聚了,你既有馬匹,便先跟著他在雲長麾下做騎兵吧。”
“唯。”兆達像模像樣拱手,退出去了。
劉備不由得失笑,昔日遊俠生活裡不滅得那一口氣,此刻又於胸中回蕩不休。
富者,貧者,有人飲食膩味,學什麼膾不厭細,有人饑餓難耐,哭著從路邊屍體上割肉吃。
王侯將相,高士名族,隻拿這天下當一局棋,四處下注者有之,入場廝殺者亦有之,誰真的在意黎民葛巾下花白的發,枯瘦麵頰上渾濁的淚?
憑什麼?
他們本該好好活著。
另一邊,殷靈毓在自己分的房間裡盤腿坐在草席上。
按照曆史,劉備很快就能接手徐州,而呂布最後會來投奔劉備。
漢獻帝即將出逃,隨後移駕許都。
她需要儘可能在這其中,為劉備謀取一些利益,畢竟這對於劉備來說是離創業成功很近的一次機會了。
不知道郭嘉怎麼想。
剛起了這個念頭,郭嘉就敲門:“靈毓?可安頓好了?”
本也沒什麼安頓不安頓的,殷靈毓起身過去拉開門,請郭嘉進來。
郭嘉自然的坐到草席上給自己倒了杯水捧在手裡:“靈毓今天還給我開藥嗎?”
“開。”
就這條件?郭嘉挑眉。
“那我等著,你可有什麼想法?”
殷靈毓揉著手臂,毫不示弱的看回去:“你先說。”
郭嘉一愣,無奈的搖頭輕笑:“成,我先說。”
糧草糧草不足,兵力兵力稀少,徐州亦是個爛攤子,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治下安穩,畢竟曹操隻是受製於糧草,來年必定還是要來打仗的。
郭嘉在潁川能調用的資源和支持並不多,他也乾脆,想讓劉備直接扯著招牌去陶謙處再多討糧,雖然有些不要臉皮,但效果絕對是有的。
至於募兵,小沛並不算大,這隻能徐徐圖之。
殷靈毓也讚成,她是有曲轅犁有精耕細作等方案,但在蝗災饑年麵前沒什麼作用,隻是光是靠人情仁義去換糧草肯定是不夠的。
“奉孝兄,我給你開的‘藥方子’,你覺著,拿到外麵,價值幾何?”
郭嘉思忖片刻:“若是加到一起,不說千金,也差不多了,你若想,我這兒有路子。”
“不用。”殷靈毓半眯起眼睛,食指輕叩桌案:“陶府君手下,有糜家糜竺。”
“糜家?好打算,如此,陶府君與主公聯係更加緊密,又拉攏未來人脈,主公當前困境,可謂迎刃而解,隻是可惜了你的膳食方子。”
“這有什麼可惜的。”殷靈毓一笑:“它們不也是出自我手?”
“你倒是自信。”郭嘉點了點殷靈毓,跟著笑起來:“那我可要放開手腳了,主公可真是……什麼都缺。”
殷靈毓想了想:“若是我繼續行醫,專接高門大戶,也許還能賺上幾分……”說著說著沉思起來。
對啊,她現在明麵上還是個郎中,而且還是個有本事的郎中,這個身份……也許可以利用一番。
“奉孝,你覺著,我去一趟長安如何?”
郭嘉摸了摸下巴:“去長安?李傕郭汜亂政,你要去也隻能是幫主公討些名聲罷?還是你打上哪位名士的主意了?”
“你說,長安還有誰姓劉?”殷靈毓輕聲道。
郭嘉瞪大眼睛:“……啊?”
你認真的?
那可是現如今的天子,雖說在旁人控製之下,恐怕也不會拋下一切跟著咱們這小家小業的吧?
殷靈毓沒給準話,又道:“另一師父與蔡公為友,該登門敬香,至於天子……並無把握,卻不能不試。”
這話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在哪裡,大義就在哪裡,不試試怎麼可能甘心。
“何況…”殷靈毓想起自己在大唐時的方針,輕聲道:“還有一人,靈毓可謂勢在必得。”
賈詡,賈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