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這個時候,京都百姓多數在家中休憩,大街小巷、城門驛道清靜的很,除了巡邏隊和守衛,鮮少能見人影。
外城看守打了個哈欠,懶洋洋的拄著長槍,站在原地眯瞪。
他和搭檔商量好了,倆人輪流休息。
「呀!岑頭兒!又是順天府那幫衙吏!」搭檔清脆的呼聲伴隨著由遠及近的腳步聲響起。
姓岑的守衛勉強睜開眼,手搭涼棚往聲源處瞧,就見十幾個衙吏吭哧吭哧往回走。
待他們走得近些,那帶著汗味兒的熱期呼呼往岑守衛二人臉上撲。
「好家夥!諸位,不易啊!」岑守衛一邊核對來人的入城令,一邊由衷的感歎。
「嗨!職責所在!職責所在!」一張張大紅臉應和著。
「行,都登記好了。各位趕緊回去歇歇腳吧!」岑守衛見搭檔記錄完畢,笑嗬嗬的將入城令送還為首的大漢。
那人道了聲謝,扭頭一揮手,帶著隊伍速速往府衙方向跑去。
「他們這也沒個腳力,成天這麼跑著出城進城的,也著實不易啊!」岑守衛的搭檔是新入職的小郎君,才行冠禮沒多久,年輕得很。
岑守衛聞言,嗤笑一聲:「腳力?嗬嗬,就是有又怎麼可能輪到這幫衙役小吏?就是同知、通判巡察,他們也是跟人家馬蹄後麵兒吃灰的!」
小守衛嘖嘖了兩聲:「且不如咱們這守城門的哩!」
「誰又比誰強多少呢!」岑守衛歎了口氣,忽而笑出聲,「原先這幫家夥大老爺似的做派,可比咱們輕省著呢!也就是新府尹上任,他們才忙得團團轉哩!」
大概是有對比就有幸福感的緣故,岑守衛笑容瞧著都舒心。
「大人,巡護隊歸來,各州縣諸事皆安。」
盛苑聞聲,從書案後抬起頭,接過文書遞來的記錄冊,仔細翻了翻,滿意的點點頭:「可。」
專門負責給府尹遞送文件的文書見她沒有彆的交代,尊告一聲後,便拱著手倒退離開。
這般,盛苑的注意力又回到了自己的計劃表上。
自從新皇登基,全國除孝之後,大楚京都又恢複了往日的秩序。
作為順天府尹,盛苑也減去緊急時期加複的任務,工作重心回歸原位。
府尹者,掌一府之政,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教養百姓、負責府吏之考績。像是地方科舉啊、學校教化啊、祀典啊,這都在府尹職責範圍之內。
雖說清軍、巡捕、管糧、治農、水利、屯田、牧馬等事宜由同知、通判負責;司法審判有推官執掌,聽著好像總領這些官吏的府尹還算輕鬆。
可實際上,作為總領這些專官、並負責考核的府尹,需要考量的事宜真真是太多了。
尤其當手下的同知、通判數量激增,達到六七個、七八個的時候,你還要小心他們之間的機鋒。
同職能的手下多了,若是打成了一片,做主官的不免憂慮他們聯合起來上下其手、蒙蔽上官。
可若手下心思太多,做主管的又要憂慮他們彼此挖坑、內鬥不止。
本來政務就多,情緒再因為屬下而內耗,那這上官當的可就忒鬱鬱了。
盛苑不喜歡無效消耗,更不想把有限的精力投放到無限的鬥智鬥勇中,所以在京都正常運轉之後,她就將衙吏重新做了編排,讓不負責具體事宜的衙吏,分隊到轄地所在巡邏。
雖說這樣的改變仍舊不能徹底解決弊端,但是的確給盛苑節省了大量精力,從而讓她可以在政務上大展拳腳。
「大人,雲
棲書院給您送來請帖。」文書去而複返,說來的消息,讓盛苑露出笑容。
自從上任順天府,盛苑才知曉京外社學推行不易,村鎮那邊兒,不止小女郎讀書不易,就是小郎君,大多數人家也隻是讓他們識個字兒,不當睜眼瞎罷了。
即使社學不收學費,紙墨筆硯亦有朝廷供應,這些人家為了所為的勞動力,依舊不肯讓孩童久讀。
彆的地方,盛苑管不到也就罷了,能管到的地方,她是不肯像那些前任似的置之不理。
其實小孩子就算是當大人用給家裡乾活,又能乾多少呢?
不過是民間百姓生活清苦,能多掙一分是一分,能少花銷一些是一些罷了。
所以要想穩固提高社學就讀率,關鍵還在於給百姓看到讀書改善生活的可能,並讓他們得到真正的實惠。
盛苑聯係雲棲書院,就是看重他們書院百家齊放!
醫者學院、農院、工匠學院……這些學生走進鄉間地頭,展露出朝廷給予的豐厚待遇和福利,令老百姓真切看到實實在在的學習成果,那再宣傳讀書,想來阻力會小很多。
同時,醫者、農學生、工學生走到民間實習,對他們積攢大量經驗、進行實驗數據、達成知行合一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醫學生給村鎮百姓看病、農學生提供更好的糧種,工學生提供更省力省時的耕作工具和先進的耕作方式……這些利好百姓之舉,可以達到多重正麵效果。
想要一舉多贏的盛苑,為此特意拜訪了雲棲書院院長,提出了建立順天府與雲棲書院的官方合作關係。
當時那位老先生用實際行動表現了何為「十動然拒」。
盛苑倒是不氣餒,還琢磨著要不要身體力行的來一出三顧茅廬。
沒想到月餘之後,事情就出現轉機,雲棲書院遞帖子來了!
這次,盛苑有信心在雲棲書院簽下合作契書。
事實和盛苑以為的一樣,雲棲書院在院長之位更迭後,很痛快的簽下了合作契書。
至此,盛苑的計劃伸出了試行的觸角。
當然,具體事宜的落實,還要看同知、通判們的能力。
不過不管怎麼說,盛苑都清閒多了。
而清閒的盛苑,又把目光落在京都那寬敞的大街上了。
大楚京都大街,街麵十數丈寬,不管是衛生還是運輸,都有建設之處!
隻不過,像是街邊設立垃圾置放箱、公共馬車運送站、以及給外地客商提供的攤位等事宜,要想辦成,是需要上疏內閣、獲得其首肯才行。沒辦法,誰讓順天府就在京都呢。
因此,盛苑隻好挽起袖子,開動腦筋,試圖讓奏疏打動內閣。
隻是盛苑卻不知,她寫的再好,內閣也沒工夫搭理了。
因為就在她送上奏疏後不久,一篇軍情急報,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自邊城而至,落在了內閣朝臣們的桌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