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國大漢 > 第36章 朱高煦對科技發展的看重
背景色:字体:[]

第36章 朱高煦對科技發展的看重(1 / 1)

推荐阅读:

看著張輔離開,腦海中回想著張輔剛才說的話,朱高煦徑直笑了。

這些話還不足以證明張輔是真心願意跟他一起出海的,畢竟人心隔肚皮,這點他還是清楚的。

但隻要這些話說出來,那就夠了,因為上位者都會有疑心,尤其是帝王,這些話一出口,無論張輔是否是主動願意,出去之後,朱棣對張輔的叮囑直接就會減弱,逐漸消失。

不再去想,朱高煦徑直來到書房,如今該做的安排都布置下去了,隻要等著物資籌集完成,所有出海的人集中完成,朱高熾準備的船隻就位,就可以開拔出海。

但在出海前,他還有最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科學人才,也就是他最為重視的機械、火器、鍛造這些方麵的人才。

他雖然有讓王玉在外麵找,朱棣也會調一些給他,但他還是想要把前世記憶中的那幾個找到一起帶去。

洪武與永樂時期,這樣的人才其實是非常多的,但前世他也沒有重點去關注過這些,畢竟誰沒事去關注這個?

像他了解一些的陶成道、萬戶、班背、李元這些人,都是洪武時期精通這些的人才,如今永樂時期的,他也就記得那麼個了。

紙上,朱高煦很快寫下幾個人名。

徐暉,江蘇常州人,精通機械與造船。

蒯福與其子蒯祥,北平皇城就是這父子兩人主持修建的,工匠大師。

朱高煦看著這兩個名字,他也不知道如今朱高熾有沒有用蒯福,要是真用起來的,他恐怕還真搶不過來,畢竟皇城的修建更加重要。

不去想,朱高煦繼續開始寫了起來。

陸祥,陸賢之子,江蘇人,精通機械。

吳中,江蘇人,精通鍛造。

阮安,安南人,如今交趾,精通建築與機械。

柏雲,寶應湖西人,柏叢桂之子,擅運河治理,精通水利。

趙元善,浙江人,精通數學。

徐幼文,浙江人,擅數學、化學。

胡元澄、胡漢蒼,安南人,如今交趾,精通火器。

張景,張守清弟子,精通化學火藥。

朱高煦寫到這裡,是真的寫不下去了,就這些,他就寫足足一個多時辰。

“早知道有穿越成為大明親王的一天,當初就多看點書了,隻知道這麼幾個人,哪裡夠啊。”

朱高煦現在是體會到了看書少的缺點了,真要用時,臨時磨刀都沒刀磨,佛腳都沒得抱。

就這些人,都還是前世沒事泡圖書館時,翻書看到的。

其實他看過其他,也見過不少名字,但是,想不起來了。

就這些,朱高煦感覺自己把所有的細胞都用上了,才寫出來的,最後對不對,他其實也沒譜,但至少他對這些名字還有點印象。

如今出海要發展,他想要對外發展成一個龐大的帝國,科技發展就是最為重要的一環,沒有這個為支撐,還想發展成龐大帝國?

算了,洗洗睡吧。

他之所以對這些人非常重視,是這些人本就精通這些方麵,而他,隻是知道科技發展的方向,以及大致的原理。

但細致的,需要做的步驟,怎麼提煉,就需要這些人來做了。

其實每個時期頂尖的那些人,都是非常聰明的,專業性這塊,朱高煦敢說,他真不如這些人,但這些人因為思維被限製,許多都想不到。

就像火藥,他知道配方,大致知道配比,但更加詳細的提純,得到性能更好的火藥,以及其他配比而來的火藥又是怎麼樣的,他就不會了。

所以他能怎麼辦,隻能找人來做這些,而哪怕他就是更懂一些,這麼多總不能讓他一個人來做吧?

而且但凡能夠想到的,後麵基本都實現了。

比如陶成道的飛天夢,後來在明朝還真弄出了火龍出水這麼一個火箭型的進攻型武器,而且還是兩段式推進的,火箭鼻祖。

除了明軍水師專用的火龍出水,還有明朝陸軍所用的火器神火飛鴉,無人機鼻祖。

現在他來提供想象,就差動手做的人,隻要他能找到這些人,他提供了思路,給這些人時間,是有很大的幾率能夠造出一些科技更高的東西出來的。

朱高煦一陣頭疼,滿是無奈。

“幾個人就幾個人吧,到時候王玉和老頭子給的那些人裡麵再挑一些出來,再弄一個學院出來,專門培養這方麵的人才,我就不信了,玩科技還玩不過外麵那些人。

沒有人我自己培養去,隻要這幾個人找到,一切都好說。”

朱高煦也是鐵了心的要發展科技了,學院的建立更是必不可少,大不了也就是多等一二十年,他等得起。

朱高煦將桌上的紙小心收好,他是真怕弄壞了,要是讓他再寫一次,現在混亂的腦子,他都不一定能夠還想得這麼些人了。

這個名單,明天入宮還得給朱棣看,要是讓他自己去找,不知得要什麼時候才能找到,還需要錦衣衛配合才行。

想到這裡,朱高煦都想自己弄一個錦衣衛了,實在是這個錦衣衛用起來是真的方便。

推開房門,原來天色都已經漸黑了。

朱高煦徑直來到韋清婉院內,這個時候他可是有些餓了。

“夫人,快給我準備些吃的,快餓死了。”

“王爺,你先坐著等一會,我這就去做。”

韋清婉看著朱高煦快步走來,一陣心疼,給朱高煦倒好一杯熱茶,就匆匆忙忙的下去準備吃的了。

如今漢王府的人已經被裁減了不少,但廚子還是有的,但韋清婉還是自己親手下去做飯菜。

朱高煦坐著喝茶,但喝了沒幾口,就覺得沒意思。

茶是好茶,正宗的大紅袍,朝廷的貢茶,但餓極了的朱高煦,直接拿起一塊糕點吃了起來。

這時一道身影來到門口。

“二叔,我來了。”

朱高煦看著走進來的朱瞻基,又看了看天色,一陣莫名其妙。

“大侄子,都這個天色了,你怎麼來了?是有什麼事?”

“二叔,皇爺爺說的讓侄兒跟您學習,前麵來了幾次,二叔都在書房忙,就再過來看看了。”

朱瞻基一臉笑容又小心翼翼的給朱高煦倒上一杯茶,站在朱高煦身前不動了。

朱高煦是真的搞不懂了,這到底是要鬨哪樣?這都什麼時候了,還要跟他學習?就為跟他學膽子大?他不是都已經教了嗎?

他是真的搞不懂朱棣究竟要做什麼了。

“大侄子,該教你的都教了,我也沒有什麼可教你的了,你先回去,再去問問皇上。

彆杵在這裡了,這麼晚了,我還沒有吃飯,要不你留下來一起吃個飯?”

“不了二叔,我已經吃過了,這會確實挺晚了,那侄兒明兒個再來。

侄兒先回去了,二叔你先吃飯。”

看著朱瞻基又走了,朱高煦更加覺得莫名其妙,他感覺朱瞻基變了,真真切切的變了,和以前大為不同。

還有朱棣到底是什麼意思?朱瞻基都太孫了,來跟著他學什麼?學氣朱棣?

朱高煦絲毫不知,如今他的這個感受,正是前幾天朱棣的感受。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