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年間。
夜晚。
這一夜,京城之內全部戒嚴,威嚴的京師透露出一股肅殺之氣。
京城城牆之上,才年過半百的大明掌舵人,大明永樂大帝朱棣,站在城頭,手拿進貢而來的千裡眼,瞭望著城外。
此刻的朱棣,神情肅然,卻又時不時閃過一絲笑容,但這個笑容,卻是無比的苦澀。
“這一日,終究還是來了嗎?”
“當初咱起兵靖難,如今被自己的兒子起兵造反,嗬嗬,爹你肯定在看我的笑話吧。”
“罷了罷了,等咱下去,定在爹你麵前磕頭認錯,是我沒有教導好他們啊。”
在朱棣悲痛感歎之時,京城之外,一支明軍正在逐漸向著京城靠近。
在這支明軍最前方,則是身穿金色盔甲,如今的大明漢王,外號金豆子,朱高煦。
此時的朱高煦勒馬停住,遙遙看著京師城頭,又轉身看了一眼身後的大軍,滿臉的苦澀。
“穿越過來開局就造反,還是在朱棣健在的時候造朱棣的反,我這算是獨一人了吧?”
此時的朱高煦,已經不是原本的朱高煦,是二十一世紀而來的青年。
原本隻是睡了一覺,結果一覺睡到大明永樂,還成了朱高煦,這到哪說理去?
成了朱高煦其實也挺好,畢竟這是大明漢王,正兒八經的實權王爺,大明永樂朝最為權貴的那一撥人中的一個。
而且朱棣還健在,說白一點,他可以一點都不用擔心,可以享受在這裡榮華富貴,有權有勢的日子。
但是,朱高煦對來的這個時間點,是一點都不滿意,穿越就算了,怎麼還穿越成造反這個時候?
看著身後的大軍,又看著京師,朱高煦都佩服原身這個智商,以為在兵部備案了,就可以以換防的名義接手京城了?
難道這人不知道,朱棣就是靠造反起家的嗎?
在朱棣這個造反頭子麵前造朱棣的反,這種感覺,就是說不出的怪異。
但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朱棣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他來呢。
這還就算了,再想想如今這個時期,滿朝大臣,基本都是朱高熾的人,朝中大部分官員,哪個不是從太子府裡出去的?
如果朱標是大明最穩的太子,那朱高熾,絕對是大明權力最大的太子,硬氣起來,朱棣都得讓朱高熾三分。
就這個局勢,原身可以說在京師,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然而想到自己以後要被自己的好侄兒給油炸了,一股寒意從腳心直奔腦門。
雖然被自己的好侄兒給油炸有一定的原因,但是朱高煦也不想以後被圈禁過日子,尤其是後麵大明的亂象,那個明英宗,土木堡戰神,朱高煦想到就像便秘那樣難受。
朱高煦現在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必須得給自己找一條生路了,他不想被圈禁看彆人臉色過日子,要是現在不做準備,以後的結局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想了一會,朱高煦不再去想,現在最為重要的,還是眼前這個造反的事情,必須要解決。
他要是沒有猜錯,現在朱棣正在城頭看著他的吧?朱瞻基也在城內做好了接他的準備了吧?
除了朱瞻基,城內還有明軍整裝待發的準備歡迎他的到來呢。
這時,一將領緩緩來到朱高煦身側。
“王爺,可是發生了何事?”
朱高煦看了這將領一眼,沉思片刻。
“你率領大軍,回去吧,不許有絲毫異動,否則,斬!”
朱高煦也想開了,造反是肯定沒法繼續造反了,現在還沒有到城頭下呢,隻要大軍沒進攻,他這怎麼能叫造反?
而且這次也是一個機會,正好可以和朱棣好好聊聊了,不把心中的那些事確定,他是真的一點都無法安定下來享受。
“王爺,不換防了嗎?”
“換防?換什麼防?趕緊帶兵回去,今夜無需換防,回去之後,該睡睡,什麼也不用想。”
對於自己的心腹,朱高煦不免多叮囑了一句,能夠跟著他這個原身一起乾這事的,都還不算心腹,那他就真的沒人可用了。
雖然名義為換防,但誰不清楚,朱高煦心中究竟想要乾什麼。
這將領遲疑片刻,看著朱高煦堅定的神情,雖然想不通為什麼突然又變了,還是還是拱手下去帶著大軍回去了。
而大軍折返回去的這一幕,也是讓城頭上的朱棣看個正著。
“嗯?有意思,有意思啊。”
朱棣先是疑惑,隨即來興趣了,對朱高煦來了很大的興趣,心中更是無比欣慰,但欣慰的同時,又有些生氣。
箭在弦上了,結果就這?哪兒像他了?
此刻的朱棣是矛盾的,原本心中是難受,如今朱高煦好像迷途知返了,他又有些恨鐵不成鋼,大軍都帶來了,好歹來一下也好啊,這就讓大軍回去了?
而在城外,朱高煦看著城門,深吸一口氣,神情無比莊嚴。
他此刻發現,這是他的一次機會,一個能夠向朱棣吐露心扉,離開大明這個旋渦的機會。
朱高煦緩緩來到城門之前,看向城頭。
“我乃漢王朱高煦,開城門!”
朱高煦一聲大喝,身後雖無兵馬,卻又猶如千軍之勢,這是原身的氣場。
朱高煦靜靜的等了片刻,隻見城門緩緩打開,喝醉酒的朱瞻基,晃晃悠悠的走了出來。
而在城內,已經沒有了大軍,隻有朱瞻基一人。
朱高煦心頭鬆了一口氣,果然,朱棣在看著這裡的局勢呢,看著他的大軍回去了,城內布置的大軍,也沒有讓他看見。
朱瞻基來到朱高煦身前,正要行禮,打了一個酒嗝,再次行禮。
“二叔你來了,侄兒奉旨在這接你。”
朱高煦麵無表情的看著朱瞻基,此刻的他,沒有心思去感歎見到了這個明宣宗,自己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難道還去欣賞這個以後可能會油炸了自己的好侄兒?
“帶我過去。”
朱高煦平淡的聲音傳出,讓朱瞻基都愣了片刻,隨即徑直笑了,牽著馬往裡麵走去。
“好勒,二叔您坐好。”
來到城內,一路暢通無阻,隨後朱高煦翻身下馬,看向朱瞻基。
“他在上麵吧,將我的馬看好。”
朱高煦緩緩走上階梯,逐漸消失在朱瞻基的視野之中。
許久,朱瞻基才回過神來,臉上再次浮現出笑容。
他的這個二叔,好像和之前不一樣了,說不出哪裡不一樣,但朱瞻基很清楚,不一樣了。
換做是以前,朱高煦要是不洗涮他幾句,或者恐嚇他,他都不信,現在卻是太過於平靜了。
彆看他像是喝醉的樣子,但朱瞻基心中,清楚得很。
朱高煦緩緩向上走去,來到上方,一個太監躬身來到身前。
“漢王爺,這邊請。”
朱高煦沒有出聲,就這樣跟著這個太監一路走去,終於來到朱棣身前。
朱高煦看著威嚴的朱棣,哪怕他已經有所準備了,但心頭還是有些火熱。
這就是大明如今的皇帝,那個五次親征蒙古上戰場的馬上的皇帝,一路打到斡難河的第一個帝王。
儘管他原身的記憶之中就有,但如今親眼看到,遠不是記憶中所能想象的。
朱高煦沒有出聲,而是張開雙手。
“卸甲。”
平靜的聲音傳出,在朱棣的點頭下,周邊的太監開始為朱高煦卸下盔甲,隻留一身白色的內服穿在身上。
在朱棣的揮手之下,周邊的人全都退了下去了。
朱高煦再次上前,更加靠近朱棣。
“爹,我來了。”
朱高煦說完,徑直坐在椅子上,還給自己倒上酒,一口喝了下去。
朱棣一直看著朱高煦,從朱高煦出現在他視野麵前,他的目光就沒有離開過朱高煦。
原本朱棣以為朱高煦會大吵大鬨,沒有想到卻是這麼安靜,而且從朱高煦的眼神中,他沒有看見絲毫的懼怕,就是這麼平靜,淡然,又沉穩。
朱棣看得出,也感受得到,他的這個二兒子,變了,與之前已經不同了。
這一刻朱高煦所展現出來的,讓朱棣尤為高看,心中更是無比欣慰。
“哈哈,不愧是咱的種,這才像話嘛,這才像是大明的漢王爺。
不過老二啊,你起兵造反這事,不給咱好好說說?”
朱棣開懷大笑,也是拿起一杯酒喝下,隨即直奔主題。
朱高煦想要逃避這件事,但他就是不想讓朱高煦如願,這次可是讓他傷感了一陣子,朱高煦想讓這事過去,他都不會輕易允許。
正好他也好看看,如今朱高煦究竟有沒有改變,此刻的感受,是不是他的錯覺。
要不是朱高煦臨了讓大軍回去,自己獨自一人入城,他都不會在這裡見朱高煦了,而是直接讓朱高煦滾回漢王府,明天再好生處理。
畢竟還有一個人,正帶著錦衣衛在城內搞事情呢,他可沒有那個精力分開處理。
如今朱高煦出現了變化,朱棣心中是非常關心的,無論是好還是壞,他必須要摸清楚才行。
作為朱高煦的父親,他有這個責任與義務,作為大明的皇帝,他更有這個責任與義務。
朱高煦看著眼前的朱棣,緩緩開口。
“爹,這罪名太大,我可抗不下來。
而且我也沒有起兵造反啊,大軍都回去了,我孤身一人,造什麼反。
退一萬步說,我也遞交過換防的折子。
爹你就彆嚇我了,我可經不起這樣嚇。
我過來,是有事要給爹你說,想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