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來了個更厲害的角色(1 / 1)

推荐阅读:

程時:“諸位專家領導們心裡應該有合適人選,隻是不好直接說出來。要不這樣吧。我們一人寫個紙條扔在盒子裡,就像不記名投票那樣。最後來彙總初步名單,我們從初步名單裡商議確定最終名單。”

誰寫了誰就沒人知道了。

如果有獲得大家一致投票的人選就更省力了。

就算沒有這樣的人選,如果彆人提名的,對自己而言更合適的卻沒想到或是不方便推選的,也能在後續表示支持,而不得罪人。

沈伯昭不得不暗暗佩服程時的油滑。

這樣一來,就連他和程時也能放心提名。

他轉頭掃視一圈,說:“大家覺得怎麼樣。”

眾人皆點頭:“這個法子好。”

沈伯昭:“好,那就這麼辦,不過我加一條,一個人最多隻能推舉兩個人,否則該選票作廢。我大概講一下領導定下初步篩選條件。第一,他不能在任何企業擔任重要職務,最好其親屬也不能與企業有密切關係。第二,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五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五十歲以下。第三,無任何不良記錄。”

他把這個要求一說。程時暗暗鬆了一口氣:至少把他給排除了。他還真擔心最後這個麻煩事落在他頭上,讓他沒法做自己的事情。

然後有人上來用白紙裁成九張選票發給每一個人。

五分鐘後,選票被收上來,一個人念名字,一個人記錄。

沈伯昭驚訝地發現一共九票,竟然有七票是推選同一個人蔣鬱東。

也即是說,除了他和程時,其他人都選了蔣鬱東。

蔣鬱東這個人很神秘。

來自西南,選調生,頂尖大學電子專業畢業,曾在向東市下麵的縣委工作一年,去年剛提職進入向東市委。

這就是有關他的全部信息。

沈伯昭不知道的是,其實程時也想選蔣鬱東。

隻不過程時剛才才說過自己資曆淺對這一行不了解,所以不能暴露自己,所以列了兩個沈伯昭可能想選的人上去。

畢竟他這一票,對大局影響甚微。

因為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蔣鬱東後來從向東市一路高升,比這裡任何一個人在政壇上都要走得高走得遠。

隻是上一世程時在這個時間節點,壓根沒有關注這些事,也無從知道其中細節。

沈伯昭說:“那我就把票數最多的三位報上去,讓領導定奪。”

散會之後,沈伯昭對程時使了個眼色。

程時會意,故意走慢了一步。

沈伯昭走到無人處,問程時:“你怎麼看。”

程時:“既然七票都選的蔣鬱東,也隻能順著來了。”

如果票數分散,沈伯昭還有運作的可能性。

其實程時現在就能確認最後肯定是蔣鬱東當選,所以沒必要糾結。

隻是他不能直接告訴沈伯昭。

沈伯昭沒出聲。

程時笑了笑:“不過,雖然沈伯昭同誌不能確定經理人選,但是可以指定副經理的人選。”

沈伯昭:“你有興趣當這個副經理嗎?”

程時搖頭:“我來當,浪費機會,對你助益不大。我還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關鍵他對這種權力場上的爭鬥沒興趣。

沈伯昭點頭。他其實也沒想讓程時來當,隻是試探程時。

畢竟他跟程時認識的時間也不長。

把不準程時這會兒到底想要什麼。

現在程時直接表明心意,讓他很滿意。

這表明程時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

作為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能做到這一點,真難得。

沈伯昭把名單報上去之後,上麵果然選了蔣鬱東。

他更驚訝:這麼看起來,叫他籌備這個公司,其實是在為蔣鬱東鋪路?

也可以換種說法,不管誰來領銜籌備小組,最後都是蔣鬱東當經理。

回想一下,那天籌備小組開會,蔣鬱東也在場。

當時沈伯昭還奇怪,現在才明白其中奧秘。

難道從頭至尾,他都隻是一枚棋子。

什麼給他挖坑,想要考驗他,都是他想多了。

他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上麵指定他為籌備組組長,是因為看重他善於察言觀色,一定會領會上麵的意思。

再退一步想想,如果他當時沒有按照程時說的,讓大家匿名投票,沒有把蔣鬱東的名字提交上去。

上麵會不會認為他辦事不力呢?

想清楚了這些事,沈伯昭索性直接讓蔣鬱東來確認副經理人選。

接來下檢測公司的其他人員任免,就都是正副經理的職權了。

他不方便也沒有必要插手了。

至此,他就算是功成身退,繼續做領導秘書去了。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公司就是“排雷兵”。

蔣鬱東能不能坐穩這個位置,全身而退還未可知。

整個向東市的所有企事業單位都把視線從沈伯昭移到了蔣鬱東身上。

隻是大家又再次被震驚。

市委給蔣鬱東的權力是可以調動市裡的一切資源,所有人必須配合。

沈伯昭聽得背後寒毛直豎:這更從側麵說明了蔣鬱東的來頭不小。

什麼選調都是掩人耳目的。

向東市隻是蔣鬱東的一個小跳板。

這個蔣鬱東,到底是什麼來頭?

蔣鬱東一上來,先搞了個專家名錄,把市裡所有跟壓力容器相關專業的專家全部列了出來。

公司對專家采用聘用製,按月發工資,享受各種津貼。

名單隨時可能變動。

為了方便聯係,每個人配一個當下最流行的bb機。

光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蔣鬱東的權利有多大了。

雖然這幾年bb機相對之前便宜了一些,可是大部分部門都沒資金給每個人配。

程時赫然在列,而且位於機械專家的第二。

程時看到這個名單,琢磨了很久。

因為這個名單第一個是現在最有權威的專家。

從第二個開始,卻都是比較年輕的,各專業的未來領頭羊。

蔣鬱東這麼列名單,表明是要用年輕人。

為了照顧老專家的麵子,做出了一點點讓步,卻又不屑於費太多精神,把每個老專家都照顧到,所以隻把年紀最大最有資曆的提做組長就拉倒。

難道蔣鬱東也是重生的?

不然怎麼會這麼清楚這些人的底細?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