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還好意誌堅定(1 / 1)

推荐阅读:

杜大明有些惱羞成怒,微微紅了臉說:“為了節省成本,當時是能修就修了。”

程時微微點頭:“嗯,如果你們真心想修,那自然是能修。”

杜大明:“好的,要怎麼修呢。”

其實杜大明壓根就不相信程時能修。

滾珠絲杠或者齒輪壞了,程時還有可能重新幫忙加工一個新的。

可是導軌被磨花了,除非重新鑄造。

他心裡很清楚,以現在中國的材料和鑄造水平壓根就達不到這麼高的精度要求。

如果做得到,那飛機零件的精度也不會一直達不到了。

畢竟精密數控機床的精度比零件的要求要更高。

不過他一點也不擔心。

程時修不好更好,他就能名正言順買新設備。

程時說:“用激光熔覆可以修複。”

杜大明:“什麼熔覆?”

程時:“激光熔覆,就是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將預先鋪設或同步輸送的熔覆材料與基材表麵薄層快速熔化來顯著改善基材的耐磨、耐腐蝕、耐高溫等性能,或修複磨損、腐蝕、裂紋這些缺陷。”

“這個導軌上的溝槽,用激光熔覆陶瓷複合塗層修複後,表麵精度、硬度和摩擦係數都可以滿足需要。滾珠絲杠的問題,也可以用激光熔覆鎳基高溫合金配合研磨工藝恢複導程精度。主軸套筒上的裂痕可熔覆不鏽鋼、銅合金、陶瓷等材料,能精準恢複軸徑尺寸,並形成冶金結合層,結合強度可以達到300a以上。”

杜大明:“這是常規方法?”

程時:“算是吧,之前就國外就有研究,但是真正運用這就是這兩年的事。”

杜大明:“用跟基材不同的熔覆材料也可以保證修複效果?”

程時:“是,材料適應性廣,可熔覆金屬、陶瓷、複合材料,甚至能實現多種材料的梯度複合,比如表麵是耐磨層下麵再加一層緩衝層。所以才有改變基材表麵性能的作用。”

杜大明:“不會把旁邊的東西都熔化掉?”

程時:“不會。跟激光切割和焊接是一個道理。想要多精確都行,隻要激光的光斑直徑足夠小。而且熱影響區小,基材變形小,所以適合精密零件微笑區域修複。”

杜大明:“修這個導軌需要多久時間?”

程時:“設備和材料到齊以後五六天吧。”

杜大明:“不可能吧。拆裝都要兩天了。”

程時:“不用拆下來,直接在上麵修。”

傳統更換導軌需拆卸整機、重新刮研,工期至少20天,效率提升75啊。

杜大明:“那麻煩程時同誌幫忙用激光熔覆修一下這三台設備。”

他心裡說:聽著似乎很厲害,但是我覺得你在吹牛。我就順著你的意思說,看最後誰下不來台。

程時:“好,隻要你們先把高功率激光器、材料供給核心裝置,數控運動平台和氣體保護係統弄來。我就能立刻開始操作。”

杜大明心裡湧上一股強烈的掀桌子的衝動:我特麼要是能弄到這些設備,還用修這幾台破機子?!為什麼不直接弄個新的數控機床回來?!!

程時:“好了,我的話說完了。”

杜大明示意人把錄像機關上。

程時挑眉:“怎麼?不錄了。”

杜大明:“我看程時同誌好像有點放不開一樣。”

程時:“那倒沒有,因為你錄不錄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畢竟我也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心思。”

杜大明又被暗諷了,尷尬得不行,忙問:“程時同誌,你跟我實話實說,有沒有彆的辦法修。”

程時:“我一直都在實話實說。”

杜大明:“可是你剛才說的那些設備都找不到,所以沒有實操性。有沒有彆的更可行的辦法。”

程時:“滾珠絲杠和主軸套筒,我能做。導軌我也知道有人能做。就看你們想不想修了。雖然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好鋼也要用在刀刃。這些設備本身還沒有大問題,直接報廢太可惜了。”

杜大明嘴裡說:“是的,是的。”

心裡卻十分不屑:你個嘴巴上毛都沒長齊的小子,有什麼資格來教訓我。

人都覺得自己的表情控製或者偽裝得好,其實呢,眼神,微表情,手腳都會暴露心裡的真是想法。

就好比現在他的軀乾向後傾斜,下意識物理上拉開距離,心理上明顯覺得自己高於程時,且對程時排斥。

程時看破不說破,也不打算再給更多建議了。

其實要不是不想他們浪費國家的外彙,搶占其他廠子的資金,他連剛才那幾句話都懶得說。

程時知道自己今天肯定是把杜大明給得罪了。

不過就算讓他重來一次,還是會那樣說。

彆說是現在他已經有本事用技術打天下。

就算是重生前,這幫人想逼著他低頭也絕不可能!!

人總有堅持的東西。

技術和良知就是他這輩子唯二堅持的東西。

今天晚上蔣鬱東說要來吃飯,讓程娟在這邊等著他吃過飯再一起回去。

程時知道蔣鬱東多半是要跟他說今天133廠的事情,所以在茶室裡坐下後默默等他開口。

蔣鬱東:“你今天處理得挺好的。看來你已經看出來杜大明的伎倆。”

程時挑眉:“你看了錄像?”

蔣鬱東:“不僅僅看了錄像,還聽了全程錄音。”

程時暗暗咬牙:我去,這幫人果然不老實。說把錄像機關了,結果還藏著錄音機在繼續錄音。

前麵他說了一句“錄唄”,就被默認為知道錄音機的存在。

萬一他當時意誌不堅定,鬆了口,這會兒就要背鍋了。

蔣鬱東冷冷地說:“這個杜大明靠耍心眼子上位,我看他擔不起這麼重的擔子。”

程時:“這個,我不好評判。不過,我能體諒國家和廠長們的難處。”

國家這麼大,人口那麼多,到處都要用錢,僧多粥少。

哪個廠子和地區都想多分一點。

有鄭擁軍,馬常勝,蘇總工那樣一心一意搞生產發展技術的楷模,自然就會有杜大明這樣的蠅營狗苟之輩。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