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啟航:“謝謝首長誇獎,主要還是槍好。”
程時有些好笑:章石頭,其實你端水也端得挺好的嘛。
長期在首長跟前混的果然有眼力見。
這麼小小的動作就化解了尷尬,大家都開心。
有個將軍感歎:“這個槍不錯,給我們一人配一把才好。”
手槍這種武器,一般也就間諜,警衛和首長配備。
因為除了方便攜帶這個優點,相比其他槍械,根本不值一提。
謝有為:“有的,有的,我們在加緊生產了。這個不是我們的主流產品,我們的主流產品是81式改進和56式改進。”
雖然他們是兵工廠,可是兵工廠之間也有競爭。
首長喜歡,給的經費多,他們就能研發更多新式武器,拿更多訂單。
而且最近中國軍工已經明確表示要開啟進攻海外市場的步伐,就算以前想躺著,現在也不得不蹦起來努力搞產品,搶市場了。
不然以後就會眼巴巴看著彆人吃肉,自己喝風。
甚至被強製轉民營,然後等著破產或是被人合並。
章啟航心裡想的卻是:程時這樣精明的生意人,這次試槍後,會不會因為自己幾萬塊就賣掉了這個槍改進圖紙而後悔。
程時卻沒有半點不悅。
因為他心裡很清楚,這個槍械圖紙要不是賣給渝城兵器廠,他一分錢都賺不到。
畢竟他自己生產槍或者賣給其他企業都是要被抓進去踩縫紉機的。
接下來介紹的是81式步槍改進版。
那個小夥子明顯就沒剛才那麼流利了。
大概是因為81式步槍改進方案是章啟航寫的,不像程時那麼老道。
程時從專業角度剖析每一個改進步驟的原理和作用,而章啟航是默認看方案的人就是用槍的人,所以隻講怎麼改,不講為什麼。
其實光81式步槍的改進版都有兩種,一種是外貿槍,一種是加強後的。
這個小夥子卻壓根沒講出區彆來。
有人提問:“小夥子,你憑什麼說改進後的81能可對600米內有生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其實這事人家在好意提醒他,把的改進講透,那個小夥子卻覺得對方是在刁難他,所以漲紅了臉,抿嘴。
武警的領導說:“這個讓設計的人來講更好。”
然後大家又望向了程時。
這一次章啟航不好再頂上去了。
畢竟程時才是“時運機電”的老板,而自己並非時運機電的正式員工。
程時走上前,淡淡地說:“這款雖然叫狙擊步槍,但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專業狙擊步槍,而是類似於美國kacsr25戰鬥步槍的性質,兼顧精確射擊和一定戰鬥任務的武器。”
“我們在81式自動步槍基礎上改進的導氣式自動武器,采用活塞短行程導氣式自動方式,可選擇射擊模式。其槍托可折疊但不可伸縮,攜行較為方便,適合在多種複雜環境下使用。配備20發彈匣,在保證一定火力持續性的同時來兼顧武器的輕便性和靈活性。”
“為了增加槍的有效狙擊距離和提高目標的殺傷力,我們對彈藥進行了改進。原版81式使用762x39毫米步槍彈,我們改成了更長的762x51毫米北約標準彈,也就是全威力步槍彈。並對彈頭結構進行優化,來進一步提高彈藥的初速、精度和殺傷效能。換裝後能對付輕裝甲目標。”
“為了配合子彈的型號,確保子彈能以正確角度進入彈膛,繼而對供彈坡坡角,彈膛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槍管也用了更適合遠距離高精度射擊的重型槍管,並對纏距進行了調整,有進一步確保射擊精度。”
“因為子彈尺寸變大,所以射擊的時候槍膛內部壓力更高,為了承受高膛壓,避免炸膛,我們加強了閉鎖機構。”
“為了讓使用者更舒適,根據人體工學,用四麵導軌護木取代原來的木質護木,以方便安裝各種戰術附件,如戰術燈、激光指示器及各種瞄準鏡等。改變機匣蓋位置,取消了標尺座和標尺,延長了瞄準基線,有利於提高精度。槍托主體雖未大變,但貼腮板有所改進,更便於貼腮,提高射擊舒適性和穩定性。”
“關於人體工學的設計理念,跟設計外貿版的時候,是一樣的。隻是外貿版更短小輕巧。畢竟兩種改進版考慮使用的環境不同,一個是遠距離狙擊,一個是相對近距離的突襲纏鬥靈活作戰。”
也不知道那個小夥子是真的想學,還是不服氣,問程時:“它既然是,怎麼又不是傳統的。”
程時:“傳統專業狙擊步槍主要用於遠距離精確射擊敵方重要目標,如指揮人員、車輛駕駛員、機槍手等,以隱蔽精確射擊消滅高價值目標為目的。用來執行特種作戰、偵察滲透、遠程狙擊等任務。射擊距離為800到1000米,好的狙擊手配上好的在理想狀況下可以對2000米距離的人體頭部進行無修正的射擊。也就是一槍爆頭。”
“我們的這個狙擊步槍,隻是把81式的400射擊距離增強到了600米內有生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在戰場上主要作為戰鬥步槍或精確射手步槍使用,為步兵提供中遠距離的火力支援和精確打擊能力。”
小夥子:“既然都改了也不差這200米,為什麼不一步到位。”
程時:“這200米有效射程和高精度意味著非自動或半自動方式,因為自動機構對射擊精度的影響。還要配備39倍固定或可變倍率、兼具測距功能的光學瞄準裝置,甚至是微光瞄準鏡、消聲器等附件。采用加工精度高的專門精製槍管。子彈也是用的經過精心設計,具有更好的彈道性能,如更高初速、更平直彈道、更小風偏影響的大威力步槍彈或特製的狙擊步槍彈。以上每一項都意味著一件事。”
他頓了頓。
其實其他人已經聽懂了。
可是這個小夥子明顯沒有經驗,又被吊足了胃口,追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