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大雷音寺,玄奘,孫悟空,天蓬,卷簾,還有一條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龍。幾人斜七豎八的站在殿中,眼中看著滿頭坑坑窪窪的如來。
如來無語的看著幾人說道:“東土屬於南贍部洲,因為物廣人稠,人多貪婪、欺騙、殺害、狡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罪盈惡滿,導致有地獄之災。永墮阿鼻地獄,不得超生。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掉災禍。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正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你們遠去將這些經書傳入東土。
待你們將經書傳入東土後,玄奘可封(旃檀功德佛)孫悟空封(鬥戰勝佛)天蓬封(淨壇使者)卷簾封(金身羅漢)敖閏封(八部天龍之一的護法神龍)幾人聽到後,都默默的吐了一口痰
如來看他們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接著說道,既然你們已入我沙門,本尊賜你們法號。唐玄奘你帶領他們四人,東土送經。經書有三藏,所以(唐玄奘,你俗名唐僧今賜你法名唐三藏。他們三人今後便是你的徒弟。石猴俗名孫悟空,法名孫行者。天蓬你俗名豬剛烈賜名豬八戒。卷簾賜名沙僧法名沙悟淨。敖閏你本體為龍,剛好唐僧為凡人,沒有腳力。然而從靈山到東土有十萬八千裡,所以你就化身白馬充當坐騎吧。既然你一身通白,就叫小白龍吧)
聽到這裡,(敖閏心裡直罵娘。心想旁邊一隻猴子,一個豬妖,那個不比我合適做坐騎?再說了,都是東土送經,為啥唐僧就得騎著我,我騎著唐僧不行嘛。隻是心裡想歸想,不敢說出來,誰讓自己的把柄在這和尚的手裡呢。)
最後本尊這裡有幾件法寶,就賜予你們,助你們在東行路上,可護你們真靈不滅,頭顱不朽。隨後大手一揮,四人麵前都出現了一個金燦燦的金箍。然而唐僧麵前出現的卻是一本泛著佛光的經書,一件金光閃閃的錦襴袈裟,和一把不知什麼材質做成的九環錫杖。孫悟空四人明知這不是什麼好東西,都沒有動作。
如來當即說道:怎麼還要本座替你們帶上嗎?四人看見如來發火,想起各自的遭遇,不情不願的拿起金箍各自戴在了頭上。而唐僧看完麵前經書裡麵的內容後,披上袈裟,拿起九環錫杖,深深看向了如來,眼中滿是不解和困惑。
如來看他們都帶上金箍以後,扭頭看向,一旁的阿儺和伽葉兩位尊者,說到:你們帶他們,先到珍樓下吃齋食,然後去寶閣,把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以內,各撿幾卷給他,教他傳到東土。”
兩位尊者於是帶著四人先去吃了齋,然後登上寶閣。就見經櫃上,書的匣子上都貼了紅簽,分彆是:《涅槃經》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薩經》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虛空藏經》一部四百卷,《首楞嚴經》一部一百一十卷,《恩意經大集》一部五十卷,《決定經》一部一百四十卷,《寶藏經》一部四十五卷,《華嚴經》一部五百卷,《禮真如經》一部九十卷,《大般若經》一部九百一十六卷,《大光明經》一部三百卷,《未曾有經》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維摩經》一部一百七十卷,《三論彆經》一部二百七十卷,《金剛經》一部一百卷,《正法論經》一部一百二十卷,《佛本行經》一部八百卷,《五龍經》一部三十二卷,《菩薩戒經》一部一百一十六卷,《大集經》一部一百三十卷,《摩竭經》一部三百五十卷,《法華經》一部一百卷,《瑜伽經》一部一百卷,《寶常經》一部二百二十卷,《西天論經》一部一百三十卷,《僧祗經》一部一百五十七卷,《佛國雜經》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起信論經》一部一千卷,《大智度經》一部一千八十卷,《寶威經》一部一千二百八十卷,《本閣經》一部八百五十卷,《正律文經》一部二百卷,《大孔雀經》一部二百二十卷,《維識論經》一部一百卷,《具舍論經》一部二百卷。
三人把經書一卷卷收在包裡捆好,可是經書捆好了,怎麼帶走啊?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後孫悟空和豬八戒異口同聲的說道:沙和尚你挑著。
沙和尚一聽,當時就不樂意了。
說道:你倆為什麼不挑?
哎呀~怎麼不服?不服出去單挑,你單挑我們倆個,誰輸了誰挑。
沙和尚:哪就讓唐僧挑,他絕對打不過我。
然而白龍馬這時開口說話了:你這叼毛……老子是坐騎,你讓唐僧騎著我,挑著擔子嗎?要是那樣,這坐騎誰愛乾誰乾,我可不乾。說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悟空八戒兩人攤攤手,看了看小白龍,轉頭又看向了沙僧。沙僧欲哭無淚,歎息一聲,扛起擔子就走。
就這樣沙僧挑著擔子,八戒牽著馬,馬上坐著唐僧,至於孫悟空,而是坐在唐僧頭上……的祥雲上飛著。就這樣這對奇葩的隊伍一路向東,下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