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千秋一朝醒,道生道滅道圓滿。
寧靜祥和的仙島之上,庭院內,蓮池中,十二品淨世白蓮屹立。
閉攏的花瓣片片綻放,顯露出無垢蓮台,垂落萬千法則,彌漫玄妙道韻。
元易一身氣息空寂,此際卻在那空寂之中,蘊生無儘的大道造化,陰陽二氣環繞,分合聚散,演化萬象。
演化開辟之因,演化存世之基,演化末世之劫。
大道生,大道滅,生滅之間,天地存。
萬般異象幻滅,複歸陰陽,先天煞氣盤亙於陰陽之上,以陰陽為根。
天地移,大道易,煞氣不散,不在陰陽內,不在五行中,由生靈之念而生,化極致之執。
元易本源之中的先天煞氣,本非他所成,沾染於本源之中,一度讓他難以駕馭,充滿了暴戾的本性。
但此時此刻,那先天煞氣卻是寧靜而平和,不顯暴戾之相,全然不像是煞氣。
先天煞氣,已成元易自身之煞。
這先天煞氣不再是他本源沾染之物,而是變成了由他而生的存在。
道由我生,自我為始,我為道之源。
先天陰陽二氣是如此,這先天煞氣亦如此。
道生我與我生道,便是此境界最根本的質變。
元易睜開雙眼,那雙眼瞳之中的金色悄然散去,本相不存,而入無相,無相可成萬象。
據說開天創世的盤古大神可顯九九八十一相,而成眾生之相。
懷中的碧霄腦袋在他身前拱了拱,元易看著這縮在身前的道侶,又看了看左右,瓊霄在左,雲霄在右,柔軟緊貼在身上,軟玉溫香,滿懷的溫柔。
瓊霄與碧霄氣息平靜,尚神遊太虛,未從入定之中醒來,氣機與之交融,大道相合,渾然一體。
轉向右側,一雙溫婉嫻靜的眼眸近在咫尺,四目相對,其中笑意明媚,眸光流轉,絢麗璀璨。
雲霄不動聲色地往裡側擠了擠,口鼻間溫熱的氣息撲在元易臉上,臉頰靠在脖頸間,便又安靜地閉上了雙眼,氣息平緩悠長。
“師兄,我有所感,天地間的氣息,開始變化了。”
雲霄的聲音在元易耳邊響起,平靜之中難得地帶著幾分凝重。
“嗯,劫已漸生,天機有紊亂之相,業力起伏,因果變幻,天地生殺機。”
元易醒轉之際,早已習慣性地在第一時間掐算天機,觀天地大勢,確定當下的時間節點。
千秋大夢不是虛言,倏忽之間,便是近兩千載時光。
這段時間元易都在靜修,與三霄姐妹留在道場,並未再外出遊曆。
修道無歲月,這樣的時間並不算長。
真要說的話,這平靜的時期比元易所想還要更加長久一些。
夏王朝的持續時間比元易預想的更長,而如今商代夏也已經有近千年,時間線似乎比他所知的要更長久一些。
不久之前,元易自身大道終於趨近圓滿,在寂滅之中,蘊生己身大道,悟得道生道滅之意。
圓滿之境,真是個古怪的境界,產生了某種蛻變,卻驚覺這一境界看不見前路,看不見彼岸,不見前路的方向,隻覺浩瀚無儘,廣大無邊,大道無涯。
如果說此前的修行還像是江河歸海,有著方向,有跡可循。
如今入海,反倒不知該如何去前行。
或許該是由入海改為己身納百川了,借此壯大己身之道。
隻是這條路看不見終點,似乎這個境界可以無限的擴張下去,卻也隻能無限的擴大,難以再做蛻變,這就是元易此刻的感受。
不僅是元易自己修為進境神速,雲霄三人的修行速度比起他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雲霄三屍已然斬儘,雖不曾圓滿,卻已觸摸到了圓滿的門檻。
瓊霄與碧霄要稍慢一些,也不像雲霄那般有契合自身的淨世白蓮輔助修行。
但兩姐妹修為本就低一些,有元易與雲霄在,她倆論道所得往往更多,受益不淺,當下也都成就了準聖中期之境,距離斬儘三屍還差最後的契機。
雲霄以淨世白蓮寄托善屍之身,以極品先天靈寶混元金鬥寄托執我屍,斬仙飛刀的先天葫蘆則被她拿去斬惡屍。
瓊霄則是用極品先天靈寶金鳳簪與九九散魂葫蘆斬了善惡之屍,碧霄斬善惡屍用的是她的靈寶縛龍索與從天帝昊天那得來的葫蘆。
這倆也是任性,挑選寄托三屍的葫蘆,竟然全憑自己喜好的顏色。
在那之前元易就曾疑惑過,七個同根同源而生的先天葫蘆,彼此之間是否有著聯係。
而現在已經有了結果,三霄的道,與他的道,彼此間的聯係更加緊密了,或者說是又多出了一條聯係的線來,且是更加清晰明顯的聯結線。
她們的大道不像自己這般,牽引甚多,過於繁雜,同時,斬三屍所用之先天靈寶,雖然都是極品,卻相互獨立。
在這種情況下,元易發現他自身的大道可以在這其中產生影響,為其穿針引線。
自己竟然成了助人修行的工具人?元易對此雖然有些無奈,但還談不上抗拒。
畢竟都是自己人,雲霄她們修行順利是好事,瓊霄與碧霄修為高些自是最好。
當然,這倆嚷嚷著要與他論道鬥法,這不是好事。
本事見長,翅膀似乎就又硬了,不安分地想著造反。
要真讓這兩姐妹修為趕上來,沒了修為境界壓製,一對二說不定還真能讓自己吃虧。
“殺劫起,有應殺劫而生之人,一千七百殺劫”
元易目光映照著天地,語氣有些複雜。
天地人之間業力糾纏,天地磨損,劫氣蘊生,殺劫乃出,斬一切因果以消劫。
修行之道,奪天地造化,便也需償還造化而應劫。
所謂殺劫,並不是簡單的殺身之禍那麼簡單。
渡殺劫,一殺己身,二殺他人,天地造化,再散天地間。
隨著量劫的臨近,元易所見之因果也逐漸清晰了。
玄門三教,聖人大教,氣運所鐘,造化加身,殺劫亦臨身。
不過,同樣是殺劫,受到的影響卻是因為大道之路的不同而不同。
這種時候真有些羨慕玄都師兄了,真正的置身事外之人。
不過闡教與截教之中,此刻受到影響最嚴重的卻並不是截教,而是闡教。
因為闡教的道,順天闡命。
天發殺劫,劫應天起,應劫入劫,便是他們必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