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唐:從太子李承乾到諸天聖皇! > 第二百一十六章:世界統一,邁出建立運朝的第一步!

第二百一十六章:世界統一,邁出建立運朝的第一步!(1 / 1)

推荐阅读:

貞觀十七年,十月中旬,太極宮,兩儀殿。

“陛下。”

“長安有人口一百二十萬。”

“京兆府之下人口已經接近300萬。”

“現在要是重建都城,百姓如何安置?耗資必然巨大。”

京兆府尹房遺直苦口婆心的勸說道。

一旁的京兆府尉徐震低著頭,充當一個透明人,這種話茬,他可不敢接。

當他們知道皇帝召自己來這裡的目的竟然是重建帝都,他們整個人都懵了,長安城沿襲大隋大興城,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規劃布局最為規範化的一座都城。

規模空前、創設皇城、三城層環、六坡利用、布局對稱、街衢寬闊、坊裡齊整、形製劃一、渠水縱橫、綠蔭蔽城、郊環祀壇,象天設都。

全城由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禁苑、坊市組成,有2市108坊,麵積約8727平方公裡,是漢長安城的254倍,明清京城的145倍,君士坦丁堡的729倍。

這麼大的城池,居住著120萬人,這還不包括六十萬中央禁軍、親軍都尉府的一萬兩千翊衛、宮女、內侍等等,加在一起都快接近200萬人了。

“朕現在不是在跟你商量,而是在通知你。”

一席玄色龍紋帝服的李承乾不怒自威道:“百姓如何安置,這是你這個京兆府尹考慮的問題。”

“耗費多少,內務府會全盤支付,就算是萬萬貫,也在所不惜。”

轟隆!

一言落下,整個兩儀殿彷佛在震動。

京兆府尹房遺直眼神不由得變得黯淡許多,看來皇帝是鐵了心要做這件事。

“工部出具的圖紙何在?”

隨即,李承乾看向了工部尚書李大亮。

“是。”

工部尚書李大亮連忙給了身邊的工部侍郎閻立德一個眼神。

“啟奏陛下。”

工部侍郎閻立德取出了一副巨大的白色絹帛,交由內侍平鋪在地麵上,上麵清楚的用朱砂、墨水勾勒出了宮殿、坊市、官署等地,還有水渠、溝壑,一目了然。

‘???’

房遺直用眼角餘光瞥了一眼,整個人都呆滯在了原地。

他看見了什麼東西,圖紙上麵的長安城顯然跟現在的長安城不是一個量級。

“你來講。”

李承乾走下了丹陛,興致勃勃的審視著麵前的‘圖紙’。

“是。”

閻立德立馬講解道:“陛下言之,新的帝都首先要在意宮城。”

“於是,臣參考了秦朝鹹陽宮,最初位於鹹陽城北部階地,後不斷進行擴建。”

“西起塔兒坡,經鹹陽塬東北行,至涇、渭交彙處,折向南過渭河,離宮上百,直徑一百六十餘裡。”

“甚至於,始皇帝還在渭水南岸修築了阿房宮,規模更大宏大。”

“據記載,秦有宮室145處、宮殿270座,各宮之間又以複道、甬道相連接。”

“鹹陽宮並未修築外郭城,始皇帝的氣魄千古無一,以南邊的秦嶺、西邊的龍山、北邊的高原、東邊的崤山、大河為外部城牆,他曾想要在終南山修建門闕,作為鹹陽南大門,同阿房宮二者之間架起空中閣道,北渡渭水與鹹陽塬上宮城連接。”

“鹹陽宮象征天帝居住的紫微宮,渭水好比銀河,天帝可以從天極、即極廟而出,經過閣道,橫渡天河而達於紫微宮、阿房宮。”

“閻侍郎。”

房遺直再也忍不住了,開口喚住了閻立德。

且不提秦朝的鹹陽宮麵積超過了現如今的大唐長安城,單單是秦朝奢侈,曠古爍今,始皇帝在位期間,每滅一國,就仿照其宮殿形式,另建宮室在鹹陽北部高坡上;又嫌鹹陽原來的宮室小,在渭河以南也修築了大量的宮殿園苑。

關中西起雍縣,北至涇水,離宮三百,他又遷天下豪富十二萬戶於鹹陽,使鹹陽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

如若按照秦朝的鹹陽宮來設計,長安的皇城必然會非常廣大,將要涵蓋整個帝都,那百姓又該居住在何地?還有那些官員、勳貴、王公貴族府邸,這可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工程。

“京兆府尹若是再打岔,自己滾出去。”

眉頭微皺,李承乾冷冷道。

“臣有罪!”

房遺直渾身一顫,他這才意識到自己麵對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承乾,一個建立了華夏曆史上從未有過的豐功偉業的帝王,還擁有常人無法想象的力量。

“繼續。”

李承乾給了閻立德的一個眼神。

“陛下。”

閻立德繼續道:“自秦漢以來,渭水不斷北移,想要複刻鹹陽宮非常之難。”

“長安之中唯一的高地便是龍首原,龍首原本是一條起伏的山之首,秦阿房宮、漢未央宮乃至大唐的大明宮都建在這裡,前隋宇文愷認為龍首原上的六道崗像《周易》乾卦的六爻,九二高坡適合建宮殿,以當帝王之居。”

“太上皇已經前往翠微宮避暑,翠微宮坐落在翠微山下,籠山為苑,有大殿:雲霞殿,朝殿:翠微殿,寢殿:含風殿,旁有太子彆宮,內有安喜殿,一應俱全。”

“臣請太上皇移居翠微宮,陛下入主大明宮,以正龍位。”

謔!!!

頓時,在場眾人一片訝然。

誰也沒想到閻立德會在這個時候給李世民上眼藥,把李世民趕去翠微宮,那可真就日暮西山。

“可!”

然而,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李承乾想都沒想,直接同意了閻立德的請奏,可太孝了!

“陛下聖明。”

閻立德在聽到李承乾的話後,心中不免生出崇敬之意,趕緊闡述道:“陛下與皇後娘娘、太子殿下先行遷往大明宮,龍首原居高臨下,俯瞰整個長安。”

“臣以為京兆府下轄二十三個縣:萬年、長安、禮泉、戶縣、藍田、鹹陽、三原、雲陽、涇陽、櫟陽、高陵、渭陽、臨潼、金城(興平)、富平、武功、宜壽(周至)、好畤、美原、同官(銅川)、奉天(乾縣)、華原(耀縣)、奉先(蒲城),萬年、長安縣為赤縣,其餘二十一縣為畿縣。”

“何不以萬年、長安為帝都,重新規劃長安城。”

“長安城東西長九裡,南北寬8裡,合1260頃,這太小了。”

“臣建議,皇城以長安為基,東西長九裡,南北寬五裡,合九五之數。”

“另於上林彆苑、皇城之間修築禦道相連,隻有皇家出行才可以通過這條禦道。”

“皇城一分為三,最北邊為內苑,包括了龍首原在內,中間為太極宮,左右分彆是東宮、天子七廟。”

“南邊以宮門為中軸,修築一條直通皇城大門的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左邊為皇族宗室府邸,右邊為官屬衙門,包括中軍大都督府、三省六部。”

“以皇城東、西、南三麵為主,先行各築八十坊,設東市、西市、南市。”

“不再建設外城郭,日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兩百四十坊之外還可以繼續增建。”

“好。”

這一方案聽得李承乾心潮澎湃,這一座皇城的麵積達到了45平方公裡,相當於67500畝地,堪稱曠世巨築。

長安未來的人口必然會不斷增加,區區百萬算的了什麼,兩百四十坊大約能容納200萬人,外麵還可以不斷擴建,合萬年、長安兩個縣的麵積,建造兩千四百坊都不在話下。

‘我是真想殺了你!’

雙眼死死地盯著閻立德,房遺直心中滋生了濃烈的殺意。

他本來想勸說李承乾放棄重建長安的想法,誰知道這家夥拿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構想,一個皇城就相當於半個長安,一個長安合並了兩個縣,連外城郭、城牆都不設。

誰都看得出來這是在效仿始皇帝,用渭水做北邊的外城郭,驪山為東邊城郭,秦嶺就是南邊城郭。

就算這是一個名留青史的偉岸計劃,房遺直卻根本不在乎,他在意是這樣一個計劃動用的人力物力何止數十萬,這都快頂得上隋煬帝挖運河了。

“京兆府尹。”

“臣在。”

強忍住心中的苦悶,房遺直應道。

“即日起,長安城東、西、南會分彆修建出一百二十坊。”

“建成之後,你馬上安排長安百姓入住,由內務府支付遷徙費用。”

“若是有不從者,舉家發配往嶺北。”

“建造之事無需你擔心,朕自有安排,不會耗費丁點人力。”

深深地看了房遺直一眼,李承乾吩咐道。

“是。”

房遺直眼中露出了驚異之色,大聲回道。

他在意的不是李承乾看穿了他的想法,而是皇帝的許諾,不會動用一丁點人力,帝王一諾,重如泰山,這就意味著他之前擔心的事情不會發生。

隻是遷徙長安居住的一百二十萬百姓,有帝詔在手,給他們換個房子,還有內務府支付的遷徙費用,這些百姓又怎麼可能會不願意呢?

至於長安周圍的土地,早就被內務府收歸皇家所有,確切來說,整個終南山至渭河中間的土地全都屬於皇家,由內務府統管,壓根沒什麼麻煩。

“閻立德。”

“朕要是沒記錯的話,你任過將作大匠,曾受命營造高祖獻陵,督造翠微、玉華兩宮,營建昭陵,主持修築長安城外郭和城樓等,貞觀元年受封大安縣男。”

“貞觀十五年三月,太上皇巡幸襄城宮,因當地燥熱,毒蛇出沒,遂將襄城宮廢棄,你也被罷官。”

“對嗎?”

看向麵前的中年人,李承乾神色淡然道。

“是,陛下。”

閻立德嘴角滿是苦澀。

伴君如伴虎,他可是大唐老臣,兢兢業業十幾年,卻因為李世民的不高興直接丟了官,甚至都沒考慮過他的大女兒是李泰的王妃,可見李世民的涼薄。

“來人,擬詔,工部侍郎閻立德精通營造,勤懇忠心,晉開國縣公爵,主持長安新城建造事宜。”

當即,李承乾下達了一道詔書。

“臣叩謝陛下。”

閻立德感激涕零,趕忙磕頭行禮。

他在李世民手下乾了17年,隻是一個小小的開國縣男,官職還被褫奪。

可在李承乾手下,雖說隻是一個工部侍郎,正三品,卻得到了開國縣公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戶,視同從二品,這是何等的皇恩浩蕩。

“一千具黃階建造傀儡全部交給你。”

“親軍都尉府調三千翊衛聽候你的安排。”

“朕隻有一個要求,新的長安越快建造完成越好。”

“是。”

閻立德一臉堅毅的應道。

黃階建造傀儡的強大,他和工部尚書李大亮早已見識過了,開山劈石,夯土築牆,一千黃階建造傀儡用不了十天就能建造一座長安城,這一次新建長安,有它們的協助,必定無往不利。

旁邊的京兆府尹房遺直瞳孔狠狠一縮,他果然被蒙在了鼓裡,陛下當真掌握著可以快速建造城池的法寶。

“若無彆事,爾等先退下吧。”

擺了擺手,李承乾有些無趣的說道。

“臣等告退!”

眾人一一退出了兩儀殿。

“稱心。”

等到所有人離開後,李承乾這才看向東廠提督、司禮監掌印太監稱心。

“陛下。”

稱心那妖媚的臉上掠過一抹熾熱崇敬之色,恭順的站在下首。

“東廠派人前往諸封國,傳詔藩王,擇都城附近開闊地,修建九層八十一階的祭天台。”

“這是圖紙,必須嚴格按照上麵的要求來做,選擇五色土為基。”

說話間,李承乾將一份卷軸遞給了他。

“是。”

稱心捧在懷中,腳步沉重的下去安排了。

注視著他離去的身影,李承乾眼眸中浮現了莫名的異色,新長安城的建造是為了大唐接下來開拓諸天萬界所準備,異世界的人口湧入主世界,帝都首當其中。

不隻是長安,東都洛陽、南都建康都在進行擴建,至少要容納五百萬人,乃至千萬人。

而祭天台的修建是為了建立運朝,從而徹底實現大唐世界的統一,世界意誌必須同大唐運朝站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方才能達到升格的標準。

以一星級世界最大可承受先天武者煉氣期修真者的標準來看,大唐已經遠遠超過了一星級,隻是還沒有到二星級,他種下的種子會在運朝成立的時候發芽。

像昆侖山、終南山、驪山、曲江福地、昆吾原,還有殷洲的生命古樹,這都會成為大唐世界的底蘊,從而促進主世界的升格。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