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正為東北夏國之事搞得朝野震動之際,夏國內部卻是一片欣欣向榮。
契丹大敗,俘虜了大量青壯充當勞動力,又收獲了大量物資、戰馬,最關鍵的是北方徹底穩定了下來,契丹人不敢也無力南下,反而自己一團糟。
耶律述大敗而歸,還損失如此慘重,地位已經是不再穩固,恐怕白山黑水之間又得上演一副群雄並起的大戲,恐怕還得擔心夏國北上呢,夏國邊疆自是穩固。
少了這樣一個威脅,便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上麵去,而契丹大敗,也讓國內野心家暫且隻得罷休,甚至覺得這夏王恐怕真有天命……
無論甘不甘心,也隻得先配合朝廷,不敢輕舉妄動,而這一次俯首,下一次機會來怕是難了,這種情況,每過上一天都會讓成功性少上一分。
“參見大王,大王萬壽無疆。”
“眾愛卿平身。”
承德三年十二月一日,可以說這是夏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朝會。
若是換了長安的皇帝,三月未曾大朝,恐怕得被罵死,但是放在夏國這裡倒是正常,畢竟立國才三個月,之前草台班子人手都不夠,上什麼大朝?
而現在,至少契丹一戰,不少論功行賞之下武職也頂了上來,至少基層和中層是夠了,文職也在科舉第一次舉行之後選拔上來了一批。
夏國第一次科舉最後的殿試是洛軒親自考核的,題目隻有一題,那便是如何令夏國百姓歸心。
隻有一人的答案令洛軒滿意,被點為狀元,直接授予了戶部右侍郎,與張家家主之孫張文逸為同僚,當然以張思宇的左侍郎為尊,畢竟他身後站著徹底投向新朝的張家。
那狀元名為黎思宇,其答案總結起來便是,高麗女子嫁與漢人男子者,三年後可入漢籍,高麗男子娶漢女且無其他妾室五年後,可入漢籍,這三年和五年內可暫享漢籍待遇,非漢籍者提高賦稅、不可參與科舉雲雲。
戶籍之策,而且輔助了大量手段,雖不充分但是也勉強算是完善。
洛軒大喜,欽點其為狀元,並當場授予了其戶部右侍郎的官職。
這可是正四品下的高官,隻是因為夏國如今人手不足這才有了這樣的機會直接一步登天。
當然,隨之而來的便是洛軒令其負責此法,再以結果考核,若是最後結果不好,恐怕他這個戶部侍郎也到頭了。
“啟稟大王,夏國秋稅事已畢,秋稅共三十五萬餘兩千緡,穀為十萬五千餘石。”
蕭何率先走出,呈上戶部統計完畢後遞交到他手上的文書。
洛軒看了幾眼,微微頷首,說實話對這點錢他還是感覺有些失望,畢竟他當年在長安之時,曾打聽過大梁的賦稅,無論是錢還是穀物糧食都是眼前這數量的十二三倍,甚至更多。
但是當他看到臣子們眼中的神色之時便是已經明白這算是不錯了。
他也隻能用這隻是秋稅,半年後還有夏稅,一年兩稅,且今年特殊,半島經曆了一場大戰稅收自然是少上許多,下一次穩當下來之後應該更多些為由安慰自己。
主要是穀物,半島可耕種之地實在是太少了些,按照這樣的稅收,若是想要長期保有大軍,恐怕維持十萬左右大軍便是夏國的極限,不然怕是軍屯都不夠糧食,一旦開戰國庫軍糧空空如也。
也難怪高麗時時眼饞遼東,畢竟那裡也是可以種地的……
蕭何隨後又稟報了些大方向之類的事情,倒是平穩進行著,無甚出彩,也無披露。
其實這樣已經是極好狀態了,一個國家平穩開展各種措施便是極好,畢竟國家機器太過龐大,一個不慎便是漏洞百出。
“孤已知曉,蕭相自決便是。”
洛軒在這些上麵倒是完全放權,畢竟他對這一方麵是一竅不通,無需過多乾預,交給懂行的便是。
“啟稟大王,士卒撫恤金等已儘數發放,有軍功之士卒已統計完畢,按律晉升,請大王批示。”
李靖又走出,恭聲道,此時他兼兵部尚書之職,至少在人手補足上來之前恐怕他都得兼任上一段時間了。
“善。”
洛軒頷首,這倒是他關心的,隻要這一點做到了,軍隊的忠誠便還可以保證。
獎懲落實,比一切毒雞湯都有用。洛軒取過名單,其中是一些功勞特彆大的有代表性的,便讓他點上,確定封賞。
當然大多隻是形式,該怎麼晉升已經有“建議”了,但是這個流程卻是少不了。
“啟稟大王,王京及京畿郡諸地漢籍製度已推廣完畢,京畿郡新增漢籍……”
最後,在洛軒期望的注視下,黎思宇走出恭聲稟報道,覺察大王視線落在自己身上他更是容光煥發。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他現在的感受,一步登天,站在這高堂之上,多少人羨慕死他了。
他也算是會來事,還沒考上之時便是已經娶了一個漢女,而且無妾室,縱使在他當上了狀元洛軒賜予他漢人身份之後依舊表現得與妻室恩愛無比。
而且……他當上狀元提出戶籍之策時,還提了非漢人不得參與科舉,算是上了岸之後就把橋拆了,其他心存高麗不願更改戶籍的人對他是恨之入骨。
他自己當然知道這些,但是他不在乎,他這樣的人……大王用得放心!
洛軒也的確如此,當即勉勵幾句。
又是一個多時辰之後朝會才結束,回到康寧宮後洛軒心中有些感慨,這一番大朝會後他才真正有了已立下一國之實感,這種感覺……真奇妙啊。
——————
夜幕下,大軍一路行進,晝伏夜出,宋國公林瑾瑜領著大軍趕路,足足半個月的快速行軍讓他已經接近南皮郡,再過上十日便可抵達襄平郡,屆時便是大戰之際。
他不敢放慢行軍速度,遼東寒冷,白山黑水、高麗半島亦是,若再放慢速度,等完全到了最冷的月份,大軍士氣怕是得大潰,畢竟他帶領的士卒大多是關中子弟,可未必適合遼東天氣……
唉,那劉煜當真該死啊,若不是他這番誅心之語,陛下又怎會如此不智,冬季出兵,怎麼也該拖上些時日。
不過若是拖上些時日讓三皇子徹底站穩跟腳,怕又是一個高麗,唉,這三皇子,怎麼就這麼有能耐呢,當年當真是看不出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