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民國北平漂流記 > 第二十九章錢越厚情越薄

第二十九章錢越厚情越薄(1 / 1)

推荐阅读:

“陸小哥,這邊請。”阿燦手一伸引著陸嘉衍往外走。到了外頭,阿燦走進一家二葷鋪。

阿燦掀開湘妃竹簾,撲麵而來的肉香裡裹著陳年花雕的醇厚。這間掛著“春和坊“鎏金匾的二葷鋪,可是不供尋常人的。

如今台麵上雖說是“大眾小酌“,可那副“蘇造傳香“的楹聯,分明是軍機章京的手筆。

這裡是名角們唱完戲叫吃食的地方。二葷鋪和二葷鋪也不一樣,這一家往來都是官員。以蘇造肉、清醬肉為招牌。尋常人真消費不起。

四九城有傳言,這蘇造肉就是宮廷菜。儘管看上去就是宮廷鹵煮,但工序並不簡單。

這鍋蘇造湯自幾十年前起便沒斷過火候,每年立春用玉泉山水配六必居黃醬吊湯,夏至添杭州貢菊消暑,霜降則換祁門紅茶入饌。老雞、棒骨、二刀肉一天一換。

掌勺的鄭三爺祖上在光祿寺當過差,灶台邊那套鏨刻著“上用“字樣的銀製調料盒,至今還按當年的規矩,用禦醫配的料包。

這家二葷鋪基本還原了宮裡做法。案板上碼著市場上最好的鮮貨:豬肺用井水湃足三個時辰,經竹篾刷子三揉三洗,焯水後浮不起半點血沫;大腸翻出雪緞似的脂膜,拿雲南細鹽混著香灰細細搓過,透著瑪瑙般的通透。最絕的是那方取自黑毛豚肩的“蝴蝶肉“,肌理間霜花似的油星,正隨著老湯的咕嘟聲漸漸化作琥珀色雲紋。

阿燦顯然是常客,進門時掌櫃的腰彎得比見著親爹還低。安排他們進了小隔間。

跑堂捧來兩個小碗,碗底沉著三片薄如蟬翼的“蝴蝶肉“,湯麵上浮著幾點金黃的油星,各式豬雜沉在碗裡。單這一小碗便是南城百姓一月的嚼穀。

陸嘉衍舀起一勺湯,舌尖還未觸及,鼻腔已盈滿湯頭交織的馥鬱。那豬腸已經燉的酥爛,卻仍保留著幾分脆韌,此時他才知道什麼是天宮。和路邊鹵煮那是雲泥之彆,難怪一小碗就是三塊大洋。

“陸小哥,咱就開門見山了。”阿燦慢條斯理地說道,“表留下,錢容貝子爺周轉幾日。這一千五百大洋的莊票你先收著,這三塊老懷表是貝子爺的心愛之物,權當信物。廊坊那兩家鋪子的地契,明兒個我差人送到府上。”

他頓了頓,夾起一片清醬肉,“有些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出了這門,便是爛在肚子裡的話。”

陸嘉衍心頭猛地一沉,握著票據的手微微發顫。貝子爺這是要把祖產都搭進去啊!

那廊坊的兩間鋪子,可是老王爺留給側福晉的體己錢,年年光流水就有三萬。更彆提那三塊懷表,都是頂級貨色,隻是有些老舊罷了。

陸嘉衍麵上仍掛著恭敬的笑,將莊票仔細收進貼身荷包,可心裡已打定主意:

明兒個一早,得趕著去一趟王爺府。福晉雖是個婦道人家,可到底是正兒八經的格格,最重規矩。

這事要是不說清楚,等福晉從彆處得了風聲,自己這個牽線搭橋的,今後怕是損失更大。

不料第二天,福晉倚著紫檀雕花榻,指尖撚著一串沉香佛珠,聞言竟連眼皮都沒抬一下:

“正經營生怕什麼?我還得謝謝妹妹養的好兒子,知道孝敬我這些銀子。”

她抿了口雨前龍井,嘴角泛起一絲譏誚,“小陸子,你賺你的,彆操這些閒心。這個家啊”

她頓了頓,目光掠過堂前那幅斑駁的“世澤綿長“匾額,“人情淡得連泡了三泡的龍井都不如。”

陸嘉衍這才驚覺,福晉那雙總是含著威儀的鳳目,如今竟如一潭死水。

她早已看透了這個家的沒落,就像看透了一出乏味的堂會戲。王爺擺著譜,貝子爺在外頭花天酒地,三房夫人們爭風吃醋,連府裡的老仆都開始偷摸變賣家當。

而她,不過是冷眼旁觀這場注定散場的筵席。心如止水,已經不想再看下去了。八旗方嘗貧困日,無窮血淚有誰知。當家的才知柴米油鹽,花錢的那裡曉得家裡狀況。

陸嘉衍躬身退出花廳,袖中那塊江詩丹頓盒子格外沉重。他摸了摸懷裡的莊票,轉身朝郡王府方向走去。

那位爺的家底,可是四九城裡一等一的厚實。坊間都說:“你家再大,大得過王爺家的庫房?你家再闊,闊得過王爺家的銀窖?“說的正是郡王的父親。

到了郡王府,朱漆大門隻開了道縫。陸嘉衍將表盒遞進去,不過半盞茶的工夫,一張彙豐銀行的支票就從門縫裡塞了出來。

全程連個傳話的都沒見著,仿佛這萬把大洋的買賣,在郡王眼裡不過是打發個跑腿的。

陸嘉衍看了看支票,整整一萬五千現大洋。算上貝子爺那頭的進項,這票生意淨賺了一萬出頭。還沒算上隱形的收入。

他摸了摸懷表,想起福晉那句“人情淡得連泡了三炮的茶都不如“,不禁啞然失笑——這世道,可不就是人情淡,銀子厚嗎。

既然有了基礎,陸嘉衍決定將車行經營出特色。陸氏車行規模雖不大,但憑借陸嘉衍的聲望和獨特的經營理念,迅速在四九城中嶄露頭角。

車行的賃車價格堪稱全城最貴——一天一塊大洋,加入還需繳納一塊大洋的押金。不過,為了照顧第一批的老相識,陸嘉衍免去了押金費用。

如此高昂的價格,自然有其底氣。陸嘉衍參照未來的行業標準,對車行進行了全麵改革。車夫們統一著裝,車輛定期保養維護,確保每一輛車都光潔如新。

車隊的服務更是獨樹一幟,專在六國飯店門口候客,一裡地費用一個銀毫,這成為當時四九城中獨一份的高端服務。

然而,高昂的車費並非憑空而來。陸嘉衍深知,要想賺錢,必須另辟蹊徑。當時四九城的人力車行業通行“日夜班”製度,賃車費為四吊錢,即二百銅元。陸嘉衍的車費如此之高,究竟誰能乘坐?答案顯而易見——洋人。

陸嘉衍與多家餐館和商鋪達成合作,車夫們不僅負責接送客人,還會將客人帶到合作的館子用餐,或是推薦合作的商鋪購物。無論交易金額大小,車行都能從中抽取一成的好處費。

這樣一來,看似高昂的車費,實則通過其他渠道賺得盆滿缽滿。陸嘉衍的經營策略不僅提升了車行的檔次,還巧妙地開辟了新的盈利渠道,使得陸氏車行在四九城中頗有名望。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