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三國:朕,袁術,大漢忠良 > 第五十七章 【蔣】字大旗迎風飄揚

第五十七章 【蔣】字大旗迎風飄揚(1 / 1)

推荐阅读:

朔風卷襲烈火,火舌舔舐著焦黑的轅門,於這一片狼藉的營寨,無數曹軍因混亂潰敗而被袁軍包圍屠殺。

夏侯惇擺脫了紀靈糾纏,勉強收攏最後的精銳,正猶豫該向何處突圍。

隻聽得一聲“子翼兄勿慌!雷簿陳蘭,趕來相助!”的呼喊。

遂見西北角馬蹄聲如悶雷踏地,抬眸遠望,但有兩杆大旗破開濃煙,馬踏火海而來。

左書“雷“,右書“陳“,為首二人銀甲紅纓,不是雷簿、陳蘭,又是何人?

其後,更有兩員虎背熊腰,身背大刀的猛將相隨,一看便是雷、陳二將之貼身護從。

再後玄甲如林,三千輕騎斜刺裡殺來!

“某家雷簿,誰敢攔我!”

“陳蘭在此,擋我者死!”

好一對無雙猛將,但見雷簿、陳蘭兵鋒所至,擋著披靡,莫有敢與之對敵者。

長纓橫掃,勇冠三軍,雷簿、陳蘭二人一馬當先,身先士卒!

遠遠的也看不真切是怎樣一番血戰,隻聽得呼聲喊天震地,在雷、陳二人“無雙”勇力下,袁軍如浪分波,霎時間就被撕開一條“血路”。

直至殺奔近前,眾人但見雷簿背後那人,長刀在火光中劃過銀弧,一刀破開殘破的寨門,雷簿遂越馬入營,急呼。

“子翼兄?子翼兄何在?我等赴約而來,鼎力相助!”

陳蘭背後那人也不甘示弱,一刀劈開拒馬,陳蘭也拍馬而入,高喊。

“我等見事有不測,特來相救,速速隨我等突圍,子翼兄勿疑!“

“二位將軍,果真信人!”

蔣乾仰天大笑,以目視周圍曹軍,“而今援兵已至,我將帶爾等逃出重圍!

二三子,可還疑我?”

一眾曹軍趕忙請罪,蔣乾得脫束縛,第一時間搶過童子手中大旗。

他親自舉旗,奮力揮舞。

“二位將軍!蔣乾在此!”

同時他命人急告夏侯惇,曰:

“追隨我的大旗,我蔣子翼來率眾突圍!”

值在此危難之際,曹營竟仍有旗幟不倒,“蔣”字大纛,迎風招展!

卻說夏侯惇正率軍勉力抵擋袁軍攻勢,謀求突圍。

原本他見雷簿、陳蘭如劈波斬浪輕易“殺穿”袁軍,又有周瑜、孫策前車之鑒在前,心底尚存疑慮。

然而此刻,看著那崩飛的寨門,碎裂的拒馬,夏侯惇瞳孔驟縮,有驚異之色。

這等絕世猛將相隨,難怪袁軍無人敢擋,雷簿、陳蘭帶兵果有獨到之處。

此時又得蔣乾傳訊,要他追隨大旗與雷、陳彙合,危急之時也不容他多思慮。

念及蔣乾曾談及那些雷簿、陳蘭倒賣軍械糧草、幫助劉勳自立、對袁術沒有絲毫忠義之心的證據,這些事亦都是經過戲誌才核查屬實的。

眼下他二人又被袁術奪了兵權,若不趁此刻,他們身後這三千心腹士卒還願追隨之時,叛袁投曹。

鐵了心留在袁營,他們難道還能有未來不成?

夏侯惇實在想不到雷簿、陳蘭這兩個反賊,此刻不反,更待何時?

心中念頭急轉,戲誌才臨行前那份沉甸甸的眸光,仿佛又一次壓在肩頭。

【元讓,主公基業皆係你此戰成敗。】

倘若單憑自己強行突圍,眼下這些精銳又還能剩下多少?即便突圍成功,又要如何守住陽翟?

陽翟一旦有失,許縣又隻有五千守軍,必難久守,兩地若丟,兗州門戶大開。

屆時彆說豫州,袁術十萬大軍長驅兗州,主公大業就此毀於一旦。

夏侯惇獨目圓睜,他知道自己彆無選擇,必須將這批最後的精銳帶回去,絕不能全軍覆沒於此。

而眼下唯一的機會擺在眼前,便是“雷簿”、“陳蘭”。

哪怕有周瑜、孫策前車之鑒在前,可當窮途末路,如墜懸崖之際,哪怕是根稻草也唯有死命抓住。

或許從他率兵攻入袁營那刻起,便已彆無選擇。

夏侯惇計較已定,又命人喚來樂進低聲令之,曰:

“我將隨蔣子翼冒死突圍,文謙可趁此率譙縣老卒八百人,反向而出,自謀生路,以備不測。

陽翟若丟,則許縣斷不可失,軍師身體不好,袁軍又常徹夜攻城,用心歹毒。

你我二人不可儘歿於此,需有一人替他守城,切記!”

“元讓!”

樂進聞聽此言,怎不知其已心存死誌,忙勸之。

“誠如是,不若我領軍突圍,將軍率譙縣老卒”

“你我誰生誰死尚未可知,亂軍之中,哪容你謙讓拖延?

謙,速執軍令,違令則斬!”

說罷,再不給他說話之機,夏侯惇壓下心頭沉重,滿麵欣喜,向眾將高呼。

“援兵已至,諸君隨我奮死向前,彙合雷簿、陳蘭所部,殺出袁營。”

他提槍縱馬,仰天大笑,率先追隨那麵迎風飄揚的“蔣”字大旗!

樂進此刻也唯有祈禱:子翼先生,您可千萬靠譜一回。

暗中他則趁袁軍被夏侯惇的突圍吸引,調撥譙縣精銳老卒八百人,潛藏於郡縣潰兵的裹挾之中,反向突圍。

“子翼兄,我來助你!”

“曹營兄弟,速速突圍,我等為你殺出血路。”

雷簿、陳蘭猶自喊著口號,看著越來越近的“蔣”字大旗,也是深感無奈。

子翼兄,非是我等不願助你,實不能耳。

與周瑜類似,他倆所率三千騎軍,實際上根本就不聽他倆號令。

這隻騎軍表麵上打著“雷”、“陳”二字大旗,實際上根本是袁術隨身親軍。

統領許褚、副統領周泰,一左一右,將他們兩人貼身護至身前。

那一刀崩飛營寨,一刀劈開拒馬的雪亮刀光,分明就是在警告他倆:

【勿動,動則死!】

不當人子!

哪有把刀架在脖子上,逼著人搞叛亂的?

雷簿、陳蘭簡直欲哭無淚,到底誰進的讒言,讓主公對他們這等“忠義”之士有了偏見,非覺得他們本色出演,能演好“反賊”形象。

我雷簿陳蘭,分明是袁氏忠良!

為了挽回忠良之名,子翼兄,今日就以你這三萬曹軍、潑天之功,祭我二人,無雙上將之名!

“雷簿陳蘭在此!

友軍勿疑!”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