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辨認尋找,蔣乾並未找到傳聞裡被袁術得到的傳國玉璽,否則帶回去又是大功一件。
但如此珍貴之物,必被袁術珍藏,所幸私放孫策之事,有大將軍印已然足夠。
此處為袁術處理政務之所,大將軍印也不難找。
蔣乾將之蓋於周瑜仿製文書,稍鬆口氣,正欲將一切放回原處,回榻上躺好,佯裝無事發生。
不想餘光瞥見案上一卷書信的署名,正是【軍師】二字!
【奉孝?他上一封書信才到,我尚未看完,怎又有信至?】
袁術方才對答之語,不由在心中浮現,蔣乾隻覺腦海中如驚雷乍響!
軍師!
上一封來信!
尚未看完!
聯想到周瑜此前所言:
【他隱藏極深,常居袁公幕後,從未現於人前。】
一切的信息交織,串聯成線,念頭於一瞬間通達!
這一刻,蔣乾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難道說這個被袁術稱作【奉孝】的真正謀主,他並非是刻意隱藏,不顯現於人前,而是他不能!他做不到!
他此刻一定因某種身份限製,無法在袁術身邊出謀劃策,隻能通過書信往來。
而這也是從始至今,沒有任何人能察覺他存在的原因,即便周瑜也隻能通過蛛絲馬跡,及袁術前後不一的行為推測。
因為這個人,他根本就不存在於袁術營中!
一個不存在的人,他們又如何找得?
是了!就像自家曹營之中,諸位軍師從未刻意隱藏身份。
這般隱藏自身除了維持神秘,導致在情急關鍵時刻,要現身下令反遭遇諸將不服,平添掣肘外,又能有什麼好處呢?
而什麼樣的人,才需要這般刻意隱藏?
那隻能是他的身份見不得光!
再念及剛才偷聽得袁術對答間提起:北麵密奏與袁紹消息。
蔣乾心中的思緒猜測,越發清晰明了。
他小心翼翼拿過那封上書【軍師】二字的書信,湊近燈盞,展信觀瞧,心底忐忑而期待。
這個單憑書信往來就能數次壓製周瑜的【奉孝】,這個袁術麾下最為神秘的第一謀主,就將在他蔣子翼的手中,揭曉!
【《榻上策》
今漢室衰微,天下紛爭,帝崩山摧江河亂,豪傑逐鹿乾坤改。
主公當神器之重,據江淮之地,根基漸固,今可興大義之名,號令天下諸侯北上伐曹,趁取豫州之地,可成大業之基。
屆時西進南陽,以伐劉表,儘長江之所極,據荊襄九郡而有之。
東占小沛,以奪徐州,鼎足東南,坐觀天下之釁。
待時局有變,傾南方之兵北上中原,帶甲百萬之士橫掃諸侯,摧枯拉朽,除殘滌穢!
問鼎天下,當在此時,建號帝王,俯瞰九州,此太祖高皇帝之業也。】
蔣乾看至此處,倒吸一口涼氣,暗道好一篇《榻上策》,好一個【奉孝】!
若袁術果真能照此策發展,哪還是什麼塚中枯骨?分明大事可成,大業可期!
他繼續往下觀瞧,越是看到細節深處,越是心驚膽戰,恨不能拍案叫絕。
雖則此信沒有署名,字跡也是刻意用左手書寫,潦草難以辨認。
但越是如此,越是加重蔣乾心中猜測。
除了袁術背後那位見不得人的謀主【奉孝】,還有誰給袁術寫信,需要這般鬼鬼祟祟?
除了當世頂級謀主,誰又能將天下九州之變儘收心底,為袁術謀寫這篇足以定鼎天下的《榻上策》?
直到通篇看完,目光落在最後一句:
【於我觀之,袁紹誌大才疏,多謀寡斷,為大義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誠不足慮。
前次來信,主公言道:戲誌才恐時日無多。
若不出所料,誌才死後,文若必請我至曹營,接替戲誌才,為曹操謀劃。
曹操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堪與主公並列為當世英雄,不可小覷。
我當趁此入曹營,明為曹操獻策,實為主公謀劃,至此必步步料他於先,再難抵主公之兵鋒。】
蔣乾觀至此處,驚駭欲絕,隻覺心神俱震,頭皮發麻。
步步料人於先?
原來此人竟是這般料人於先?
荀文若竟還想請他來曹營,接替戲軍師?
簡直引狼入室,主公大業恐將毀於一旦也!
當此危難之際,能匡扶主公,以挽天傾者,舍我蔣子翼,誰與!
心頭計較已定,蔣乾一咬牙將書信揣入懷中,情知倘若袁術歸來尋不見書信,必要生疑。
此地絕不能久留,而眼下唯一能送他出袁營之人,唯有周郎!
事不宜遲,此刻袁術隨時可能歸來,蔣乾神色嚴峻,急步走出裡間。
果見外間宴會杯盤狼藉,鼎中之物早已食儘,他又是一陣嘔意翻湧,隻強撐著出帳急尋周瑜。
“子翼先生欲往哪裡去?”
“袁公吩咐,讓您留在帳中好生休憩。”
不想於帳門處竟有兩名親兵攔路,蔣乾一時又氣又急又不得出。
正無措間,他忽見得於更遠處把守的親兵,不是雷簿、陳蘭二人,又是何人?
蔣乾大喜,忙喚雷、陳二人相助,他二人如今雖也是親兵,畢竟曾經身份在這,除了許褚、周泰兩位統領,普通士卒又哪裡敢攔?
幾聲喝罵之間,攔路之人不甘退下,蔣乾已被他二人救了出來。
他當即對雷簿、陳蘭千恩萬謝,低聲許諾將來入得曹營,必有厚報。
雷、陳二人隻與他相視一笑,一切儘在不言中,似是心照不宣,又似各懷鬼胎。
得他二人引路,蔣乾一路暢通無阻,來至周瑜帳外通傳。
“公瑾,事急矣,怎還在此酣睡?”
睡眼惺忪起來的周瑜,見他神色急切,也是精神一振。
“子翼深夜至此,可是大事有變?”
蔣乾不好明言偷竊書信一事,隻將那份偽造的大將軍令遞予他。
“大事已經辦妥,然我動用袁公印璽,誠恐為他所覺,不便久留。
還請公瑾助我一臂之力,送我歸去。”
“此事易也。”
月光下,袁營樓台之處,二人相視而笑,正是袁術、楊弘。
目送蔣乾連夜遁逃,袁術笑謂之曰:“此計如何?”
弘曰:“主公妙計!”
“謬矣,今後該改口稱奉孝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