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說的是實話,就算找不到其他靈石,看在楚王先前所贈的份上,他也會給予對方丹藥。
不過嘛!
一分錢一分貨,一塊靈石隻能續命一兩個月,他身上亦有不少特殊丹藥,能通過提前燃燒氣血的方式,讓人短暫回到鼎盛狀態。
而代價是,花開之後迅速敗壞,凋零,好讓他儘快脫身。
是生是死,就看楚王給不給力了。
出了楚王宮,跟著項燕乘坐馬車來到一處寧靜的小院。
此時已是傍晚,一位老人正站在院子裡的老槐樹下,靜靜注視著即將升起的明月。
“南公,項燕來訪,可否一見?”
縱然是項氏一族,也需對這位楚之大賢恭敬相待,老人一向不收弟子,但很多人曾受他指點,往往以第一身份自居。
“進來吧。”
老人渾濁的雙眼微微睜大,語氣有些沙啞,仿佛已經蒼老的即將走向儘頭。
他似乎早已料到會有人來,早早便在此等候。
不消片刻,項燕與周元先後走進院子。
楚南公微微側首,目光落在項燕身後的周元身上。
周元也在注視著對方,感覺有股熟悉的氣息,要知道,他對“氣”是很敏感的。
半晌,笑道:“晚輩周元,號青元子,見過南公。”
楚南公擺了擺手:“都快入土的老頭了,沒想到還有人惦記。”
從外表看起來,這老人似乎真的已經快要腐朽,落幕,可周元總隱隱覺得沒那麼簡單。
殊不知,項燕的臉色有些古怪。
他還是少年的時候,南公便是這副模樣,當時便有人私下裡說,南公隻怕沒多少時日可活了。
可是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南公依舊堅挺,那幫人卻已入土。
就像是一隻長壽的老烏龜。
當然這種話是不能說的,否則明日他的將軍府門前恐怕會圍滿楚國的讀書人。
周元客套道:“南公此言差矣,晚輩觀您身子骨硬朗,定能長命百歲。”
話音剛落,便見身旁兩人的臉色不太對。
他有些不解:“是我給的期限太少了嗎?”
項燕沉默片刻:“道長,南公迄今已有百餘歲高齡。”
?
哈!
周元心中腹誹,您老屬烏龜的嗎?
“晚輩有眼不識泰山,讓南公見笑了。”
“無妨,也算是提前應驗了。”
楚南公笑嗬嗬,表現出極好的心態,這大概也是他能活這麼長的原因吧?
周元略一沉吟:“不知為何,晚輩總覺得南公身上有股熟悉的氣息,仿佛似曾相識。”
他提出試探,認真觀察老人的臉色變化,不放過一絲一毫。
可惜,楚南公不為所動,反而調侃道:“這種話已經聽了太多,老朽實在無意收徒。”
周元愕然,這是把他當成假裝認識想要搭訕的非分之徒了嗎?
“大概是晚輩記錯了,那位前輩最喜歡釣魚,南公如今已有百餘歲,想必是不能去水邊的。”
“小友所言甚是,若是不慎跌入水中,隻怕就再也起不來了。”
“晚輩絕無此意。”
“無妨無妨,盼著老夫死的人也不止一個。”
周元沉默,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楚南公依舊樂嗬嗬,蒼老單薄的身體仿佛風一吹就會飄走。
項燕總覺得氣氛不太對,卻又說不出所以然,這二位莫不是在明裡暗裡交鋒?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二人明明是初次見麵,而且南公一向待人和善,怎會與一位後輩唇槍舌戰?
他一定是搞錯了。
“聽聞南公學識淵博,又閱曆豐富,不知您對蚩尤怎麼看?”周元進一步試探,雖然感覺微乎其微,但他相信自己。
“蚩尤是誰?”楚南公忽然發問,仿佛一下從睿智變得迷糊,就像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老人。
項燕還在一旁解釋道:“南公雖然德高望重,但畢竟年歲已長,有時難免記不住事。”
周元默然,我感覺他會比你,甚至天下人都活得長,當然不包括貧道。
雖然對方的身上仿佛蒙著一層迷霧,但他已是“上善若水”,對氣血狀態很是敏感。
否則也不會第一眼就能看出,楚王已經腐朽敗壞。
而麵前的老人截然不同,仿佛透著一股參天大樹般的勃勃生機,隻是他一時無法徹底看透迷霧,不敢確定。
“嗯,年紀大了就是不中用,說幾句話就渴了。”楚南公摸了摸喉結,暗示意味十分濃鬱。
項燕立即會意,拱手作揖做滿禮數後,大步向屋內走去。
剛走幾步,就聽道長說道:“南公年歲這麼大了,怎麼也不找個丫鬟伺候著,若是萬一哪天跌倒,恐怕連個幫扶的人都沒有。”
表麵上關心的話語,卻讓人聽出詛咒的意味。
項燕心中鬱悶,難道是我最近太累了?
楚南公依舊是嗬嗬一笑,仿佛對未來充滿樂觀。
“小子,彆再試探了,那日正是老夫。”
“前輩瞞得我好苦!”
周元微微一笑,老頭,你倒是繼續裝啊!
“前輩故意指點項將軍將晚輩攔住,想必有意教誨,晚輩洗耳恭聽。”
高明的隱藏氣息手段,未卜先知般的安排,所以他堅信這老人不一般。
“真要去?”
楚南公也不裝了,直接進入正題。
“非去不可,除非前輩殺了我。”周元語氣堅定,他知道對方指的是什麼,大概與上一次一樣,不允許他效仿蚩尤邪術。
“不敢不敢,否則那三位剩下的時光恐怕要追著老夫砍。”
楚南公連連擺手,一番話又側麵表現出豐富的閱曆。
周元毫不意外,這位可是還在陰陽家掛著名字呢!
“晚輩絕無仗勢之意,隻是心中有道,不得不為。”周元正色道:“前輩大可放心,縱然一心修仙,晚輩也絕不會走上那樣血腥的道路。”
“希望你言出必行,否則”
楚南公仍在笑,卻又帶著威脅之意。
周元沒感覺到殺氣,卻發自內心的生出敬畏,這個老頭實在很不簡單。
守護者麼?
“前輩實在不厚道,既要勸晚輩莫學蚩尤,卻又不肯講述其事,叫晚輩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