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間就到了院試考試的日子,孟先生依舊讓魏雲舟他們休息。
考院試初試的第一天,李姨娘帶著魏雲舟、李泉、鄭大山和鄭安四人前往鹹京城外東郊的莊子。
李姨娘在鹹京城外東郊有一個非常大的莊子。這個莊子有幾百畝地,田地非常肥沃,每年產的糧食,李姨娘他們是吃不完的,剩下就賣給鹹京城的米行。李姨娘的八個莊子每年隻是賣糧食,都能賣不少錢。
到了莊子,李姨娘就讓管事把通過考核的流民叫了過來。
東郊的莊子一開始收留了六十個流民,但通過考核的隻一半,也就是三十個。
這三十個流民大多數都是來自西北。這些年,西北大大小小戰事不斷。前兩年,西北又鬨乾旱。天災加人禍,導致西北的百姓活不下去,紛紛往外跑。
跑出西北的流民,一部分南下往江南跑,一部分往鹹京城跑。
由於鹹京城看守嚴格,流民們混不進城裡,就隻好往鹹京城外的農村跑,弄得城外不太平。
去年,朝廷就派人追捕鬨事、燒殺搶掠的流民,這嚇得不少流民離開了鹹京城。
留下來沒有走的流民實在是走不動,也不知道該去哪裡。他們四處找事做,他們什麼都不求,隻求有一個安身之地,能有口飯吃就行。
李姨娘的八個莊子的管事原本就打算收留一些流民做事,畢竟流民便宜。而且為了能留下來,流民們一定會勤快地乾活,絕不敢偷奸耍滑。
管事帶著收留的三十個流民來到魏雲舟他們的麵前。管事手裡拿著登記簿,叫一個名字,這人就走上前來。然後,管事會詳細地向魏雲舟介紹,這人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老家是哪裡,有沒有家人,會不會識字,能做什麼等。
魏雲舟沒想到管事把每個流民的詳細情況都記了下來,就連流民身上的特有的特征也記下來了。比如說這人臉上長了一顆痣,有多大,什麼顏色,長在哪個位置都記錄地非常細致。
通過考核留下來的三十個流民,有八位老人,六個中年人,十個年輕人,六個孩子。這其中有一些人是一家人。
魏雲舟原以為流民中有會識字的,很可惜這三十個流民裡沒有一個人識字。
仔細想想,會識字的流民肯定早就被搶走了。
他認真地打量每個人,他們的身材都很瘦弱,應該是餓的。在西北的時候,他們就吃不飽飯。從西北到鹹京城,這一路更不可能吃飽飯。長期吃不飽飯,人不僅瘦,而且還會營養不良。從他們蠟黃的臉色就能看出來。
大多數流民被魏雲舟打量的目光看的畏畏縮縮。他們得知莊子當家的來了,擔心當家的不滿意他們,趕他們走。他們好不容易留下來,有一個安身之地,還有一口飯,真的不想離開,也不想再流浪了。
魏雲舟發現年輕人和孩子們中有些人麵對他打探的目光,不僅沒有害怕地低下頭,反而坦誠或者好奇地看向他。
聽完管事的介紹,又仔細地觀察了一番,魏雲舟心裡有數了,讓管事帶著他們先離開。
“姨娘,您覺得留下來的三十個流民有可用的人嗎?”管事介紹每個流民的時候,有詳細地說過每個流民會做什麼。
“都是地地道道種地的農民。”李姨娘一想到這些人都曾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種地人,結果因為天災人禍活不下去,千裡迢迢跑來鹹京城,就為了掙一個活命的機會。“唉,都是可憐人。”
魏雲舟又問道:“那有可用之人嗎?”
“幾個年輕人倒是挺機靈的,好好的培養下,能在莊子裡管一些事情,但不是你想要的有用之才。”
魏雲舟聽到李姨娘這麼說,沒有半點意外。不過,有兩個年輕人,他覺得有用。
問完李姨娘,魏雲舟又看向鄭大山,問道:“師父,您覺得這些人中有幾個人能練武做護衛?”
“幾個年輕人學一些簡單的防身功夫倒不是難事,但想讓他們練一身好功夫,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他們過了最佳練武的時候。”鄭大山道,“如果你想培養武藝高強的護衛,那幾個孩子倒是可以試試看。”
“師父,可以請您和師兄去試試他們麼,看看他們的資質好不好。”
“好,我待會就去看看。”鄭大山雖然剛才隻是看了看,但他隻要看一眼就能看出這人是不是練武的料。“舟哥兒,那幾個年輕人和孩子的資質都不太好,你彆抱太大的希望。”
魏雲舟聽鄭大山這麼說,神色沒有一點波瀾,他早就料到了。
“我知道了。”
“那我現在就和安子過去看看。”
“好。”
等鄭大山他們離開後,李泉說道:“表弟,鄭師父眼睛很毒的,他說沒有資質好的,那就沒資質好的。”
“我知道。”魏雲舟沒有想過能在流民中找到資質絕佳的苗子。他在想,要不要去鹹京城中或者在江南收養一些孤兒,然後好好地培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