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無事,林如海開始查找乾隆與佛家法器的因緣。元、明、清三代王朝都深刻認識到藏傳佛教對西藏、內蒙等邊疆治理的重要性,清朝自入關以來更是注重維護與藏傳佛教的關係,尤其推崇格魯派。
乾隆帝尤其信奉格魯派,他自幼與三世章嘉活佛一起讀書學習,受章嘉活佛影響,篤信藏傳佛教。他“興黃教以安眾蒙古”,以三世章嘉·若必多吉為國師。
在章嘉國師的指導下,乾隆時期清宮建立了很多極具特色的佛堂建築,規範了佛堂內部供奉布局,從而逐步完善藏傳佛教法事活動儀軌和法器供奉儀製,最終確定了一套完備而成熟的藏傳佛教活動體係。
故宮博物院的雨花閣和梵華樓,就是宮中最具特色的兩座佛堂建築,雨花閣體現了早期乾隆帝對藏傳佛教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的理解。
雨花閣共有四層,每層供奉著和上述四部相關的銅造像,因為藏傳佛教中的一些諸如雙身佛造像及其宗教文化中一些可怖的形象與宗教本身的神秘性,也讓大眾對於目前未開放的雨花閣充滿了各種離奇的揣測。
而較晩建造的六品佛樓梵華樓,建築形製趨於統內部陳設更加完善、係統,反映出他對密宗四部更深層次的理解。梵華樓為清乾隆三十七年建,位於寧壽宮區最北端,供有乾隆三十九年造掐絲琺琅大佛塔6座,造型各異,豪華精美。
二層明間供木雕金漆宗喀巴像,其餘6間隔為6室,由西向東依次布置為:一室般若品(顯宗部),二室無上陽體根本品(無上瑜伽部父續),三室無上陰體根本品(無上瑜伽部母續),四室瑜伽根本品(瑜伽部),五室德行根本品(行部),六室功行根本品(事部)。
每室主供密宗、顯宗主尊銅像,各9尊,供於北牆長案;東西壁為紫檀木千佛龕,內供122尊小銅像。6室供佛合計786尊。
如果要在皇宮舉辦佛事活動,相關的法器就是必不可少的。這一套五件的佛前法器,相信就是為此打造的。
將近中午時候,林如海打給汪琴,問道,“曾室長怎麼樣了?”
“哎,”汪琴歎息道,“現在還昏迷呢,醫生說高血壓導致腦中風,不過好像情況不算很嚴重,明後天會醒吧。”
“哎,”林如海也裝模作樣歎息一聲,道,“曾室長是不是吃肉太多了,等他醒來告訴他以後多吃點素吧,保重身體啊。”
汪琴掛了電話,忍不住身體一個激靈,那會,車子飛速離開停車場,曾耀陽的秘書抱著他坐在後排,司機大章一心開車,坐在副駕駛的汪琴通過後視鏡看到林如海邪魅地一笑。
當時她心裡焦慮,沒有過分注意,隻以為是陽光和視角等等問題導致的,林如海剛才的話也沒什麼問題,但卻讓汪琴心裡一寒,她一下子想起了林如海那會的笑容……會不會是他弄的?
由此想起昨晚林如海態度的突然變化,看來他很介意曾耀陽餓狼一樣地看蘇芷凝,隻是當時沒有發作,然後今天交換的瓷器碎了,曾耀陽進了醫院,但是……這種事怎麼能做到呢?當時彼此距離大概有幾十米那。
呼……汪琴長出一口氣,又不自禁地打個激靈。
2017年12月16日,今年的“。。。。年度慈善人物”名單出爐,林如海、曹德旺、鄧飛、濮存昕、古潤金、楊團、鄭衛寧、徐升蓮、迪亞拉、黃可人等十人,在我國扶貧、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支持文化藝術、教育科研、環境保護等公益慈善領域表現突出,獲此殊榮。
。。。。年度慈善人物是近年來國內規格最高的慈善獎項,評選程序和標準極為嚴格,組委會辦公室對所有材料進行收集、審核、整理、分析,建立候選人資料庫,產生相應的推薦名單,然後再由專家委員會評議。
12月23日,“。。。。年度慈善人物”將受邀出席“。。。。慈善之夜”晚會,。視將在晚會現場頒發獎杯。
16日下午,林如海接到了組委會打來的電話,他表示很榮幸,一定出席。
當天,名單向公眾揭曉,當即引起熱議。
每個慈善人物,。視都給出了評語,林如海獲獎當然主要是因為創辦老山基金會,以及今年一年基金會的大手筆捐贈活動。
曹德旺有“首善”之稱,已經累計捐款50多億元。而在兩年前,他更是通過捐贈股權這一創造性的方式成立了河仁慈善基金會。
鄧飛,《鳳凰周刊》編委、記者部主任,“微博打拐”發起人,“貧困山區小學生免費午餐”發起人,讓幾十萬留守兒童獲得營養餐食。
古潤金,華僑慈善家,捐資助建了95所希望學校。
楊團,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學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主編的《慈善藍皮書》世界聞名。她知行合一,奔走呼號,忠於理想,成為公益慈善界的重要領軍人。
徐升蓮,陝省商洛丹鳳縣養老院長……鄭衛寧,創辦的殘友集團享譽世界,目前,殘友集團擁有一家慈善基金會、八家非營利機構、32家高科技社會企業
……
同一天,曾經到訪老山光榮院的抗戰老兵紀錄片導演蔣能傑,推出了他係列紀錄片《戰魂》和《將軍的衛士》。
《戰魂》記錄了曾參加抗戰和n戰的川軍百歲老兵彭國臣晚年的生活狀況,彭老抗戰身份一直不被認同,終身未娶,晚年與侄孫彭鬆柏一家過活,生活不能自理時,全靠侄孫彭鬆柏照料。侄孫彭鬆柏也麵臨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壓力。
本片主要探討抗戰老兵的地位與尊嚴,以及日益嚴峻的養老問題。
《將軍的衛士》前期拍攝於2013年,直至2017年跟拍的主人公、老兵唐夢龍爺爺入住老山基金會的光榮院。
本片講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少年唐夢龍抱著保家衛國參加抗戰,陰差陽錯成了抗日名將宋希濂將軍的衛士。唐夢龍隨宋將軍征戰南北,1945年抗戰勝利後,入黃埔軍校第九分校(迪化分校)騎兵科繼續學習。
以及老人後來的種種不幸命運……
在《將軍的衛士》最後,導演著重介紹了唐夢龍爺爺入住老山光榮院後的情景,他得到了全院上下無比的尊重、尊崇和細心的照顧,還與昔日戰友相見。
年度慈善人物和蔣能傑導演的紀錄片,將林如海的聲望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曾經的謠言和暗語攻擊都消於無形,慈善成了他現在最閃耀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