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待拆遷區域很大,林如海破牆的動靜根本沒有引來關注,他將三個箱子搬出來,灰塵已經在箱蓋積的厚厚一層,簡單看了看,兩箱青銅器、玉器,一箱子金銀,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他依然禁不住興奮地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他將箱子抱起,一個個送到剛才躍進來的位置,來回運送的時候,林如海忍不住地想,也許這不算掏老房子,而是偷老房子,隻是不知那藏寶的主人是何原因,為何不讓家人知曉?
不過,這兩箱青銅器、玉器看樣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恐怕自己不好留,那就算為國家偷吧。
聽到外邊動靜,林如海問道,“是芷凝嗎?”
芷凝道,“是我。”她沒開車燈,聲音也儘量放低了。
林如海伸手撕開麵前的廣告幕布,將三個箱子放到了車後座上,然後開車離去。芷凝看到三個箱子的時候,也一下子想起了倫敦城郊古堡的那次經曆,現在她明白了,她這個老公有一種非常奇異特殊的超能力。
她又想到二哥,還傻乎乎要跟著林如海學古玩鑒定呢,傻不傻啊。
回到酒店,林如海搬了兩趟,第三趟,芷凝跟他一起上樓。
進來房間,林如海將芷凝包裡的那本書小心翼翼拿了出來,打開報紙觀瞧,芷凝徑去觀看三個箱子。
書紙已經有些糟爛,他不敢輕易翻動,封麵上四個篆字細細辨認,是《禮部韻略》四字,下邊有仁宗六年的字樣,哦,原來如此。
芷凝簡單看了箱子裡的寶貝,對林如海問道,“這是什麼書?”
“這就是宋朝的新華字典,是宋仁宗命人編寫的官方韻書,也是當時科舉考試的參考書,嗬嗬,此前我隻記得有一個日本人收藏了一本這樣的書,國內方麵……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孤本?”
林如海說著說著就笑了,這可真是難得的寶貝。
“那這三箱呢?”芷凝又問。
用術法感應,是渾厚的清涼氣息,但術法辨不出年代,看過去,三箱寶貝的周圍是黑色掛金邊的光暈圓環,即使漢代青銅器也無這種表現,林如海道,“想來是東周時期,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
說完,他一件件取出來觀看,這些古董裡有玉卮、玉帶鉤、鏤空玉璧、玉樽、玉琥、玉杯、玉珩,玉器種類極其豐富,除了青銅尊、盞外,還有錯金銀鼎、敦、壺等禮器。
“這些青銅器……恐怕不能流通吧?”芷凝問道。
林如海看到一對帶銘文的銅壺,拿起來觀瞧,兩件銅壺造型樣式一模一樣,雖然鏽跡斑斑,但壺身造型及其優美,壺蓋四周生出六瓣蓮,侈口,緊束著壺頸,壺腹圓圓鼓鼓,上麵還有五道蟠螭紋,顯得古樸而凝重。
“像這種帶銘文的青銅器,必須上交國家,讓考古專家研究,也許能補上一段曆史,這就是文物的研究價值,其他大部分青銅器,也要上交,看看一件兩件不那麼重要的,我們自己留下賞玩也不是不行。”
林如海看著三個大箱子寶物,又道,“玉器留一件兩件,金器銀器不帶字的,我們可以留下。”說完撿起兩個金餅把玩。
清點過後,一共有青銅器四十九件,玉器六十一件,金餅五十二個,錯金銀銅鏡三個,銀塊三十六個,林如海仔細看完,歎道,“也許這是出自金村周天子墓的東西。”
平常人一生難得一見的寶貝,林如海又得了三箱,芷凝除了感慨還是感慨,聽了問道,“周天子墓?”
林如海點點頭,芷凝依偎在他懷裡,嬌聲道,“好像有故事,你跟我說說。”
“洛城北邙雖然多古墓,但漢唐之後的最多,秦之前的古墓極少,而周天子墓因為不封不樹,在1928年之前的幾千年間,從未發現,”林如海摟著芷凝坐在地板上,追憶一般說道,講述的時候,他想起大學課堂上,老師說起這段曆史時候的痛心。
“金村,位於洛城平樂東白馬寺一帶,在邙山陵墓群的中東部、漢魏故城宮城的核心地段,是真正住在“金鑾殿”上的村子,因1928年金村發現東周王陵8座而聞名全國。
1928年夏秋之際,大雨多日不停,村東的農田忽然塌陷,露出一個大洞。村民進洞探奇,發現了編鐘,這才知道下麵是古墓,而且是一座積石積炭的大墓!
而在那次發現古墓之前,金村一帶就多有獨特天象,比如每逢雷雨天氣,天上地下一起響動,百姓不知其中緣由,傳說這是龍脈在跳,其實是地底下陪葬的編鐘等樂器在與雷聲共鳴。
於是便有盜墓者偷偷去探掘,聽到這消息的加拿大人懷履光與美國人華爾納,更是組織無數人來明火執仗地搶劫,之後的幾年間,他們在金村一帶陸續發現了七座大墓,當時,中外盜墓者蜂擁而至,幾近瘋狂般的盜取墓中財物。
當時國家正處於動蕩時期,沒有相關部門和法律法規製止這種大肆的盜墓行為,說是盜墓,由於無人出麵製止,與明搶豪奪幾乎沒什麼兩樣。“金村大墓”遭到了毀滅性的嚴重破壞!
從考古工作的角度來講,考古工作者們在發掘墓葬的時候需要顧及到墓葬的規製,隨葬品的擺放方式等因素,在考古發掘之後,會儘可能地記錄出土的物品的詳細資料信息、出土位置、經緯度甚至高度,這些對於了解古代禮製有著重要意義。
但是對於懷履光和華爾納們來說,顯然不需要如此繁瑣的手段,他們就是在進行殘忍血腥的盜掘!
據說當時出土的數千件文物,件件都是精品,大都是精美的青銅器、玉器、漆器,然而,但這些奇珍異寶還沒來得及讓國人領略,大部分就流失海外,分散到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等多個國家。
其中,日本人梅原末治還分彆將所盜文物編入《洛陽金村古墓聚英》書中,後來看到的圖片,金村出土文物大多精美富麗,形製特殊,堪稱絕無僅有,具有極高的曆史、藝術、科學價值。
一直到1933年,民國正負才出台法規,製止了大規模盜墓,後來,我國的考古學家唐蘭先生對“金村大墓”進行了實地考察,確認金村墓群為東周墓。
再後來,經過我國眾多考古學家以及史學家的共同努力,根據現場墓葬形製以及出土文物的樣式,再次確定此墓為東周墓,並且根據墓群規模和文物價值,確定了此處為東周王陵!
僅日本人梅原末治編成的《洛陽金村古墓聚英》一書,就收入文物238件,據統計,那238件文物件件是國寶,還有不少文物,日本人認為不值得入書,就沒有記錄在冊。
那是多麼驚人的掠奪啊!當時國人貧窮愚昧,這些外國人憑著幾個破錢,就把我國一個璀璨時期的文化肢解了,弄走了!外國人眼中隻有金銀玉器,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他們並不在乎。
例如1934年出土的玻璃,將中國玻璃的製作史推前近兩千年。西方1829年才製造出高鉛鋇玻璃,而3000年前的東周王陵就出土了這樣的玻璃。
當時,金村被盜挖的八座古墓都是“甲”字形大墓,62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金村又探出一座墓室長19米、寬14米、深12米,墓道長60米的“甲”字形大墓,大墓周邊另有20多座大小墓葬,還有陪葬的車馬坑等,這更加確認金村被盜挖的八座大墓都是東周王陵。
後來的統計,被盜挖的周王陵主要年代為周武烈王二十二年至周赧王四十八年,也就是從公元前404年到公元前267年,我們這三箱物件,大概率就是出自周王陵,到時候讓考古學家看看那些銘文就可以確定。”
芷凝聽的驚心動魄,她對這些曆史當然不知,但聽那麼多國寶被盜搶,也聽的極為遺憾和痛惜,一會兒,她歎道,“如果真的都是周王陵的文物,我們乾脆都捐出去!一件也不留。”
林如海說留下一兩件青銅器和玉器,就是覺得芷凝可能不舍,沒想到她如此表態,當即高興道,“就聽老婆大人的。”
“對了,老公,東周大概五六百年吧,有多少天子?”芷凝問。
林如海知道她想問什麼,便道,“東周享國515年,曆25王,除了金村8陵,其餘的陵墓至今沒有找到。”
兩人又看了好一會兒這些文物,便洗漱上床,雖然想起往事非常不爽,但畢竟意外地收獲了三箱文物珍寶,還得到一本宋版書,心情高興,兩人旖旎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