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閃身避過,一個火刀手狠狠劈向艾格……
兩人的能量撞擊聲響在導彈不斷轟擊的爆炸聲中,自然不值一提,但在二人周身附近,也有雪鬆不斷被巨大的力量摧毀折斷,衝擊波卷起沙塵泥土和碎石,在空中飛揚,一道道電光在其間劃過。
敏感、攝政章節(段落)已經刪除,請書友使用聽書功能。
注意:使用‘真人講書’,不要用‘智能朗讀’。
給您造成困擾,抱歉之至!
我總在深秋的夜晚尋找它。當城市燈火漸熄,天空顯出幾分本色時,它便在南方的天際線上浮現——半人馬座,這個由三顆亮星組成的巨大星座,像一位永遠在奔跑的巨人。
第一次注意到半人馬座是在南方的海濱。那夜潮聲陣陣,我躺在沙灘上,忽然看見三顆異常明亮的星星排成一個近乎完美的直角三角形。最亮的那顆,後來知道叫半人馬座α星,中國人管它叫"南門二",是夜空中第三亮的恒星。有趣的是,用望遠鏡看,它其實是兩顆恒星相互環繞。它們一黃一藍,像一對性格迥異卻無法分離的孿生兄弟。
半人馬座β星也很特彆。它離我們隻有437光年,是距離太陽係最近的恒星係。我常想,如果有一天人類要星際旅行,這裡應該是第一站。但轉念一想,437光年對現在的我們來說,仍是遙不可及的遠方。這距離讓我想起某些近在咫尺卻永遠無法真正靠近的人。
這個星座最神秘之處在於它藏著一個看不見的怪物——半人馬座a,銀河係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它重達太陽的四百萬倍,卻因為太過遙遠而無法用肉眼看見。科學家們通過追蹤周圍恒星的詭異運動,才確認了它的存在。這多像我們生命中那些無形的存在,它們不露痕跡,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軌跡。
古希臘人將這片星空想象成半人半馬的喀戎。這位智者擅長醫術、音樂和預言,卻因誤中赫拉克勒斯的毒箭而痛苦不堪。最終他放棄永生,化為星空。我有時覺得這個神話出奇地貼切——半人馬座既有α星與β星這樣明亮的"智慧",又有隱藏的黑洞這樣的"傷痛",恰似喀戎矛盾的一生。
觀測半人馬座需要耐心。在城市裡,光汙染常常吞沒了較暗的星,隻剩下那三顆主星倔強地閃爍。但在偏遠的山區,用雙筒望遠鏡就能看見它更豐富的麵貌——恒星組成的長矛,星雲編織的披風,還有那些肉眼看不見的暗星,像是喀戎不願示人的秘密。
最動人的是半人馬座w星團。這個包含數百萬顆恒星的球狀星團,像一串被隨意撒落的鑽石。通過天文望遠鏡看去,那些恒星密集得幾乎要重疊在一起。它們中最年輕的也有百億歲高齡,見證過銀河係的整個曆史。看著它們,我忽然明白什麼是"永恒"——不是靜止不變,而是在浩瀚時空中持續燃燒。
南半球的原住民對半人馬座有完全不同的想象。澳大利亞土著認為它是鴯鶓的影子,南非的布須曼人則視之為一頭犀牛。這些質樸的解讀比希臘神話更讓我感動——人類仰望同一片星空,卻看見了不同的故事,就像我們麵對同樣的現實,卻活出了不同的人生。
現代天文學發現,半人馬座α星係統可能存在宜居行星。這消息讓我夜不能寐。想象一下,在那顆行星上仰望天空,會看見我們的太陽隻是天幕上一個普通的光點。那裡的生命是否也在思考宇宙的奧秘?他們可曾想過,在遙遠的藍色星球上,有人正凝望著他們的太陽?
深秋的夜晚漸涼,我仍站在陽台上守望。半人馬座已經西斜,它的星光穿過星際塵埃,經過數年旅行才抵達我的視網膜。這讓我想起普魯斯特的話:"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在於擁有新的眼睛。"也許我們永遠到不了半人馬座,但通過凝視它,我們已經開始了心靈的星際旅行。
天快亮了,星座漸漸隱去。但我知道它明天還會出現,年複一年,直到人類文明終結,直到太陽熄滅。半人馬座將永遠在那裡奔跑,帶著它的光明與黑暗,像一位沉默的宇宙信使,提醒著我們既渺小又偉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