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紅樓:風華首輔 > 第二百九十九章 官商勾結謀折弓,薛景瑜西安控軍權

第二百九十九章 官商勾結謀折弓,薛景瑜西安控軍權(1 / 1)

推荐阅读:

“喬兄,咱們幾家現在已經經不起折騰啦!!這幾年裡,朝廷來來回回的清查地方。又開了和北邊的馬市。

咱們和草原的交易,也就剩下個鐵器、鹽、茶葉這三樣了。

自從那個林如海把九大鹽商屠戮殆儘後,咱們就連進鹽的路子也比以前困難的多。

眼看著當今陛下就要退位了,這個節骨眼上,咱們可不能自己往刀上撞啊!!”

“是啊!喬兄。雖說這些年來,咱們的家業折在朝廷手裡不少,甚至可以說是傷筋動骨,可畢竟根本還在。

隻要穩紮穩打,等太子登基,施行仁政,咱們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山西省的一處大院內,八名衣著長衫的中年男子坐在一處。

為首一人,頭戴莊子巾,一身褐色大氅上繡雲紋,胸口處掛著一隻純金西洋懷表,眼睛上戴著一雙老花鏡,顴骨凸起,下顎消瘦,一縷山羊胡,眼底透露著屬於商人特有的精光。

正是晉商八大家中喬家的當家人,喬百源。

喬百源端起茶淺抿了一口,隨後開口道:“幾位,咱們都是在一塊半輩子的老弟兄了。

你們說實話,這些年被朝廷剝皮割肉疼不疼?

還有看著這大災之年,那些災民手裡的土地想不想要?”

“喬兄,咱們就是想要,那也得有命去拿呀!!現在不比以往啦!

之前九邊重鎮,還有六部哪沒有咱們的人?現如今不行啦!這些關節都得重新打通,急不得。

那些災民手裡的土地誰能不眼饞呢?可是這個時候動手,未免……”

“可如果我說,咱們在京裡有了新的靠山呢?而且是除了皇上太子以外頂天大的靠山。”

“喬兄說的是……嚴閣老?”

喬百源點了點頭:“不錯。實話告訴諸位,嚴閣老來了信,說是讓咱們‘幫一幫’蒞臨的欽差大人。最好能讓他什麼事也乾不成。”

“京裡的欽差恐怕還得有幾天才能到吧?是京裡的哪位,?”

“吏部尚書林如海的女婿、弟子,現任詹士府少詹士前科探花薛虹。”

“薛虹??他不是才三十出頭嗎?也能派到地方監督統轄兩省賑災?怕不是嘴上的毛都沒長齊吧?”

喬百源從椅子上拄著拐杖站起身來:“你們可彆小看了這位小薛大人。

自從他拜入林如海門下,林如海的態度便大變,間接導致了鹽商全軍覆沒。

二十歲考中探花,獻策開互市,以糧食鹽鐵等攪亂草原格局,坐山觀虎鬥。

後來更是曾經參與過陝西、山西兩省賑災糧的籌措。

也乾過給太上皇修建宮殿,將本該勞民傷財,背負罵名的事乾成了一件大功勳。

跟著征討過緬甸東籲總督糧草,還獻策平過鼠疫,領軍在呂宋打過弗朗基人。

據嚴閣老的信中所說,他甚至懷疑新政變法也和此人有關。

京裡更是傳聞此人有過目不忘走馬觀碑之天慧,深得當今陛下、太子器重,更是世子的老師。

甚至不少人都在說,二十年後,大明朝的首輔便是此人。”

一旁的眾人聽著薛虹的履曆暗自咋舌:“這、這是一個三十出頭的人能乾的??若如此說來,這個薛虹恐怕不是什麼善茬啊!”

能坐在八大晉商掌舵人位置上的,那都是人老成精的貨色。

喬百源歎息一聲:“是啊,能讓嚴閣老不顧輩分也要下黑手的角色,怎麼可能是個膏梁紈絝。

可是諸位,現如今朝中局勢已經十分明朗。除了抱緊嚴閣老外,咱們也沒有彆的選擇了。

如今陛下龍威正盛,像咱們這樣的人,不抱團取暖,難道等著被逐個擊破?”

“可是這使絆子……得使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呢?”

“不能重,也不能輕。輕了沒有用,重了容易引起事端來。

儘力就好,若是能壞一壞薛虹的名望,那就更好了。”

……

淩晨時分,陝西西安府都指揮使司、山西省大同府都指揮使司紛紛迎來了一道聖旨。

著令兩省十六府州十八衛所屬地方府兵,儘歸欽差兩省賑撫節度使薛虹調遣。有陽奉陰違,不遵號令者以死罪論處。

與此同時,薛虹、高拱二人連夜分彆持兩省兵符接管了兩省地方府兵軍權。

清晨時分,一隊府兵持槍帶刀入城,立刻將布政使司衙門圍了起來。

裡麵的衙役、仆人,以及小吏紛紛驚慌失措了起來。

不多時陝西布政使、按察使、西安知府、同知等一眾官員急急忙忙的趕來。

“王鎮撫,這是怎麼回事!?”

王鎮撫先是抱拳一禮,回道:“啟稟諸位大人,小的也是奉欽差大人的命令行事。”

所有官員都愣住了,欽差?什麼欽差??沒看到有欽差的儀仗隊啊!

雖然一眾官員接到了有欽差要來的消息,可這速度也太快了吧?

這才幾天啊,欽差就到了?

一旁的府兵向兩側分開,露出了裡麵幾道騎在馬上的身影。

為首一人三十歲左右,身上朱紅色的補服甚是顯眼。

薛虹兩腿輕磕馬腹,緩緩向前。

在來到一眾官員麵前後,薛虹鬆開韁繩翻身下馬,隨即從懷中取出聖旨。

“陝西行省三司所屬官員聽旨!”

“臣等領旨!!”

如果說一眾官員一開始還有點懷疑欽差的真實性,此刻僅存的一點懷疑徹底煙消雲散。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今兩省蝗災並起,事態緊急。幸地方官員恪儘職守,於災前儘力防範,故而災情尚緩。

然,天災頻發,百姓流離失所。故朕統派詹士府少詹士薛虹,任兩省賑撫節度使,暫統兩省地方府兵。

望諸卿傾力配合,撲滅蝗災,救濟災民。

若災情期間有陽奉陰違,抗令不遵者,五品以下,有權酌情就地論處。五品以上,亦可暫去其職收押在監,先拿後查。

望地方官民同心,共抗災情,朕心可慰……”

“臣等領旨,叩謝天恩!!”

薛虹收起聖旨後,待一眾官員起身,抱拳微微俯身行禮道:“本官薛虹,奉上命前來領旨賑災。

因災情若火,故而舍棄欽差儀仗,一路騎馬換乘而來。

論治理地方的經驗與能力,本官自然不及諸位大人。若是有何見解,想法,還請不吝賜教。

還望諸位大人助本官一臂之力,早日解除災情,我也好早日還京交旨複命。

而諸位大人的功勞,本官也會登記在冊,承於聖前禦覽。”

“欽差大人言重了。”

“不敢不敢。”

聽到薛虹的話後,一眾官員自然是一陣客氣寒暄。

陝西布政使林元輔拱手道:“大人一路舟車勞頓,想必還未來得及休息,是否要先休息一下?”

此時的薛虹鬢發淩亂,眼底滿是疲憊之色,嘴唇也有些微微乾裂。臉色微微發紅,雙目雖然依舊明亮,可卻布滿了血絲。

在場所有官員對薛虹第一印象:臥槽!這年輕人!!

直接騎馬日夜兼程就這麼乾過來了??這麼玩命??

按照一眾官員的計算,欽差怎麼也得四五天後才能趕到。

這並不是說其他欽差在擺欽差的官架子,非得慢悠悠的走。

而是以往的欽差年紀在那擺著呢,最年輕的,那也得是五十開外的。讓人家騎馬日夜兼程?不怕死半道上??

就算坐馬車從京城到陝西來,那也是個苦差事。一般人坐上一個來回,瘦個十幾斤輕輕鬆鬆。

薛虹笑道:“多謝林大人美意。隻是此前夜間已經休息過。倒是這腹內空空,尚未進食。”

林元輔點了點頭,立刻吩咐道:“立刻命人準備些熱粥飯食過來,欽差大人過於疲憊,不宜擺宴,恐傷脾胃。大人用過飯後還是休息一下吧。”

“多謝林大人關切。如今天色已明,再休息恐亂了陰陽順序,不美。

若是諸位大人暫且無事,不妨一同用些早飯,正好本官也要請教一下各府州的受災情況。也好做出判斷。”

“是,欽差大人請。”

(冷知識:一般情況下聖旨分詔、製、敕三種。

詔書級彆最高,大事需要昭告天下,頒布重要政令用詔。

而製一般是皇帝給官員下旨才用製。給個人下旨是不能用詔的。

最後一個敕,一般用於獎賞聖旨中,有告誡領旨人銘記皇上恩典、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所以大家常常聽說敕封、敕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