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明宮急著跑出來報喪的小太監立刻被年長的太監訓斥:“你不要命啦!在宮裡大呼小喝,還敢詛咒上皇,你有幾個腦袋,你是哪宮哪位公公的手下!”
隻見這小太監淚流滿麵,不住磕頭嗚咽著道:“太上皇的確……駕崩了……”
……
大明宮內,太上皇身著常服,躺在床上,胸口沒有了起伏。一旁的太醫滿頭大汗的跪在地上不敢抬頭。
而太後和甄太妃兩人相互攙扶著跪在床前,止不住的哭泣著。
太上皇本剛沐浴完,說是屋子裡太悶太熱,便穿上常服出門透了口氣,回來後便一直說後腦酸脹,頭痛,然後是覺得暈眩,以及手腳不聽使喚。
等到太醫過來的時候,整個人已經不能動彈,躺在床上不省人事了。
還不等太醫診脈行針,就已經停了呼吸脈搏。
最後太醫再三檢查,最終確認,太上皇龍馭賓天了。
“到底是誰在胡言亂語,朕倒要看看他們有幾個腦袋夠……”
一道雄渾同時又帶著怒氣的聲音從門口處傳來,正是隆慶帝收到消息後立刻從禦書房趕來大明宮。
入目的便是跪在地上的太後和太妃兩人,緊接著便是躺在床上一身龍袍的太上皇。
隆慶帝心中一喜,麵上一悲,一個踉蹌竟然險些倒下去。
“哎呦!!陛下您小心龍體,小心龍體啊!!”
隆慶帝一甩袖子,掙脫太監的攙扶,踉蹌著走向床邊,看著床上已經失了血色的太上皇,一頭埋在太上皇的胸口,抓起太上皇的手腕淚流滿麵。
“父皇!!父皇,您彆睜開眼睛,看看兒臣呐!!父皇!!”
嗯?沒有心跳,也沒有脈搏,老爹確實是歸天了。。>∀<。
隆慶帝確認後臉上哭的更加傷心,悲痛欲絕,幾乎使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一旁的太醫壯著膽子提醒了一句:“陛下,太上皇已去。
如今陛下肩負天下蒼生,萬望保重龍體啊!”
就連跪在地上一直哭泣的太後也出聲道:“人們常言萬歲,天底下哪裡真有萬歲的人呢?你父皇八十有五,母後亦七十有九,皆屬高壽,皇兒不可悲傷過度。”
隆慶帝紅著眼睛,連忙起身去攙扶太後,又命夏守忠去攙扶甄太妃,請兩人移駕到他處休息。
隨後立刻調來人馬將整個大明宮團團圍住。
隆慶帝哭聲也停了下來,坐在床邊,冷聲問道:“我父皇臨終可曾有何遺言?”
伺候太上皇的大太監戴權此刻已經六神無主,隻是跪在地上一味的打哆嗦。
當初仗著太上皇,他可沒少得罪還是王爺的隆慶帝,這會怕是誰也攔不住這位秋後算賬了。
許是驚嚇過度,戴權竟然暈厥過去了。
“陛下,戴太監暈了。”
隆慶帝隻是揮了揮手,夏守忠便明白該怎麼辦了,招呼兩個侍衛,托著昏厥的戴權去了偏殿。
不一會兒的功夫夏守忠便回來了:“啟稟陛下,太上皇龍馭賓天,戴公公傷心過度,年事已高,便直接隨太上皇他老人家去了。”
隆慶帝隻是看著躺在床上的太上皇,頭也不回的下令道:“將這宮殿中所有宮女太監清出去。稍後派人過來給太上皇沐浴更衣。
另外,去朕的禦書房,將我父皇遺詔取來。”
有道是知父莫若子,既然父皇沒來得及立遺囑,那朕這個兒子就代勞吧。也算是給自己的父皇刷點好名聲吧。
在隆慶帝準備給太上皇的遺詔中,效仿漢文帝,詔令天下,宗室素服二十七月改著素服三月,腰係素帶二十七月。
官吏著素七日,百姓三日,不許禁止婚喪嫁娶,吃肉、喝酒,更不許強令官員百姓痛哭。
減少葬禮的儀仗規模,用於國家之事,百姓之身上等等。(文帝稱第一,真心沒人不服啊)
如果隆慶帝不準備這封遺詔,按照本朝大明世祖皇帝的喪禮流程會是這樣:
成服(披麻戴孝)皇室宗室穿孝二十七個月,叫做服斬衰。
京外宗室自接到消息那一日起,第四天開始算,服斬衰二十七個月。
文武官員,要服斬衰二十七天。隨後穿特定的素服,二十七個月。除此之外監生、僧道,也要素服二十七個月。(官員家命婦、女兒等也是二十七個月)
普通百姓,則是穿素服二十天。
音樂祭祀等全國範圍停百日。
男女婚嫁,官員之家停百日,哪怕你說明天就結婚了也不行,也得往後推。
普通居民家停婚嫁一個月。
全國四十九日內禁止屠宰殺生。
除此之外,還有雜七雜八的各種儀式和規矩。
可以這麼說,每一次皇帝駕崩,對於朝廷,甚至於民間都會造成巨大的負麵影響。
而皇帝遺詔中下令簡葬輕禮減免臣民負擔,無疑是對皇帝的加分項之一。漢文帝就是其中的表率。
隆慶帝安排人手去京中各處報喪,又命驛站往天下四處報喪後,便獨自坐在太上皇的遺體前。
剛剛開始知道太上皇去世的消息,有久違的欣喜。因為太上皇給隆慶帝添了太多麻煩。
彆人都是坑爹,太上皇是真的坑兒子。
可欣喜中,也有難以掩蓋的悲傷。
二人說到底也是父子,在隆慶帝年少的記憶中,他們也曾經有過像正常父子一樣相處的時光。
甚至有一次,隆慶帝說想要一把父親親手雕的弓,太上皇就真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去做了一把寶弓出來。
除了父子的身份外,二人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便是皇帝。
看著昔日揮斥方遒,縱橫草原無敵手的太上皇,如今靜靜的躺在這裡,隆慶帝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低聲呢喃,似在和自己說話,也似乎在和太上皇說話。
“父皇啊,人們常稱咱們爺倆為萬歲。可是我知道,天下萬物萌發生長從來就沒有不死的。
死者天地至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當今的人們,喜歡生而怕死,為了一場葬禮常常破家舍業,殊不知金銀珠寶埋於地下,也不過是久伴黃土,徒留後世挖墳掘墓之子孫貽笑耳。
我也是個俗人,我也怕死啊,尤其……當我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不能再為這個王朝,為我的兒子、臣民遮風擋雨時,我也萌生過尋仙訪道的想法。
畢竟,統禦四海八荒,人間已極,天下有的沒有得不到的,這樣的日子,誰不想多享受幾日呢?
可相較於享受,兒子更擔心的是我努力了半生的基業被後世的崽子們揮霍,以至於功敗垂成。
說到底,還是不甘心,放不下啊。
不過好在,我的兒子很好,比父皇你的所有兒子都要出息,當然也比我出息。
太子年輕時勝過我,年老後更應該遠勝現在的我。
我……或許沒有那麼怕死了,因為我已經有了繼承誌向的人。
父皇……咱們爺倆鬥了半輩子,等到了下麵,兒子再給您賠罪吧……
但在這之前,請您保佑我,替太子平平安安的鋪完最後的一段路。
朕,叩首了……”
父子君臣,君臣父子,分彆是這兩人前半生和後半生的寫照。
前半生,先是至親的父子,後是至疏的君臣。
後半生,先是至疏的君臣,在最後又回歸了至親的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