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風平浪靜的海麵上,二十艘長二十丈的龐大戰船從天際線處駛來。
十艘戰艦四周,更有幾十艘十丈左右的小艦護航著。
為首一艘旗艦,上懸掛日月明字大旗,船頭處以虎頭雕刻,長約三十三丈,船艙處分為三層,兩側合設有滑膛炮十五門,船頭、船尾各設有一門線膛炮。
戚繼光坐於船上,麵容嚴肅。一旁的副將稟報道:“報告將軍,我軍現距離呂宋最近的渡口已不足七十裡。
估計用不了半個時辰就會同敵軍碰麵。將軍,是否需要放緩行進速度?”
戚繼光的目光落在船頭的線膛炮上,心中的底氣十足,下令道:“全軍舒展開陣形!
左翼、右翼船隻向外舒展。小舟按照訓練,依附於大舟附近,阻止敵軍死命靠過來撞擊主力戰艦!
鳴鼓打旗語,告訴各船警惕。這裡的水域我們並不熟悉,謹慎為主。
倘若發現敵情先行彙報大致數目、方向。而後無需等本將指令便可自由開火!
薛大人給了咱們這樣的利器,必須讓弗朗基人見識見識我大明火炮的厲害!
除此以外,倘若陣有船隻衝破的艦隊的防護,殺到了十艘主艦麵前。
其餘各艦禁止開火,以免誤傷!既然他們想要接弦那就“成全”他們!
另外,打旗語提醒他們要牢記軍紀!違反者死!”
臨陣脫逃者,死!
臨陣船隻脫離陣勢者,掌舵者死!船隻主將死!
任意一舟,主將戰死,全舟斬首!!
任意一舟,士兵全部陣亡,獨主將逃生者,主將斬首!
臨陣梟敵首、斬敵耳顧軍功費戰陣者,斬首!
臨陣觀旗交頭接耳者斬首!!
命令既出,各舟未第一時間回應並按命令行事者,該舟主將斬首!
臨陣稱病者,斬首!
不聽號令開火射箭,便是一箭三雕,一銃兩命,立下斬將之功,亦是斬首!!
自從戚繼光被調到天津衛統領水軍後,製定了大明有史以來殺氣最重的軍紀!
臨陣違命犯錯,幾乎都是斬首的下場!
除此之外,劫掠百姓者斬首!
奸淫婦女者斬首……等等。
一年多的時間,在戚繼光的手裡的這一萬兩千名水軍,已經具備了精銳的雛形。
甚至在這些士兵心中,對於死亡的恐懼已經遠遠小於對戚繼光的恐懼。
當然,嚴苛的軍紀是要有相應的回報支撐的。
戚繼光一年灑下去幾十萬兩銀子,當然,都是太子支援的。
可以這麼說,戚繼光麾下的這支水軍,可以承受戰損三成以上不崩潰!
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相當恐怖的了。
隨著戚繼光的命令下達,各舟迅速做出了反應,生怕慢了一步就是砍頭的下場。
……
“總督大人!敵人的戰艦上懸掛的是大明國的旗幟。現在我們雙方都已經進入了彼此的視線範圍內。
總督大人!我們該怎麼做?”
弗朗基呂宋總督桑德手持騎士劍,自信滿滿:“大明國這個古老的國家不過是一座破破爛爛的房子。
哪怕沒有人來攻打,在風雨中也是搖搖欲墜!
傳我的命令!!全軍船隻,全速前進!給我靠過去!!”
“可是我尊敬的總督大人。敵人的艦船要比我們大很多,我們……”
“你以為我是誰?把船給我靠過去!!”
……
戚繼光站在甲板處,默默估算著雙方的距離,而後突然下令道:“裝填線膛炮,瞄準對方的船底給我打!”
這個距離大概是五百丈,正好在線膛炮的有效射程範圍內。
十艘裝備了線膛炮的主力艦,先後開火。炮彈劃過天空,精準的落在了弗朗基戰船的船底處,轟然炸開!!
有五艘弗朗基戰船船底更是直接被炸出了木盆大小的口子,海水不斷的湧入。
隨後是第二輪,第三輪……
弗朗基的戰船也嘗試開炮反擊,可在海麵上滑膛炮的精準率隻能看命。
在龐大的射擊基數下,倒是也有不少炮彈射中了大明的戰艦,但也隻是打在了甲板和船弦上。
……
“總督大人!!前麵十一艘戰艦進水嚴重,後麵的船隻隻能繞過去。我們該怎麼辦?”
桑德也沒有了一開始的蔑視與驕傲,一拳砸在桅杆上:“該死!!這群大明國的人的炮火怎麼會打的這麼準?”
“總督大人,咱們是否要撤退?這些大明人的火炮和我們的差距太大了!”
桑德雖然又驚又悔,但到底還是有些理智的,咬牙道:“不行。現在撤退已經來不及了。
傳我的命令,不要管前麵已經進水的船隻,後麵的所有船隻,給我拚命的靠上去,和他們接弦鬥狠!
我會讓這群該死的東方人知道,誰才是海上的霸主!!!”
……
“報!啟稟將軍!敵軍正拚命向我軍靠攏!”
戚繼光看著遠處漸漸沉沒的船隻,臉上露出些許喜色,下令道:“左翼右翼給我包過去!!
小舟擋在前麵,攔住靠過來的戰艦!!不要讓他們靠近主力戰艦!!
十艘主力戰艦,包括旗艦給我繼續攻擊後麵的船隻。
禁止攻擊最前麵的一批,導致誤傷我軍。”
“是!!”
隨著戚繼光的命令下,傳令兵立刻開始揮舞令旗,傳遞旗語。
戚繼光口中的“小舟”,實際上比弗朗基艦隊的主力艦還要大上一些。
所以完全不怕和敵船接弦硬碰硬!
砰!!!!
第一艘敵船成功接弦,但迎接他們的,是居高臨下的箭雨!
不要說翻到大明的戰船上短兵相接了,連冒頭都做不到!
這個時代水戰就是如此,一但戰船的尺寸受到限製,接弦戰就會陷入絕對的劣勢,甚至可能直接被對方撞翻!
而左右各三艘大型戰艦,已經圍了過去,弗朗基艦隊,已經沒有了後路。
塵埃落地。
旗艦上幾乎所有人都是興奮的。
這一仗,也奠定了從此以後,四百餘年大明國對南海海域的實際控製權。
史稱“隆慶呂宋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