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紅樓:風華首輔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提前改稅?

第一百三十二章 提前改稅?(1 / 1)

推荐阅读:

黛玉親自提著一個食盒,來到書房的門口處,看著裡麵忙碌的身影輕聲呼喚。

“師兄。”

本來正伏在桌案上忙碌的薛虹動作停頓一瞬,而後收筆抬頭:“師妹。”

“這麼晚了,怎麼還在忙?伯母說你今天連晚飯都沒吃。”

麵對黛玉的關心薛虹也隻是笑了笑:“太陽還未落山,算不得晚。

若是我已經用過飯,恐怕師妹也不會親自來我這一趟。至少現在的結果很令我驚喜。”

黛玉紅著臉將食盒放下,命雪雁去將裡麵的吃食擺到書房外間的小桌子上。

薛虹將書寫的折子用紙蓋好,然後扯過鎮紙壓在上麵,黛玉又親自過去拿起毛筆涮筆讓薛虹過去用飯。

一切看起來既和諧又順理成章,看起來這樣的情景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薛虹拿起碗一邊用飯一邊看著在自己書桌前替自己整理殘局的黛玉。

一旁的紫鵑、雪雁兩人也很自覺的在離薛虹書桌一丈外的距離靜靜的等著。

在林府時也好,現在的薛府也罷,薛虹的書房沒有他的允許,是任何人都不準進來的,打掃也不行。

就算是打掃,也必須是薛虹本人在的情況下進行。

一開始紫鵑心裡還吐槽過:好大的官架子威風,就連國公府上也沒有像這樣的。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紫鵑也明白了,不是薛虹的架子大。

而是眼前這個看似斯斯文文的青年,貌似真的可以稱的上國之重臣。

在林府時便是,手上的折子大多可直達天聽,宮裡、東宮逢年過節的賞賜更是從來未停。

也就是說薛虹過手的東西,或者書寫的奏折若真被人不小心看了去,是真的可以掉腦袋的。

哪怕黛玉進來書房,有薛虹的信任和默許,也從來不會主動去看書房裡的任何一張紙。這便是真正的聰明之處。

薛虹手中碗裡的米飯還不曾用下去一半時,外麵傳來了下人的聲音:“少爺,外麵來了天使,說是陛下相召。”

薛虹剛剛放進嘴裡的食物不得不吐了出來:“知道了,請天使稍候,我這便更衣。

再派丫鬟去老夫人那裡通報一聲,讓她不必擔心。”

再之後,薛虹在黛玉的幫助下迅速更換好了補服,又披上了鬥篷,戴好官帽。

“師兄不必掛念伯母那邊,自有我在。”

薛虹拍了拍黛玉的手,而後便大步流星的轉身離去。

……

禦書房內,隆慶帝冷著臉毫無形象的坐在地上的台階上。

不多時,太子、戶部單守才、薛虹三人都已經過來了。

三人看著像個孩子一樣在生悶氣的隆慶帝麵麵相覷,最後還是太子小心翼翼的上前去攙扶隆慶帝:“父皇,不知這個時候召兒臣等前來……”

隆慶帝有一肚子火,但也知道眼前的人都是自己人,有火也得對外人發,不能對自己人發。

於是隆慶帝拍了拍屁股的灰塵,給了夏守忠一個眼神,對方秒懂,立刻將地丁銀一事同三人講了。

薛虹、太子兩人恍然大悟。

至於單守才早就有預料了,他是戶部尚書,那地丁銀的統計折子就是從他手裡遞上去的。

單守才自然明白,自家陛下鐵定是要發怒的。

隆慶帝平複了一下心底的怒火,沉聲開口道:“看看,看看,這就是咱們大明朝的官員!!

對下搜刮民脂民膏,對上欺騙君王。上不能報君、下不能安民!這樣的東西,朕留著他們還乾什麼!

七百萬兩的地丁銀,哈哈哈,用不用朕感謝他們,還給朕留了七百萬?”

如果本朝沒有開海,搞海貿,如果林如海沒有理清鹽政,那麼這七百萬的地丁銀很可能會成為壓倒大明的最重要的一塊籌碼。

農業社會的稅收主要來源就是兩種。

官營資本的利潤,農稅人頭稅。

如果在位的不是隆慶帝,而是另外一個相對平庸的皇帝,那麼現在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場景呢?

那時候的場景:九邊軍隊糜爛不堪,吃空餉、喝兵血,導致大明最精銳的邊軍毫無戰鬥力可言。

內部,勳貴勢大,肆意吸血天下,文武官員還在鬥爭,甚至文官內部也會因為黨派、地域陷入爭鬥。

地方官員更是會肆無忌憚的搜刮民脂民膏,導致地方大規模的爆發起義。

而因為收不上地丁稅、鹽稅糜爛,國庫空虛,導致皇帝根本拿不出足夠的銀子去組建一支強軍鎮壓叛亂。

北邊草原上的人們也會對南邊溫暖肥沃的土地虎視眈眈,隨時南下屠戮大明的子民。

其實曆朝曆代,大部分的時候國家都是亡於財政上的,中央沒錢沒資源,已經無法平衡地方勢力,甚至對地方擁有絕對的碾壓力量了。

甚至包括元朝某種程度也是因為他玩紙鈔把自己玩死了。曆史上的大明也一樣,亡於財政。

如果沒有種種巧合、種種幸運在,那麼大明很可能就亡在他隆慶帝的手上!

如果隆慶帝本人是個昏君,哪怕是個庸碌之君,隻知道瞎指揮也就算了,亡了也是活該!

可是捫心自問,他隆慶帝登基以來哪有一天有過好日子?哪有一天敢鬆懈!!

彆的皇帝:愛妃e on y with

隆慶帝:深夜加班乾活出份力!

彆的皇帝:花個幾十萬兩修個仙。

隆慶帝:省點銀子犒勞邊關。

彆的皇帝:朕是天子朕最大!

隆慶帝:摔個茶杯心疼的都睡不下。

彆的皇帝:朕日理萬機一頓飯四十八個菜。

隆慶帝:昨天的豆腐今天多加兩塊。

這樣的皇帝,哪怕拿到任何一個朝代去說,那也是很難挑出什麼錯的。

明明儘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縫縫補補,眼看著就要大計遂成,中興大明了。

地方官員背後又捅了隆慶帝一刀,還一刀直接捅在心窩子上!

如果不是被抄家的鹽商給隆慶帝補了一口血,這會隆慶帝就是鐵人恐怕也要倒下了!

最多十年!入不敷出的大明就會步入王朝的末期!

“朕要將清丈田畝提上日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