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業笑著湊到跟前,“大帥,郭心忠的屍體都已經被掛在候城城門樓上了。”
“薛金錠辦事效率挺高的。”
“不過張鬆奇正往回趕呢,我估摸著他是要被張鬆奇給責怪了。”
李榮哼了哼,“這種也要可憐他,鬆奇這家夥,還是沒有長進啊。”
“大帥,提前潛入不凍港的鮫人1隊那邊,烏雲格日勒和北熊不凍港警備第2旅聯係上了。”
“謝廖夫少將願意率領6000多人起義投靠我們,現在我雪豹特戰旅的4000多人,已經陸續抵達不凍港。”
“不過,您讓我找的遠東艦隊的艦艇清單,似乎不太好搞,我們隻發現他們巡江艦隊的一些淺水重炮艦,炮艦、布雷艇、裝甲艦之類的小船,噸位也就在1000噸以下,一共隻有20多艘。”
李榮皺眉,“那也就是沒啥用了?”
“嗯,目前張衝的蛟龍2隊、巴郎的蛟龍3隊已經順利接管了不凍港的第1分艦隊,還有一支江防艦隊。”
“一共殲敵476人,我軍繳獲這些小船之後,您看咋辦?”
“那個淺水重炮艦是什麼參數?”
“亞速級淺水重炮艦,排水量750噸,配備3門單裝120毫米艦炮,前二後一的配置,還有5門37毫米速射炮,2門20毫米機炮,4艇127毫米高射機槍,2艇792毫米機槍,艦上作戰人員119人。”
李榮思索了一下,“這玩意兒一共是5艘是吧,那就組建遠東艦隊,讓那個遼海號航母的艦長柳文晟上校,晉升海軍大校軍銜,出任遠東艦隊司令,收編這些艦船,後續我會給他補充驅逐艦和巡洋艦,讓他巡視遠東外海。”
“是。”
“第二梯隊上去了嗎?”
“報告,空降2個旅已經陸續抵達戰場,目前我雪豹特戰旅已經攻入不凍港內部。”
“不過不凍港常駐北熊遠東第3步兵軍的3萬多人,咱們想吃掉他們需要是時間。”
“目前海軍陸戰第1軍已經全體抵達野豬島,已經從不凍港北麵,切斷來自伯城的援兵,伯城方向的第1集團軍主力,還有遠東第1、第2、第4這3個步兵軍,外加1個裝甲旅,1個騎兵旅,2個重炮旅,4個獨立師,兵力在15萬人以上。”
“除此之外,北熊遠東航空第1師已經起飛了140多架戰機,準備在淩晨發起對不凍港的增援。”
李榮眯著眼,“李山魁呢?”
“報告,李山魁的海軍陸戰第2旅官兵已經乘坐衝鋒舟和汽艇抵達海灘,目前不凍港的沙灘已經被我軍占據。”
“報告,空降第1師的2個旅2萬人,已經全部抵達戰場,目前已經從西城區殺入不凍港。”
“報告,北熊遠東步兵第3軍死傷過萬,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城區的意圖,可能接到的是死命令。”
李榮冷哼一聲,“那我也下達一個死命令。”
“命令周衛國親率第5兵團,於27日抵達元滿城。”
“命令丁偉第3兵團,於27日,抵達不凍港。”
“命令中原、齊魯、西北、漠北各大軍區,做好防範準備。”
“告訴王文進和丁福通,他們的預備役抓緊時間訓練,我已經收編了高北地區的偽軍,整編7萬餘人,準備擴編7個守備師,即將調遣到漠北軍區,支援那邊的防禦作戰。”
“在1924年,我軍糧食足夠的情況下,各大兵工廠,全部轉入g43半自動步槍和毛瑟98k栓動式步槍的生產。”
“一年之內,給我武裝百萬人。”
“以此來應對北熊人對我們的強烈威脅。”
“是。”
步兵師變步兵軍,對付人海戰術未免有些乏力。
倒不如直接將兵團的規模擴大,像丁偉這樣的,指揮五六十萬人,那是易如反掌。
至於周衛國那邊,李榮決定乘坐專機飛抵草原之都,親自坐鎮指揮。
“大帥,是否調遣中原地區集結的第1、第2兵團北上增援一下?”楊之亮在一旁提醒。
“不必,直軍和南方軍就等著我抽調兵力之後,導致中原地區空虛呢。”
“咱們可不能上鉤。”
“不就是爆兵嗎?”
“他們北熊正處於全麵建設當中,若非是亞曆山大必須得死,東北軍又正好爆發內亂,他們才不會想著趁機收複冰嶺地區呢。”
說到這裡,李榮已經乘車前往了機場。
在抵達機場的時候,李榮收到消息,北熊緊急從冰熊軍區抽調2個半機械化集團軍,正火速朝著捕魚兒海地區集結。
“他們竟然不從西北發起攻擊,看來是猜到我在西北的建設兵團已經全力北上,返回巴爾湖、阿爾唐一線駐紮了。”
李榮眯著眼,“方勝利的裝甲第1師到什麼位置了?”
“報告,已經朝著東肯山脈進發,算算時間,抵達怕是要30日左右了,畢竟咱們的重型坦克即便是有鐵路運輸,速度也很慢。”
“虎式坦克一輛幾十噸重,速度慢點也沒關係,隻要能順利抵達,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告訴方勝利,護流河一戰他的裝甲第1師雖然打贏了,但是我不太滿意。”
“告訴他,如果敵人膽敢從東肯山脈進攻我的草原省,那就給我狠狠地還擊,不用擔心身後的防線會因為他的裝甲第1師出擊而崩潰,我西北軍的戰爭儲備,足以應對任何危險。”
“是。”
這些年李榮裁撤下來的舊炮,幾乎全都布置成了山脈地上堡壘群,就布置在東肯山區和阿爾唐山區,也不多,也就一千多門,外加上馬克沁、捷克式,一共500多挺,足以構建起兩道堅固的防禦工事。
雖然比不上平行時空法蘭西的無敵防線,也足夠遲緩北熊大規模推進的腳步了。
開戰以來,李榮製定的戰術就是,西北、北方防禦,東北全力進攻。
主戰場,將會在元滿城、冰嶺一線,以及不凍港、伯城一線。
分為兩個大型戰場。
而雙方投入的兵力,也將達到規模空前的200萬人以上。
光是東北軍就集結了4個軍團,李榮也調遣了2個兵團。
光是騎兵軍建製,就將達到4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