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穿越者聊天群,我沒穿越啊 > 第165章 寶藏和金礦【爆更一萬三】

第165章 寶藏和金礦【爆更一萬三】(1 / 1)

推荐阅读:

內天地。

“太貴了,買不起,你賣了我也值不了10噸黃金啊。”

許大茂聞言,苦笑道:“要不,老林你幫我問問嫂子,能不能便宜點?”

“你沒錢,可以找內地合作,或者去找寶藏啊。”

林辰笑了笑,說道:“阿三的神廟寶藏、恭王府的寶藏聽說過嗎?”

說到這兩個寶藏,也是隨著實力的提升,記憶力提升,他最近才回想起來。

“咦,這兩個寶藏我有點印象,阿三哥的寶藏是11年的時候被發現的,恭王府寶藏是08年被發現的。”

段浪開口說道:“老林,還有老許,你倆都可以去找這兩個寶藏,完全是意外之財。”

“我正打算過幾天去一趟阿三,將神廟寶藏給取走,至於恭王府的那個,已經錯過了。”

林辰詢問過光腦,恭王府寶藏已經在年初就被發現了,算是錯失了良機。

但印度神廟寶藏還在,他正打算哪天走一趟,將這個寶藏拿走。

雖然他已經有了花不完的錢,但這種無主之物,誰會嫌多呢。

最重要的是,不能留給阿三哥,這是資敵的行為!

“還有這樣的事?看來我也可以去一趟阿三家。”

許大貿一聽,瞬間眉飛色舞,高興的說道:“內地的就算了,不太方便回去。”

“這個什麼寶藏,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去找?”

“對啊,雖然咱們處在不同的世界,但寶藏是不變的。”

其他群員也來了興趣,沒有誰會嫌錢多。

“你們就沒法找了,我查詢過光腦,阿三家的神廟寶藏全稱為帕德瑪納巴斯瓦神廟寶藏。”

林辰搖了搖頭,說道:“這座神廟始建於公元10世紀左右,直到16世紀,由當時的統治者金剛子科下令大規模建造,又曆經修繕和擴建,才漸漸有了後世的規模。”

“至於寶藏的來曆,它大部分是1719世紀時期,東印度公司的金幣以及拿破侖時代的金銀彙聚而來,還有一小部分是信徒的捐贈。”

解釋寶藏來曆之後,他攤了攤手,說道:“所以,從時間線來看,常妹妹、阿珂妹妹、穆姑娘、老董還有老段,你們五個的世界並不存在神廟寶藏。”

“啊,我們的世界竟然沒有?”

“空歡喜一場!”

群員們一愣,臉上瞬間就沒了喜色。

段浪倒是麵色平靜,絲毫不意外。

他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錢多錢少,真的不重要。

汪德發也無悲無喜,世俗的黃金對他沒有吸引力。

再說了,他穿越的是異界,壓根就沒有寶藏。

“你們也不用沮喪,這個寶藏的藏寶量其實並不多,隻有10噸左右的黃金而已。”

見群員們情緒不高,林辰笑道:“與其盯著這些寶藏,不如開采金礦,比如齊孜勒庫姆沙漠裡的穆龍套金礦,它在後世的年產量為847噸黃金,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金礦;”

“還有鷹醬境內華達州的金礦,年產量935噸黃金;印尼巴布亞省的格拉斯伯格金礦,年產量388噸黃金;”

“西伯利亞地區的奧林匹亞達金礦,年產量336噸黃金;黑洲東北部的基巴利金礦,年產量23噸。”

“隻要把這五個金礦占下來,每年的黃金產量高達273噸,足夠你們花的了。”

據記載,人類曆史上共開采出2088萬噸黃金,而未開采且已知的金礦儲存量有59萬噸黃金。

也有研究認為,整個地球的黃金儲存量高達4億億噸。

隻不過,以人類目前的技術,無法深入地下幾千公裡的地核進行開采。

許大貿兩眼發光,滿臉震驚的說道:“握草,每年273噸?這得多少錢?”

“老許你就不要想了,在你的時間線,這五個金礦已是有主之物了。”

林辰給他潑了一瓢涼水,說道:“除非你動手強搶全世界!”

“呃”許大貿瞬間就自閉了。

“老許這邊不行,咱們這邊不成問題嘛。”

董天保搓了搓手,興奮的說道:“看來,我得早點統一全球才行。”

“我隻知道小日子島上有銀礦和金礦,倒是不知道世上還有五大金礦之說。”

常曦月也興奮的說道:“我也得加快速度了,儘早統一全球!”

“俺的,全是俺的”李珂也是兩眼放光,差點就流口水了。

“這可真是好消息。”穆念慈抿了抿嘴,頗為意動。

對於黃金這種金燦燦的東西,沒有人能拒絕它的誘惑。

“算了,五大金礦我就不指望了,我一定要去阿三家溜達一圈,將神廟寶藏給拿走。”

許大貿深吸一口氣,說道:“有神廟寶藏裡的十多噸黃金,已經足夠買一架恒星軌道炮了。”

林辰點了點頭,說道:“行,我的恒星軌道炮隨時為你準備著,你拿了黃金過來,我就交易給你。”

“那咱們就這樣說定了不行,不和你們聊了,我先回去找寶藏了。”

越是想到恒星軌道炮的威力,許大貿越坐不住,立馬站了起來。

和眾人打了一聲招呼,他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老許還是這麼急性子,哈哈。”

“說風就是雨。”

眾人見狀,都啞然失笑。

“嗯,咱們繼續之前的話題吧,我最近也沒啥變化,每天按時上課。”

汪德發抿了一口茶,說起了自己的近況。

“我之前在群裡說過了,派了藍玉打北元,派了常家三兄弟打小日子。”

汪德發說完,常曦月接過話題。

隨後,穆念慈說道:“我剛剛也說過了,就不說了。”

“我嘛,滿天下溜達,正無聊呢。”

李珂笑道:“不過,我現在打算去外麵走走,把五大金礦給占了。”

“我還在努力穩定自身的統治,有一說一,那些士大夫很惡心,太讓人惡心了。”

最後是董天寶,他說道:“逼得我大開殺戒,殺了一批又一批,殺之不絕,斬之不儘。”

“哦?士大夫怎麼個惡心法?展開來說說。”

其他幾人的情況,林辰沒什麼話說,唯獨董天寶,他有點好奇。

“對,老董快說來聽聽,閒著也是閒著。”

“細嗦!”

其他群員也紛紛露出了八卦的眼神。

麵對眾人滿臉八卦的表情,董天保緩緩講起了前因後果。

“大夥兒也知道,我那個時代是南宋末年,距離滅亡還有十來年時間,準確的說是公元1262年左右。”

“得大夥兒的幫助,幫我先後消滅南宋、蒙元,重新統一混亂了近三百年的中原,建立大夏,登基稱帝,君臨天下。”

“趙宋家的皇帝有多無能,想必不用我多解釋,燕雲十六州丟了幾百年都沒收回來,偏安一隅,軟弱無能。”

“雖然我和穆姑娘所處的時代相差無幾,但穆姑娘處於射雕世界,又拉攏了一幫武林高手,好歹能維持統治穩固。”

“我這邊隻是電影版的張三豐世界,江湖高手少得可憐,治理天下隻能靠我自己。”

聽到這裡,群員們紛紛點頭,董天保繼續說道:“所以,我接手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天下呢?內憂外患、矛盾重重、國勢衰微、統治階層腐朽、統治者奢侈腐化、賣官鬻爵、政治腐敗、爭權奪利、搜刮民脂民膏、學術上黨爭嚴重、民間土地兼並嚴重、階級矛盾尖銳、武將備受猜忌、軍隊戰鬥力參差不齊等等。”

“細數一圈,我發現真的沒有可用之人,或者說是我很難信任那些士大夫。”

“於是,我任命官員時,不以權勢、地位、家世、出身、學識、門第等為依據,隻看其能力水平,設立三年的觀察期,能者上、庸者下,這樣才勉強將混亂的時局給捋順。”

“本來我以為皆大歡喜,沒想到先有大批江南士紳集體上書,後麵又有大批官員死諫,還有學子們遊行。”

“你們猜猜原因是什麼。”

不待群員們接話,他就繼續說道:“因為我廢除了士大夫的特權,這才捅了士大夫階層的馬蜂窩!”

“有宋一朝,趙大因自身黃袍加身,又恐後人效仿,便杯酒釋兵權,崇文抑武,抬高了士大夫們的地位和特權。”

“到了趙二手裡,更進一步抬高文人士子,竟說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使得士大夫的地位達到了曆史巔峰。”

“以前的士大夫們有哪些特權呢,簡單來說有以下五點,一是特奏名製度,士子們可以通過‘特奏名’考試的方式,獲得功名和官職,雖然授予的官職較低且多為閒散職位,但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能享受普通人所不能享受的優待。”

“二是參與政治決策,因為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士大夫哪怕沒有擔任官職,也能上書言事,參與朝廷的決策和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三是經濟方麵,優厚的俸祿和賞賜,商業活動的便利,宋朝的官員是不禁止經商的,士大夫階層也是天底下最為富有的一批。”

“四是文化方麵,學術思想自由,朝廷大力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因此也導致學術上的黨爭。”

“五是社會地位方麵,文人士子不僅備受百姓尊崇,還有法律上的優待,比如同罪免罰等。”

“但這是趙宋皇帝給予的特權,我可不會慣著他們,將這些特權全部廢除了。”

“選拔官員方麵,我打破了‘士農工商’的階級限製,任命工匠、商人、農民中的優秀者,甚至是江湖中人為官。”

“士大夫們既不滿於自己的特權被廢,也不滿於農工商和他們平起平坐,才屢次三番違逆我的命令。”

“麵對這種情況,我懶得廢話,大開殺戒,殺得血流成河,殺得屍體堆積成山,殺得天昏地暗。”

“我一聲令下,頑固的士大夫、權貴、官員們統統被抓進牢獄,抄家滅族、誅連九族。”

“這一通殺戮下來,起碼被殺了七八萬人,殺到再也無人敢反對。”

“果然啊,殺戮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但卻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

“如果殺人不能解決問題,那說明殺的還不夠多。”

董天保越說越激動,眼裡迸發出濃鬱的殺氣,一股肅殺之氣撲麵而來。

所謂帝皇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不外如是。

“嘖嘖,老董好大的殺氣!不過,殺得好!”

“我現在總算能理解,為何洪武朝的四大案殺了二十多萬人了。”

“其實宋朝的士大夫還算好,要是到了元末,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哦?為什麼這樣說?不都是同一批人嗎?”

聽完董天保的講述,群員們議論紛紛,林辰的一句話,讓眾人都看向他。

“嗯,老董說的不錯,自兩宋以來,文人士大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榮耀。”

見大夥兒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林辰解釋道:“曆史上,宋朝滅亡之後,元朝雖然實行的是四等人製,但對於中原地區的管理,實際上很寬鬆,他們實行的是包稅製。”

“何為包稅製呢?我問過光腦,此製始於五代十國時期,南朝的齊梁兩國,宋朝也時有施行,但鼎盛於元朝。”

“宋朝經濟繁榮,想必這一點大家都不反對,朝廷規定,凡稅收在千貫以下的小集市,一律實行包稅製,官方名稱叫‘買撲’。”

“也就是說,官府推測出該集市一年的稅收總額,再將整個集市承包出去,讓大地主、大商人們出錢承包下來。”

“然後,這個集市的管理就歸該地主或商人所有,管理者有權向集市中的商販征收稅賦,而且征多少稅,管理者可自行決定。”

“怎麼樣,是不是聽著很耳熟?和後世的承包製也沒什麼區彆對不對?”

“到了元朝時期,包稅製更是大行其道,太宗十年,也就是公元1238年,包稅製在全國興起,天下河泊、橋梁、渡口之稅全被人承包出去,甚至就連天下鹽課總稅也差點被人承包出去。”

“這一項律令原本是為了節約小額稅收的征稅成本,竟然演變成了中原地區的常稅之法。”

“地主商人們花錢包下一府或一州之總稅,再向該地區的百姓征收更多的稅賦,以此謀取巨利。”

“所以,元朝時期,百姓生活貧苦,導致農民起義不斷,元朝也就不到一百年就滅亡了。”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包稅製被他廢除,但嘗到了甜頭的士紳們又豈會善罷甘休?”

“江南士紳謀害馬皇後、太子妃常氏、太孫朱雄英、太子朱標的行為,是不是就能理解他們的動機了?”

“所以我才說,宋朝的士大夫和元朝的士大夫還是不太一樣的,前者沒有嘗到甜頭,沒有後者那麼貪婪。”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