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 > 第二十二章 一悲一喜

第二十二章 一悲一喜(1 / 1)

推荐阅读:

從知識學到力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李皓返回宿都的這段時間,安國也終於是等到了安都傳來,申屠慧身死的消息。

李隼頓時便覺得消除了心中大患,從某種程度上,他是認為內患要高於外患的。

不過申屠慧這個皇後做的並無差池,在朝臣百姓心中頗有威望。

因此他卻還是得裝作夫妻情深的樣子,來掩蓋自己的刻薄寡恩。

於是在群臣麵前,他拿著安都傳來的報喪急報,不禁潸然淚下,幾近泣血。

朝臣見狀自然連忙規勸,讓李隼一定要保重身體,以國事為重。

其中尤以二皇子李鎮業最為用心,走到李隼身前:“父皇,母後已去,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啊。”

說到這裡,他的聲音哽咽了,淚水也止不住地流下來。

說起來他雖然在李隼的暗示下,對自己的母親進行了汙蔑。

可他也確實沒想過讓母親去死,如今突聞噩耗,也是哀傷不已。

再加上隨著申屠慧的死,他身上的嫡子標簽不可避免就遭受了影響。

要知道李隼給他允諾的太子之位,到現在還隻是一句空話。

現在他隻能儘力的表現自己,希望李隼能在事後兌現自己的諾言。

李隼聽了李鎮業的話,依舊是並未抬頭。

而相比於他們倆,崔老國公演的就更為動情,俯身於地的失聲痛哭。

畢竟他對於自己女兒的父女之情,要比李隼的夫妻之情更為真切。

隻可惜這份父女之情,在家族興旺、兒子前程麵前,終究是輸了一籌。

這一場表演經曆了大半個時辰,最終在李隼幾近哭暈,被李鎮業和內侍扶回大帳的情況下結束。

皇帝差點昏迷自然是大事,李鎮業趕忙招來了太醫過來。

而朝臣也是不放心,就留在了大帳之外,等到太醫確定說:“陛下並無大礙,隻是初聞噩耗,一時過於悲痛而已,隻要好生休息,過兩天便可無恙。”

聽到這話,朝臣們才總算是放下心來,同時也讓一些對李隼不了解的官員,產生了他重情重義的形象

既然確定李隼無事,朝臣們便就各自散去,就連想要在跟前服侍的李鎮業,也被李隼給安排走了。

等到帳中無人之時,李隼臉上已經沒有了絲毫悲傷,那副形象轉變之快,不愧是搞政治的。

隻見他起身後,對著空處說道:“出來吧,朕有話要問。”

隨即從大帳的幕簾後麵走出了一人,正是朱衣衛指揮使吳旭。

“在老大發來的文書中,提到了在邀月樓著火倒塌之時,曾有幾聲如雷火彈般的爆炸異響,隻不過動靜比雷火彈要大上很多。

你覺得這東西聽起來有沒有點像,宿國在衝擊大營時,使用的那個武器。”

原來都城除了一封報喪的信件外,還有一封詳細說明當時情況的信件。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從知識學到力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殿下也不要多想,現如今最重要的還是爭取太子之位,你可知道初國公已經回來了。”

一聽到太子之位,李鎮業一下子就被拉回了現實,這個現實的性子倒是真繼承了李隼。

“這個我知道,現在不還在傳初國公被宿國所擒,是用一千五百匹戰馬才換得逃脫機會的。

為此父皇好像還不太高興,一直都沒有接見初國公。”

崔國公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安國三大部中,大皇子已經與汪國公結親,相當於得到了沙中部的承認。

現在也就是沙西部還未表態,殿下不妨找機會幫著初國公說說話,若是能得到沙西部的幫助,那麼爭取太子之位的希望就更大了。

另外我要囑咐殿下,現如今陛下絕無要立太子的想法,殿下切不可主動提出,否則必為陛下所忌。”

李鎮業思索了片刻,最終同意了崔國公的想法。

從這裡,李鎮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便告辭離去了:“多謝外公教誨,那我就不打擾外公休息了。”

既然有了想法,李鎮業便打算去實施,隻是他這人確實不太機靈。

你說要施恩的話,直接把事做了就是,畢竟都是有身份的人,欠了人情債總會來還的。

可李鎮業偏偏就不一樣,還非得先去找了趟初遠,把有所圖的事情都放在了臉上,這副樣子讓初遠也是一陣無語。

尤其李鎮業還來的光明正大,深怕不被其他人看見一樣。

要知道一心為公,和拉攏自己勢力,這兩種在李隼眼裡,完全是兩種狀態。

雖然李隼本來也不相信李鎮業,但這麼明目張膽的,還是讓人生氣。

不過好在初遠及時找李隼表明了中立態度,為此在李隼那,初遠還多付出了一點代價,才最終讓李隼開口放過了此事。

但在最後,李隼還是跟初遠點了點,讓他切記要做個忠臣。

之後李隼在武德原假模假樣的修養了兩天,便急匆匆的帶人趕回安都,要親手操持皇後的喪禮。

與安都這邊的沉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時的宿都卻已經是一片歡慶。

五日的賜酺剛剛結束,李皓的大婚事儀便正式公布出來。

作為這次帶領大軍大勝安國的主將,李皓在都城中總算是確立了屬於自己的威望。

百姓對於李皓的愛戴崇敬,自然也就帶入到對這場大婚的期待之中。

不過太子成親的禮節繁瑣,雖然之前在李皓出征之時,就已經走了納采問名。

但因為歸期未定,所以後續如納征、發冊命使、冊至冊家、鋪房、醮戒、妃家醮戒、親迎、廟見、合巹、朝見、盥饋、王與妃見東宮、回門等一係列流程都暫停了。

中間又遇大敗,之後雖反敗為勝,但事情卻沒有及時開展。

等到現如今李皓回來,這些流程才繼續進行,所以暫時還需要幾個月時間,正好也方便欽天監和禮部確定日期。

而在這段時間內,作為婚禮雙方的李皓和張晗,自然是不好見麵的。

但李皓還是讓陳喜幫著遞了信,從這次的戰利品挑了幾個上好的玉佩給送了過去。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