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思兔閱讀】地址:sto.ist
經過滅夏一戰,大宋軍民對於收複燕雲十六州的信心大增,對於遼國也不像以前一般畏懼。
而在朝堂之上,這種現象也是如此,以李皓等人為首的主戰派勢力空前高漲。
對於這一點,李皓還是挺滿意的,至少表明大宋君臣還有傲骨、傲氣。
隻是如今李皓的點,不在這裡,而是在接下來大軍班師回朝之後的封賞上。
首先,作為此戰主持者之一的英國公,他如今已是武將巔峰,實在也是封無可封了。
畢竟總不能給英國公封王吧,大宋到現在為止,除了柴家之外,可從未封過活著的異姓王。
在這方麵李皓不好多說什麼,畢竟是翁婿關係,免得被人說是徇私。
而且若是封王也有所敏感,如今正是要君臣齊心,協力收複燕雲十六州的關鍵時刻,李皓也不想因此事而掀起波瀾。
於是在朝堂重臣的商議之下,乾脆給英國公加了越國公、冀國公的封號,湊了個真三公出來。
當然這也僅限於這一代,到英國公死後,越國公、冀國公的封號便會被收回,而且相信到那個時候英國公肯定會被追贈為王爵。
至於現在嘛,英國公在接到詔書的時候,便算是真正的退出了朝堂,安心賦閒養老了。
另外一位就是歐陽修,雖然他沒有親自主持平夏之戰,但作為首相,功能自然是要領一份大的。
官階也升到了開封儀同三司,加太師銜,正一品,算是真正的位極人臣了,隻是這職位就沒法再調了。
甚至歐陽修已經在做交班準備,打算等事情穩定之後,便可以上疏致仕,將權利移交給李皓了。
剩下與李皓、顧廷燁、楊文遠等人也都有所收獲,如李皓進位到了正二品的金紫光祿大夫。
顧廷燁和楊文遠分彆接任了殿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的都指揮使,其餘向袁文紹、李毅興等人也儘皆在軍中掌控了實權。
不過對於武將,在李皓的壓製下,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官階提升,畢竟顧廷燁他們都還年輕,如果官階提升太快到後麵封無可封,就麻煩了。
倒是在爵位上可以操作一下,畢竟在這些人裡麵,很多人都是承襲不了自家爵位的。
這邊顧廷燁暫時不需要,他本就是寧遠侯,等收回燕雲十六州後,再給他升成公爵就好。
其他人的話,給作為一路指揮的楊文遠封了安永伯,另外有又選了三個戰事表現最好的,也封了伯爵之位。
剩下的人就隻能等到收複燕雲了,到時候估計能蹦出一批伯爵出來。
之後朝堂上的接班也很是順利,李皓從歐陽修手上接過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開始正式統領政事堂並總轄六部,至此大宋在李皓的手上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另外就是樞密使的人選,李皓終究不是歐陽修,縱使現在身居高位,但在一眾老臣裡麵也沒有太大的威望。…
所以在歐陽修臨走之前,幫著李皓把樞密使的人選換了,讓盛紘進了樞密院擔任知樞密院,讓李皓能以此總文武大權。
而李皓上任之後,又對六部九寺五監的職權進行了一番調整,將軍器監劃入兵部,由兵部來統一管理軍械製作;
衛尉寺、都水監、將作監劃入工部,統一匠做之權,另外也是借此控製財權,畢竟這些衙門都是用錢的大戶,還是統一放到眼皮底下來管的好。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天才一秒記住【思兔閱讀】地址:sto.ist
而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大宋,一大幫有識之士都在準備著,與遼國的這場生死之戰。
到大站前夕,李皓清點了這些年辛苦存下的錢糧,雖然數量上確實不少,但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為了更多一分把握。
李皓就把主意打到了封樁庫頭上,反正這本來也是為了當年太祖皇帝為贖買燕雲十六州存下的錢。
雖然經過了這麼多年,被曆代皇帝揮霍用了不少,但多少還有點,正好現在可以用的。
而且李皓真心覺得皇帝手裡就不要留太多銀子,否則指不定會出什麼幺蛾子來。
對於李皓的提議,趙宗漢倒是挺大方的,直接就給同意了。
不過等李皓真正去拿的時候,就發現這封樁庫裡的銀子比自己想象的少不少,聊勝於無吧。
一切都裝備妥當之後,李皓便正式在朝堂上決議,開啟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戰役。
此次以顧廷燁、楊文遠、李毅興為三路統帥,總共發兵三十八萬,精銳禁軍幾乎傾巢出動。
而這還不包括北地駐守的幾十萬廂軍,若是全部加起來號稱百萬都不為過。
唯一可惜的就是李皓此次身為首相,不好在親臨前線。
放其他人去前線督辦軍務,李皓又不放心,所以這次李皓乾脆就把盛紘給派了出去,作為河北宣撫使坐鎮在真定府督辦地方軍務。
當然,盛紘這個人聽話,但辦事能力終究沒有那麼讓人放心,所以李皓又讓顏複、晏敬文、曾鞏去給他打下手。
河東路的話,李皓請了曾公亮去做河東宣撫使坐鎮在太原府督辦軍務,然後讓盛長柏和齊衡去打下手。
至於汴京城,李皓確實也是待不住,乾脆就鼓動趙宗漢將禦駕搬到了大名府去,在那裡就近盯著遼宋大戰的進展。
而事實上,此時遼國的情況比李皓原先預想的要差上許多,軍力大減。…
麵對宋軍的大範圍進攻,雖然有所防備,但一時之間竟然沒有足夠的反擊之力。
河東路這邊進展極為順利,隻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便接連攻下城池,並奪取了長城關卡,鎖住了遼國從上京道攻打這裡的道路。
但攻打南京道這邊卻遇到了一些問題,雖然已經拿下了析津府,但卻在之後遇到了重整旗鼓的遼軍,最終並沒能在第一時間拿下長城關隘。
兩軍在薊州、檀州兩地打的焦灼了起來,此時遼國從中京道源源不斷的有援軍支援。
打到了這一步,如果再不將長城關卡封鎖,隻怕到最後就真成了比拚底子,看誰的持續能力強了。
雖然李皓自信,靠著這麼多年的積累,大宋拚消耗也能把遼國耗死,但這樣做對大宋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李皓可舍不得把自己苦心經營的家底敗掉,於是畢其功於一役,而不是打成消耗戰。
當即便下令各地駐軍換防,將相對戰力較高的秦鳳、永興軍路兩路接管朔方、振武兩路,然後讓朔方、振武兩路去接替新收複的大同府。
將楊文遠所部給釋放出來,支援顧廷燁他們。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